《系说神易》书稿‧〈拟议赜动章之八〉 东岐明
────────────────────────────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
“赜”谓事物蹟状之概念表述;圣人神易明理以见人间事物概念,故曰‘圣人有以
见天下之赜’。譬喻模拟于其观念形式容摄,故曰‘而拟诸其形容’。象征指涉其所观
事物之适宜义理,故曰‘象其物宜’。人间万物之具体事蹟,易简得理于抽象意义,故
曰‘是故谓之象’。
──────────────────────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
圣人神易明理以见人间行动,故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观察归纳其普遍共通
之理,故曰‘而观其会通’;以建构其行动纲领的典型规范,故曰‘以行其典礼’;建
立辞说连系相关义理,以判断相应利害得失,故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卦式爻变
之抽象意义,连系于人间事物变化之对应行动,故曰‘是故谓之爻’。
────────────────────────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
言说人间至极事物概念而没有矛盾,故曰‘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说人间
至极履践行动而没有错乱,故曰‘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建立(推想§)譬喻模拟
,然后进行言说,故曰‘拟之而后言’。建构义理正名,然后推进行动,故曰‘议之而
后动’。譬喻模拟以通达众识,义理正名以说服众心,从而成就赜动变化之人间事功,
故曰‘拟议以成其变化’。
此章以下即是引申易理经义,而扼要拟议其政治德业之事功变化。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乎天地也,可不慎乎?
────────────────────────────
‘鹤在荫处鸣叫,它的幼雏鸣声应和。我有好杯美酒,与你同享。’
孔子说“君子言论即使是在私人场合,好坏都会形成影响,使得远方闻者有所赞成
或反对,何况是在近处呢?言说出于自身而影响加诸民众,行动发于近身而影响见于远
方。自身言行乃是成就君子德业的机缘关键,而其发生时机即能主导人生的荣耀羞辱。
自身言行乃是君子行动之所以影响于时空环境一切事物,能不谨慎吗?”
此谕君子言行之动,影响深远,乃其德业之始。君子善于成事,必因言行应机而利
于环境变化。是以君子成就德业,非仅公众场合必须谨慎言行,私人场合亦然。凡要推
动事业成就,必先始于自身言行之动人力量,影响传播而感动群众之跟随与支持。所以
君子不能善于言行之机,也就无法成就影响深远之历史功业。《老子》有谓‘图难于其
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隐喻政治德业必先发于言行宣传,以能传布理念而感动人心支持。
─────────────────────────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志与人同,先是放声痛哭而后欢笑。’
孔子说“君子成就德业之道,或在出仕莅众,或在居室幽处,或在沉潜缄默,或在
议论言语。彼此知心同志共同奋斗,其同道利心足以断绝金钱利益分化团结。同心奋斗
之共勉言语,其芬芳宜人犹如兰花幽香。”
此谕君子德业之弘,必有知心同志以为核心团体,相互勉励而共同奋斗,不受外界
利害影响而分化团结。
隐喻政治德业之理念实践,必有共济甘苦之志士同盟,一起经历艰辛奋斗,终而欢
庆成就大业。
────────────────────────────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茍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
‘初爻柔变,用白茅为草垫,无所过咎。’
孔子说“器具本是直接放在地上就可以了!用茅草垫在地面,会有何过咎呢?这是
非常慎重啊!茅草本是便宜普通的东西,但却可以发挥重要功用。如此谨慎手段以面对
处理,就会无所过失了。”
此谕君子德业之用,在应对事务上,必要藉用手段以谨慎处世,以防止过失。
隐喻政治德业之同盟组织,必须建立标准规章机制,以为协力合作之永续手段。《
庄子‧天道》之明大道,有谓‘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
────────────────────────────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
‘勤劳而又谦逊,君子得以有所归宿,吉利。’
孔子说“勤劳奉献而不宣扬自夸,有所功绩而不得意自满,乃是胸怀厚德的极致表
现,言谈之际以其功业而愿居人下。有德之言,昌盛应机而利益众人。有礼之言,恭敬
随缘而谦和众人。所谓谦者,在于致尚恭敬以保存其尊位。
此谕君子德业之续,在于勤奋而又自谦,正相关于《老子》所谓‘上德不德,是以
有德’‘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
力’。
隐喻政治德业之实践推动,勤勉发展兴盛,尚须谦下应事,方能持盈保泰,永续人
心支持。
──────────────────────────────
‘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
‘亢进之龙,有所懊悔’
孔子说“身份尊贵而没有权位,才德崇高而没有民气,下位有贤而没以辅佐,所以
政治行动才会有所懊悔。”
此谕君子德业之成,非仅一己才德高贵而勤奋行动,尚需弘明德业之行,制权、造
势、用贤,借由组织动员众人之力,方能成就盛德政治功业。是以《大学》论述君子政
道,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自身先以“止于至善”
而择善近贤,再以“亲民”而团结民众,然后才能“明明德”于天下。
隐喻政治德业之理想推动,纵有崇高道德名望,若不掌握实权、发动民众、招揽贤
能,则难以成功。《庄子‧天道》有谓‘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
易之道也’。
────────────────────────────
‘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
‘不出门庭,没有过咎。’
孔子说“变乱之所以发生,乃是来自言语逐步引发的效应。君主发言不能慎密,则
会失去臣佐。臣下发言不能慎密,则会失去身命。议谈机谋事务不能慎密,则会失去成
功。所以君子谨慎周密而不泄漏机密。”
此谕君子德业之守,有赖言语行动应对时局之机谋保密。组织动员众人之事,必
然涉及众人参与之合作协力;若是考虑不周而发言不密,则会危及整体组织的事业成功
,是以君子谨慎发言而不泄露机密。
隐喻政治德业之实务操作,捭阖反应必须密藏事机,否则将会引致祸败,《老子》
有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
‘背负财物而又乘坐车辆,以致招引盗寇’
孔子说“创作《易经》的人,乃是了解盗乱吧!《易经》说‘负且乘,致寇至’。
背负物品是低位者的劳事,乘坐车辆是高位者的器用。低位而僭用高位事器,名位不符
,盗匪就想夺取了!上位怠慢而下位暴乱,盗匪就想讨伐了!怠慢收藏财物是诲育盗乱
,妆冶艳色容貌是诲育淫乱。《易经》说‘负且乘,致寇至’,就是指称招引盗匪寇乱
。”
此谕文明德业之守,在于君民上下之同德协力。“小人之事”喻指民众生活所求私
利。“君子之器”喻指民本政府所持公义。‘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喻指政治局势之私利
凌驾公义,‘盗思夺之矣’喻指野心份子想要阴谋夺权。‘上慢下暴’喻指私利凌驾公
义之政治后果,乃是君民离心,政府统治傲慢而民众群聚暴乱。‘盗思伐之矣’喻指野
心份子想要发动革命。‘慢藏诲盗’喻指政客傲慢逐利,是以滋生革命造反。‘冶容诲
淫’喻指政客虚伪逐名,是以滋长违法乱纪。
隐喻文明德业之永续发展,必须彰显公义以统摄私利;否则一旦落入政客竞逐名利
之局势,恐将招致丧权败国之命运。
此章选取引注孔子所释《易经》,乃在谕说君子成就政治德业,从思想行动到组织
永续之扼要守则。至于议论成就政治事功之相关权变要术,可阅唐代赵蕤《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