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说神易》书稿‧〈乾坤易简章之二〉

楼主: amidha (东岐明)   2015-10-27 21:52:11
 《系说神易》书稿‧〈乾坤易简章之二〉  东岐明
  ══════════════════════════════
  干知大始,坤作成物。干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
  此段乃在阐说人之心物互动的易简作用,而可得理成位。
  ──────────
  干知大始,坤作成物。
  ──────────
  此句说明心物现象之作用互动。“干”指涉主体心灵。自心能以知觉事物,故曰“
知”。自心本原,照显觉知虚空广大无穷,故曰“大”。自心主体,乃是自我觉知之启
始发端,故曰“始”。“坤”指涉客体物相。客体存在,源自认知现象造作概念,故曰
“作”。变化现象形成实体观念,故曰“成”。所认客体,乃是觉知作用之物体对象,
故曰“物”。
  心摄万法,自心觉知虚空显现时空万物,所以《彖传》乃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
’。概念生物,观念认知现象成就事物实体,所以《彖传》乃谓‘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圣诚之于干知坤作,乃在教化启迪而开物成务以济世利民,所以《彖传》乃谓‘首
出庶物,万国咸宁’。心诚始知而创作成物,所以《中庸》乃谓‘诚者,物之终始;不
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
  ──────────
  干以易知,坤以简能。
  ──────────
  此句说明心物作用之功效特性。干之作用在于心灵知觉的直观感应,“易”谓“感
应”,故曰“易知”。坤之作用在于辨认事物的观念化约,“简”谓“化约”,故曰“
简能”。此句强调,干的主观心灵作用是以感应而致觉知,坤的客观事物作用是以化约
而致效能。譬如:禅修功夫就是相关于干的作用,以能直观感应;科学观念则是相关于
坤的作用,以能化约事物。禅修功夫即由主观感应道交而提升觉知能力,科学观念即由
客观化约事物而建构理论法则。
  ──────────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
  此句说明感应化约之利于人际知行互动。前面说明乾坤在心物面向上的易简作用,
此句开始说明易简作用在人际互动上的影响。“知”谓“感知”,人以主观心灵感应而
利于感知。“从”谓“从行”,人依事物客观法则而利于从行。‘易则易知’在于干之
作用,前“易”是谓“感应”,后“易”是谓“容易”,全句乃谓“心灵感应就会令人
容易感知”。‘简则易从’在于坤之作用,全句乃谓“化约事务就会使人容易从行”。
此谓容易,乃是比较心物作用之困难情境而得。“易”之易于心灵作用,乃在混杂无绪
而难以认清的现象中,以直观感应而易于知悉实情。直观感应乃是不加思索,显于心境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譬如禅修观照之感应能力。“简”之易于作用事物,乃在复杂
万端而难以了解的事物中,依观念化约而易于从行法则。观念化约乃是思索推论,运于
心境,如人引水,上下从流;譬如科学观念之理论法则。此句‘易则易知’之于人际互
动,乃指人际之间心灵有所感应,就会容易令人感知。此句‘简则易从’之于人际互动
,乃指人际之间事务有所法则,就会容易使人从行。
  ────────────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
  此句说明易知易从之有助于人情世事。“亲”谓“亲爱”,乃指人际亲爱。“功”
谓“事功”,乃指人间事功。‘易知则有亲’在于主观人情,乃谓“容易令人感知就有
助于人们亲附”。‘易从则有功’在于客观事务,乃谓“容易使人从行就有助于人间事
功”。朱熹《易本义》曰:‘易知,则与之同心者多,故有亲。易从,则与之协力者众
,故有功。’
  ‘易知则有亲’乃相关于《庄子》所谓〈德充符〉,德充于内而符应于外,德充自
心而致感应人情亲爱。‘易从则有功’乃相关于周公《史记‧鲁周公世家》所谓‘夫政
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有功之兼于有亲,正如《庄子‧天地》
所谓‘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而强调说‘君原于德
而成于天’。
  ────────────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
  此句说明惠民事功之久续弘大。‘有亲则可久’意谓,有亲于民众乃可以久续德化
。‘有功则可大’意谓,有功于民众乃可以弘大事业。有亲可久,是因人心亲附而德泽
流芳,不息则久。有功可大,是因功在人间而利惠万方,不止则大。有亲有功而可久可
大,乃在诚心化民而开物成务,正相关《中庸》所谓‘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
物也。’
  ────────────────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
  此句说明可久可大乃为贤人德业。诚者圣贤德业之分,在于圣人乃是开创性的思想
者,而贤人乃是履行性的实践者。贤人志性言行乃在履践德业而惠施于民,是以孔子《
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有述:‘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
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
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可久可大乃是履践而成德业;知心有亲,得人而可久,故谓“
贤人之德”;物能有功,利事而可大,故谓“贤人之业”。
  ────────────────────────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
  此句说明易简得理的成位之道。“天下”意谓人间世界,“天下之理”意谓人间世
界的普遍之理。易简之得人世之理,于易则在心灵感应以悟致“理原”,于简则在化约
事物以通达“理则”。人世之理乃是心物相对而得,理原乃其心性本原,理则乃其物性
法则;徒有理原而无理则,无所得理;徒有理则而无理原,无能得理;譬如人之理解世
事,必有能以理解之心,亦有所以理解之物,以心观物乃可易简得理,故谓‘易简而天
下之理得矣’。易简得理,乃是人之作于心物相对之间,用于乾坤相对之间,存于天地
相对之间,而成就其人世德位于易简相对作用之中,故谓‘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
矣。’
  圣诚人格成位于乾坤天地的变化作用之中,明道教化而开物成务以济世利民,所以
《中庸》乃谓‘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
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矣。’也就是其所谓‘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至诚德位境界。
  易简之道的得理成位,由理原至理则而悟达变通于人世政治,乃如《庄子‧天道》
所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道德已明而仁义次之,仁义已明而分
守次之,分守已明而形名次之,形名已明而因任次之,因任已明而原省次之,原省已明
而是非次之,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赏罚已明而愚智处宜,贵贱履位,仁贤不肖袭情,
必分其能,必由其名。以此事上,以此畜下,以此治物,以此修身,智谋不用,必归其
天,此之谓太平,治之至也。’
  “理原”根本,即致佛学所谓“佛性”;“理则”精确,即通科学所谓“定律”;
人之得理,乃是智慧开创以因应事理;人之成位,乃在任运事理以济度众生;故而《系
辞下传》赞想古圣先王于乾坤易简之德业事功,而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
取诸乾坤。’中国基于易理的中道传统,上彻无为出世之道,下彻有为入世之道,而得
理成位于人间世事,是以王阳明《传习录》答论中道之贯,而有谓:‘圣人大中至正之
道,彻上彻下,只是一贯。’
继续阅读
《系说神易》书稿‧〈天地乾坤章之一〉amidha《系说神易》书稿‧〈稿序〉〈系辞上下纪〉amidhaRe: [情报] [email protecte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