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论语》札记 (13) 子路篇

楼主: YangWenli (半退隐中)   2014-09-10 18:39:26
论语13.1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札记13.1“先之”指教化或价值,“劳之”指政治或事功。领导者能
够以身作则、躬行实践,人民自然会受到感动而努力,只以礼法要求
很难令人心服。且亲自参与也能够认清现实,避免空谈。“无倦”从
心上说,先之、劳之都应该无倦。立定志向,发挥内心真诚的力量,
不因成败得失而骄傲或气馁,才能无倦。
论语13.2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
札记13.2船山认为施政的原则是“简”,这不是偷懒而是把握真正的
重点。“先有司”是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设计职务。“赦小过”是不
过问小事,规划整体发展方向才是领导者的工作。“举贤才”是以实
绩而非辩才来考核、任命官员。但怎样才叫贤才?我们可先信任部属
,如果判断错误,自可听取民意再修正。
论语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
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
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
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
已矣。”
札记13.3“名”广义来说包括一切道德、知识、技术,这三者都起源
于命名。“正名”便是确立三者背后的意义价值,必须本于天理、顺
乎人心,不然只会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透过彻底思考,找到正确的
动机与判断原则后,接下来的行动(言、事、礼乐、刑罚)才能顺理
成章。出发点错了,再怎么修补也没用。
论语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
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
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
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札记13.4“小人”有价值与事实两义,事实义是在政治、社会组织中
位阶较低者,如老农、老圃。价值义是心态、见识有限,这方面的修
养才是孔子讲学的重点。价值与事实未必一致,君主可能短视近利,
平民也可以胸怀天下万世。樊迟拘泥于现实身分,孔子要他以高远的
思维(如领导者以德治国)来自我期勉。
论语13.5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
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札记13.5本章强调学以致用。“专对”是出使时独当一面。诗经包括
风、雅、颂。风是地方民歌,可了解风俗民情。雅用于朝廷宴会,可
了解政治得失。颂用于宗庙祭祀,可了解先王功德。且诗经风格温柔
敦厚、善于讽喻,可培养说话技巧。我们读诗时也应随时思考如何将
内容应用在政治、外交上,不可死读书。
论语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札记13.6〈大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德化礼治是六十分以上的领域,政令刑施是六十分以下的领域,前者
为本,后者为末。领导者为众人注意、仿效的焦点,应该努力提升自
身的修养与学识,自然能够移风易俗。若只以法令要求人民遵守,则
难以取信于民。为政不在多言而在力行。
论语13.7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札记13.7鲁君是周公的后代,卫君是康叔的后代。周公与康叔是兄弟
,鲁、卫亦是兄弟之国。鲁、卫由于历史传承的缘故,文化水准较高
,保存较多周礼,但国小力弱。且鲁、卫都有内乱,鲁国有三桓专权
,卫国有蒯聩、出公父子争位。孔子对鲁、卫期望甚深,想以这两国
为复兴王道的基地,可惜不受君主重用。
论语13.8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
:‘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札记13.8本章表现公子荆知足常乐的风范。儒家注重精神修养,主张
寡欲,但并非禁绝欲望,只是不将生活重心放在欲望的扩充上。公子
荆对住家的改善只淡淡说:“大概可以聚集众人、完备、美好了。”
每个阶段都不贪求、占有物质的享受。他的简朴不仅在家可做为子女
的典范,在社会上也不会侵夺不义之财。
论语13.9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
之。”
札记13.9“适”是前往,“仆”是驾车。孔子看到百姓众多,提出先
富后教的施政方针。就价值理想说,以道德教化为主;就实践次序说
,以安定生活为先。儒家的精神便是贯通理想与现实。孔子论政是指
出大方向,富是物质面,教是精神面,只要达成两大目标,无论运用
什么知识与方法都可以,不必一一规定。
论语13.10子曰:“苟有用我者,稘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札记13.10“稘月”是回到同一个月,亦即一年。本章表现孔子在政
治上的自信,执政一年略具规模,三年即可成功。施政就像修养,修
养应以存天理为先,如果严厉压抑欲望,则会引起反弹而有反效果。
施政应以兴利为先,先培养好自身品德,确立整体发展方向,不必与
小人斤斤计较、斗争,弊害自然会消弭。
论语13.11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
言也!”
札记13.11春秋时代礼坏乐崩,社会充斥暴戾之气,不仅人民相互仇
杀,执政者也常以残忍的手段镇压人民,冤冤相报何时了。要扭转社
会风气如同大船转向,非一朝一夕之功。此时执政者是关键,百年之
间需接连有善人,他们又能够站上高位,才能让尊重生命的观念深植
人心。虽然未臻大治,起码做到六十分。
论语13.12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札记13.12三十年为一世。“仁”指教化大行,上下一心。孔子执政
三年有成,是指国家法纪完善。但如果要改变社会风俗,观念上发自
内心认同仁义而不动摇,行为上自动自发遵守礼法,即使由圣王来推
动也至少要三十年,可见教化之难。我们一方面要相信太平盛世终将
来临,一方面也要从现在开始踏实努力。
论语13.13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
人何!”
札记13.13“正”有价值判断的意味。凡事都要从自己做起,如果内
在发挥无私的爱心,外在端正自己的言行,去除私欲而奉行道义,自
然能获得上司、同僚、部属的敬重、信任、服从。如果欠缺自我反省
的能力,一味指责别人,不仅于心有愧,别人也会反过来批评你,自
家人相互斗争,团体又怎能提升发展呢?
论语13.14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
“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札记13.14冉有到季氏家里开会,孔子问他为何晚到,冉有说忙着商
量国政,孔子纠正他:那只是季氏家事,如果是国政,我也应该知道
。可见孔子反对季氏专权,没有经由公开讨论、集思广益,就擅自做
决策,形同黑箱作业,不符合国家体制。孔子主张正名,“名”象征
合理的秩序,循名责实国政才能上轨道。
论语13.1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
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
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
:“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
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
乎一言而丧邦乎?”
札记13.15“若是其几”是一定有效。鲁定公向孔子请教治国的万灵
丹,但环境不断变化,本无一定的法则,建立正确的心态才是关键。
“为君难,为臣不易”即君臣都能够戒慎恐惧,时常反省自己的不足
,愿意合作以达成目标。丧邦之言刚好相反,君主的言论不容许质疑
,即使犯错也没人指正,国家就危险了。
论语13.16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札记13.16儒家主张德治,领导者具备道德、人格上的感召力,人民
自然会心悦诚服而主动归附。如本章所说的“近悦远来”,都城中的
百姓,领导者能满足其需求;远方的百姓虽无法直接给予帮助,但善
政的名声也远扬。在仁义之风的薰陶下,国家必定日渐兴盛。这不是
刻意包装,而是领导者自我修养的功效。
论语13.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
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札记13.17依照心理学的研究,“欲速则不达”是指意志力有一定额
度,如果一味期望巨大改变,则会迅速耗尽精力而失败。故在施政时
应尊重客观的限制,采取渐进式的改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是人
容易短视近利,选择立即满足欲望,看不见长远的好处。故在施政时
应设定高远的目标,不可因自满而安逸。
论语13.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
札记13.18本章颇具争议性。“直”是真诚正直,可分为两义:一是
事实、法律的真,如叶公所说的直躬者,主动揭发真相。二是价值的
真,回归人性深处的真情实感,不忍检举父亲。孔子显然认为后者更
重要,这不宜说是徇私枉法,不检举不等于赞同或帮助偷窃。只是亲
情不可取代,应先考虑亲情再兼顾国法。
论语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札记13.19程子认为本章是彻上彻下语,可成就身心合一、心事合一
、人我合一。恭是心贯彻到身,身体的庄重亦可使内心振作。敬是心
贯彻到事,事情的合理规划亦可使内心清明。忠是我心贯彻到人心,
能真诚为别人设想,别人也会如此对待自己。即使前往夷狄,周围人
事物都改变,心的操持存养也始终如一。
论语13.2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
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
,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
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札记13.20硁硁是像石头一样硬,斗筲是竹制的容器,比喻见识短浅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这种修养
才叫做士。“耻”发自羞恶、是非之心,能明辨义利而坚守大义,自
然有威严而能达成使命。言必信、行必果则是小信小义,但也不容易
。政客只想着金钱与权力,则是不入流。
论语1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
有所不为也。”
札记13.21孔子欣赏有“真性情”的人,一般人顺从流俗之见,没有
理想、原则,看似通达,实则是乡愿。“中行”即中庸,凡事做得恰
到好处,是最高标准。狂狷之士都从良心出发而不畏艰难,只是不够
彻底。狂者坚持远大的目标,但在规划、执行上可能不够仔细。狷者
能够抵抗任何诱惑,但可能会划地自限。
论语13.22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札记13.22“恒”可解释为专注力,一次专心做一件事,直到完成为
止。如果遇到困难就放弃,每件事都做一点,只会一事无成,连巫师
、医生(古代地位不高)都当不成。无恒者常自取其辱,不占卜也知
道。因为无恒者做任何事都不是发自真心,只是追逐名利或潮流,其
承诺常半途而废,反而暴露出自己无能。
论语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札记13.23小人的出发点是私欲,虽然会基于利益而暂时合作,但内
心各怀鬼胎,一旦发生利益冲突,便会相互斗争。君子的出发点是无
私,以仁义为共同理想。仁义又发自人性深处,仁心是将心比心为人
着想,义理是基于普遍的原则,尊重彼此的差异,使人我各安其位。
就像交响乐团,音色不同又能和谐一致。
论语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
不善者恶之。”
札记13.24虽然人之性善,但现实上每个人发扬善性的程度不同,可
大致分成善者与不善者。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
肆,久而不闻其臭。善者习惯善言善行,一见到恶言恶行便会排斥,
不善者亦然。两群人都讨好你,表示你没有原则。两群人都厌恶你,
又太偏激。应站在善者的立场自我勉励。
论语13.2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
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
也,求备焉。”
札记13.25“说”通“悦”。君子对职务采取客观公正的标准,不参
杂私心,故不会因为部属拍马屁、套交情就感到高兴。但相对来说,
他也会发掘、肯定部属的专长,并给予合适的舞台。大家分工合作,
各尽其能。小人则相反,选取人才的标准是看能否满足他的私心欲望
,等到要做事时,又要求部属是万能的。
论语13.26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札记13.26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骄傲与忧戚是一
体的两面,都是因为小人将自我价值建立在外物上,外物又非人所能
完全掌握,成功时固然会得意忘形,失败时也容易怀忧丧志。君子将
心比心为人着想,不在意一己的得失,故能淡定泰然。泰是因为存理
,不骄是因为去欲,存理比去欲更重要。
论语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札记13.27刚毅木讷不是良心善性而是气质才性,但有这四种特质的
人,仁心比较容易呈现,故宜多保存培养。刚是不向欲望屈服,面对
任何诱惑都能断然拒绝。毅是有恒心毅力,专注于理想而坚持不懈。
木是质朴,脚踏实地做事而不贪恋虚荣。讷是口拙,说话一定要做到
,勿大言不惭。四者皆展现真诚的力量。
论语13.28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
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札记13.28切切是恳切,偲偲是勉励,怡怡是和悦。朋友与兄弟不同
,朋友以义理为主,双方朝向理想共同努力、期勉,促进学问人格的
成长;不可言不及义、好行小慧,每天在一起吃喝玩乐,有损无益。
兄弟以亲情为主,应兄友弟恭、和睦相处,不必以过高的道德标准去
批判。情理兼备,自然能养成士的气象。
论语13.29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札记13.29“即戎”是作战。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战争的
胜败甚至可以决定国家的兴亡,故不可不慎。虽然物质面、技术面的
务农讲武,与精神面的孝悌忠信都很重要,但儒家更强调精神面。上
下一心采取果断的行动,才能克敌致胜。善人广施恩惠,人民自然有
向心力,愿意为保护生命、财产而牺牲。
论语13.30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札记13.30由上章可知,教民战有忠信礼义与作战技术两方面。领导
者的责任便是照顾百姓,不能只为了满足个人野心,任意发动战争。
战前一定要做万全的准备,即使失败也要有退路。如果逼迫百姓无条
件牺牲,即使未受训练也要上战场,等于叫他们送死,百姓焉能心服
?上下离心离德,国家灭亡也就不远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