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进行了一个测试,想研究PH/TDS对于三种不同水的冲煮后口感的影响。
由于原文可能会有误导之嫌,且后续其他讨论更正确,因此我决定删除原文。
但由于该文仍未被删,本文与讨论仍在。
本补充会无限期保留版上。
现在,让我从头说明一下原文中测试三种水的步骤。
我使用了C40磨豆机,磨了三份不同的咖啡豆,分别装在三个粉杯中。
接着,我准备了三个保温瓶。
对于三种水,我都使用了相同的冲煮方法。
我先洗了滤杯,
我煮了一壶水,
先热了杯子,然后使用相同的冲煮方法将第一杯冲入保温瓶中。
接下来,我用常温水洗了滤杯,然后重新上了滤纸,准备冲煮第二杯。
当第二壶水煮好后,我再次热了杯子,冲煮第二杯,并倒进保温瓶中。
接着,我又用常温水洗了滤杯,重新上了滤纸,准备冲煮第三杯。
当第三壶水煮好后,我再次热了杯子,冲煮第三杯,并倒进保温瓶中。
换句话说,三杯咖啡的冲煮方法都是先洗滤杯,
然后等待水煮沸,再热杯子,然后使用相同的冲煮方法。
由于我在第一次煮水时忘记按下咖啡秤的计时功能,
因此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我决定重新冲泡第一杯(并重新磨了一次豆子)。
换句话说,第一杯咖啡实际上是第二杯。我重复了这个实验步骤四次。
因此,三个滤杯的状态都是冲煮后用常温水清洗干净,然后再次加热杯子。
三次滤杯的状态都是一致的。
所以实际上,也并不需要三个滤杯,因为它们都需要重新等待煮水时间。
毕竟这是三种不同的水,也需要煮过三次。
而且,每个滤杯都是洗净冷却静置再加热,所以它们的状况并没有任何不同。
如果要使用三个滤杯来进行测试,其实我不太明白有什么必需性,
因为只有一个壶可用,所以必须分开三次煮三种不同的水,
而且,每个滤杯都是洗净冷却静置再加热,所以它们的状况并没有任何不同。
这意味着即使使用三个同样滤杯,测试结果也会和之前一样。
况且三个同样滤杯并没有办法改善壶只有一个的状况
这只是在不了解状况下,提出了一个自以为是但无效的建议。
我可以理解不动手做实验只凭想像所导致的误会。
因此,并不需要向厂商请求不需要的产品去做不必要的合作。
实际上,这样做会限制未来任何一篇我对产品的评估。
虽然有人因为合作而可能受到限制,但这是个人的自由选择。
我不必为了不必要的商品而被束缚在未来撰写的每篇心得里。
此外,因为水的TDS和矿物质不同,所以无法单独检测PH值对口感的影响。
因此,此次实验推断PH值对口感的影响过于简单粗略。
感谢许多大大的导论,使讨论逐渐进入正轨。
基于此,我决定完全删除原文,不需要再公开。
由于原文在非允许下仍留版上,于是开此说明。
==
非经授权禁止无断转载
引文不得引用全文,原文章删除任何授权即刻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