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尝
有言邪?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庄子‧齐物论
》)
庄子对于人的语言活动有非常深入的思考。虽然人的语言不同于
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吹或鸟鸣(鷇音),语言的背后有人想要传达的
意义、想法、感受,但语言真的能够代表人心中的真情、真意吗?真
心、真情、真意又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吗?庄子显然感到怀疑,就
人际关系来说,沟通失败的状况恐怕还比成功要多得多。如果语言不
能发挥沟通的功能作用,即使有语言,也和没有语言或者和大自然的
声音一样了。
从上述质疑来看,庄子似乎是反对用语言来沟通,沟通的最高境
界是以心印心,“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不必用一个字就能相互理
解。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变化万千的内涵,相较于具体而真实的生命
来说,语言所能够描述的都很有限,都只是表象而已。但从另一个角
度来看,其实也不必否定语言,甚至也可以努力用语言去沟通,只是
在沟通的同时要有高度的警觉,知道语言的限制何在,保留“不可说
”的部分,我们只能谦卑地说是“尝试”去表达和理解,一步步去“
接近”对方,却不能自以为已经懂了,可以完全用语言来掌握真实的
生命。有这样的认识,才能够在不断运用语言沟通的同时又不被语言
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