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
不欲见贤。(《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老子认为天道或自然的特质就是“均衡和谐”,和西方物竞天择
的自然观念不同。后者是通过竞争淘汰弱者,强者才有资格、有能力
生存。前者则是各种生命互相帮助合作,“损有余而补不足”,共同
实现生命的价值。
就个人来说,我们如何顺从天道,实现“均衡和谐”的原理呢?
从最基本的饮食来看,除了多吃生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之外,还应
该注重均衡,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吃太多,各种营养素都要摄取,不
能偏食。身体如此,心灵亦然,我在学校教书的时候,有些学生会质
疑:为什么要学习一些自己不擅长、没兴趣或未来工作上用不到的科
目?如果不从现实功利,而从人性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人有很多潜
能尚未开发,学习某些科目就开启了实现某一方面潜能的机会、可能
性,各种潜能都充分发挥,才是完整、全面的人生。对某些科目擅长
或有兴趣也很好,但不能太执著,“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
见贤”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过分依赖自己的长处,要有宏观视野。
就群体来说,如何实现“均衡和谐”呢?从自然环境来说,近来
全球暖化导致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究其原因便是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利
用和伤害,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为造作,对于人以外的其他物
种欠缺关怀尊重。从社会运作来说,资本主义使贫富差距扩大,底层
人民生活过得愈来愈辛苦,尤其在灾难(如新冠肺炎)发生时更明显
。我们仍然需要根据老子所说的天道或自然,致力于改变这些不合理
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