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环绕和交错的历史] 到了日本研究参与香港 …

楼主: stupidduck ((0‵◇′0) Ψ)   2010-03-26 18:04:00
【明报/第四代公式系列/2009/11/01】
【沈旭晖】
无论汤祯兆是否愿意承认,客观事实是,我小时候已开始看他的书。
印象中,他出道以来,和种种香港常规的关系,都是若即若离:写的都是日本,却
曾在最本土的媒体工作;有能力在大学教学,却情愿栖身中学;正职为孩子师表,校长
却容许他写封套说“可能会令人不安”的《AV现场》;虽然被我们视为长辈,依然能
轻易击退一众少男宅男,月前迎娶周秀娜年龄的汤夫人。
直到《日本中毒》,我们终于发现他开始让思想走光,说的依然是日本,部分主体
,却偷偷换作了香港。
借日讽港:七一后,我的空间终于出现
“批判性强了很多?我想,这是错觉来的。只是香港社会多了怨气,已到了必须借
鉴其他知识的时候。”汤祯兆很懂得市场运作,明白就算他一直有意“借日讽港”,也
需要市场配合,否则只能一如既往,继续谈自己喜欢的电影、漫画:“坦白说,要是在
五、六年前写这个题目,出版社会说,睬你都傻。你说我什么时候开始想做这题目?其
实很简单的,有这个机会,我才会去想。直到这些年,香港愈来愈似日本的寄生时期,
再谈日本比较黑暗的一面,就有大众市场,因为大家有共鸣。”
对他而言,这不叫“讽刺”,而叫“预警”:“日本现在已进入下流社会,香港是
否一样?太多日本人在自己的社会缺乏支援,社会制度随之崩溃,出现很多寄生虫,香
港是否也一样?”要深入掌握他的预警,还得买他的书;但要读懂他对香港的隐喻,却
必须先了解他何以认为香港社会气氛转型,香港人——特别是他那一代香港人——的积
极性愈来愈低。值得思考的是,他那代人一般通过六四参与社会,但让他真正按捺不住
的,却是七一。
沉沦社会:“我们都是共犯”
“七一后,我们惊醒了,不知道大陆的support可以提供到何时,还有多少机会让
我们的优势延续下去。香港很有机会向下滑,大学的沉沦也发生了,但走势又未能完全
确定……”于是,他要通过已下滑的日本作对照。
“是的,民间多了活动,皇后码头什么的,想为香港找出不同道路,但一般人都无
动于中。身边很多有相当年纪的朋友会说,拆就拆啦,对他们来说,这些是 non-sense
……”于是,他又想到日本秋叶园的保育案例。
“香港遇上问题,只有靠烽烟节目消气,大家一起吹吹水。但现在连吹水节目也不
行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互相没什么准备,上去都是靠今天见到的什么,吹完就算……”
于是,他又想到日本“一有问题就要两秒内开一个conference解决”的社会格局……
听来,香港发展已经完全停滞。从前还不知道他有这么多怨气:“坦白说,我们都
是共犯社会,大家某程度上,都一起帮香港这样运作,不要那么伪善去逃避。”既然香
港社会没有出路,“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从外头参考,寻找一些刺激我们的想法。”
老师越界:公式不再适用于第四代人
这些观察其实很尖锐,也很宏观,却和第四代香港人天天挂在口边的置业、?模,
大相迳庭。毕竟,在我这一代人的眼中,汤祯兆自己制造了一道独特的公式,有助逃离
种种问题:他以中学教师为正业,有稳定收入、工作量也相对稳定,又有容许他公余建
构文化身分的管理层,还有他从前在媒体工作建立的人脉网络与江湖地位。这道公式,
让不少我身边想当文化人的大学生,都自言要“揾份hea工,然后写文”。
面对这样的天真和傻,汤祯兆哭笑不得:“其实这不可以是一个模型,这是行不通
的。不少文化界的中学老师教著教著,也教不下去,因为学校没有空间给你,你也没有
时间兼顾那些,一点也不hea。”何况公式的落实,少不了背人垂泪: “一般喜欢创作
的人,都不太守游戏规则,中学却是极需要守游戏规则的地方。搞那么多东西,家长又
投诉,一般人逐渐就会觉得,何苦呢。”这些困局在香港可能出现不久,但日本却走前
十数年,令他明白兴趣和职业不应相提并论。难怪他坦言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有想过教
书,只是从事媒体后,“发觉媒体比教学更封闭,我们做副刊的这些会死得很快”,才
误打误撞的走进中学。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这一句:“我上司和我的互信,是异数。”
游戏规则:为何第四代人只懂墨守成规?
根据吕大乐的四代香港人,汤祯兆属于二代末、三代头,但也明白第四代的苦况。
“传媒、娱乐圈的大哥大姐,都是很有义气的,兄弟出问题,就会照顾,有些人要out
的了,也会安排位置去照顾他们,怎么也会有份工。第四代真的很惨,不要说上不上位
,而是找份工作都很困难,而且明知被人欺负。在你上面的上司,你做的东西可能他全
部都不认识,但他拿你三倍人工,that's why他才会这样封杀你们这代人,所以曹仁超
才敢说:你们永远都要为我打工。”
与此同时,他认为解决第四代的困局不能单靠等待,这代人自己也缺乏反思:“也
许第四代的出身太顺利了,太多人喜欢跟游戏规则走,游戏规则人家帮你写好了,你自
然不能超越前人。今天学生觉得拿高分数是应该的,但以前我们是觉得:高分?shit!
我会shame of自己写的东西,除非教授真的很厉害。”
他从日本文化研究,学到要自己尝试建构自己的空间,不要依靠别人,也不要盲目
跟随游戏规则。“怎么找?举例说,要是我写国际关系,而你已经涵盖了所有男性的视
角,我就只能建构一个女性观察国际关系的视角,例如从购物角度,评论津巴布韦总统
夫人在香港购物打人事件。香港实在缺乏女性作家,只要有懂得善用女性偏见的人,保
证能够成为真正的才女。”
于是,他在自己的公式中不断扩阔市场占有率,一轮远交近攻、突围南巡,终于修
成正果,从中产下流的日本,回到君临天下的香港。“要是我当年真的跟随游戏规则
stay behind,等运到,我不可能出那么多书,顶多能出XX那些三百字、五百字专栏串
在一起的东西。那些是想出的书?我不想。”
“我是一个作家。”
后记:跨代婚姻
汤祯兆是第三代人的典范案例,而天天面对备受压迫的第四代夫人,我一直暗中疑
惑,究竟这段跨代婚姻有没有代沟。
“压力?当然有,正常人听到我们在一起,第一句都会说,有距离哦。家人压力,
最初当然有少许,也有误会,但认识了我的为人,就消除了。无论是我那代人还是她那
代人,都只会谈我们的共同兴趣,而且,我们两家都很family-oriented,呵呵。”想
起月前曾探访新婚的汤先生夫人,见证著新婚夫妇停不了的打情骂俏,想起汤夫人连续
一百日每天都在Facebook张贴的新婚生活硬照,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明白,为何他会浪
子回头,正面面对他的香港。
引自:http://blog.roodo.com/tongsiu/archives/10517621.html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