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E4∕人间副刊∕2010/03/24】
【张让】
他在里面捕捉飞动的印象和灵思,搜集现实和历史的零碎与破烂,加以组织归纳
,并做写作规划,一条条清清楚楚。完成的部份横线划掉,不足的再加以补充。他热
爱这些笔记本,也许可说没它们他就不是班雅明了。
班雅明有许多笔记本。好几本同时并进,各有各的专司。有的抄了语录、书中佳
句、读过的书名,有的记录灵感思维、旅行见闻、写作的构想和草稿等。通常横写,
但也可能转向直写或斜写,只要是空白都拿来用。有时句子忽然中断,跳了几页重又
接上。蝇头小字,写得密密麻麻整整齐齐,因此他的笔记本容量惊人,小小一本装得
下《圣经》和《史记》的量──当然这是我夸张。
说班雅明喜欢笔记本不足以形容。他这个人的相当部份,便在那些笔记本里。他
在里面捕捉飞动的印象和灵思,搜集现实和历史的零碎与破烂,加以组织归纳,并做
写作规划,一条条清清楚楚。完成的部份横线划掉,不足的再加以补充。他热爱这些
笔记本,也许可说没它们他就不是班雅明了。
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里写:“我到哪里都带了这蓝色笔记本,而且不停的谈论它
们。不只是我,其他人也是,一见就喜欢得不得了。我发现它的颜色类似某种漂亮中
国瓷器:蓝在皮面,白在纸张,绿在装订线。其他人拿来和土耳其鞋比。我几乎敢说
全巴黎没有一样东西比它们更漂亮的,尽管看来超越时间,看不出从哪里来,却又相
当现代和巴黎风味。”
他很喜欢的一本小羊皮笔记本快用完了,他写信给当初做这本子的朋友,请他再
做一本,不然很快他的“思维便要无家可归了”。刚好这时我重读梁秉钧诗集《游离
的诗》,在〈见雪〉那首里撞见“这些无家的文字”,立刻便想到班雅明的句子,隔
时空相呼应。尽管梁秉钧写的是雪花,班雅明写的是思维,但文人眼中无一不是文字
,却是共同的。
班雅明偏爱小笔记本,有的口袋书大小,有的只有巴掌大。他是个天生的档案家
,搜集相片、明信片,各种词组只字、一鳞半爪。短短一生孜孜记录和蒐集,除了保
存历史,好像也预为身后储备自己的档案。像普鲁斯特,他特别喜欢13这个数字,譬
如写了〈作家写作技巧13条〉。他不喜欢关在房里做笔记,喜欢在咖啡馆里,在街头
,在旅行途中随时随地记下见闻。
他有些话我抄在了笔记本里,这里附上我的旁白:
“幸福就是能认清自己而不觉惊恐。”与其说是幸福,这里恐怕智慧更要贴切。
“但凡称得上美的东西,都有种似是而非的东西在起作用。”里尔克好像也说过
,一切美都带了某种恐怖。
“在城市里不辨方向没什么。但让自己在城市里迷失,像在森林里那样迷失,却
需要训练。”是说能身在城市而却让耳目回到天真未凿的状态吗?那就真的需要训练
。
“作品是写作计划的死亡面具。”是说一旦作品完成便定型死亡吗?
谁是班雅明?学院以外,现在知道他的人恐怕不多。对那些不知而有兴趣的人,
我且约略说明:“华特.班雅明,德国犹太人,生于二十世纪末,是个奇特的文学和
文化评论家,敏感、浪漫而又犀利、知性。1940年为逃避纳粹到了西班牙,在那里自
杀。一生漂泊贫困,最后毕竟无家可归。”
引自:http://0rz.tw/lre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