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 新政府拨乱反正?还是历史教育大复辟?

楼主: stupidduck ((0‵◇′0) Ψ)   2010-03-10 19:09:24
【编辑室手记】
台湾的历史教育,能否培养高中生、成为公民所需的历史意识与宏观的世界观?周
婉窈教授深切忧虑高中历史教育前景,特寄来这篇长文给南方,以过去一年参与“高中
历史98课程纲要修订小组”的经验,详实记述历经十次会议的胶着,如何举步维艰确保
“台湾史”的课程安排、防止“世界史”过度缩减、维护课纲的专业水准,又如何在不
断被翻的惊涛骇浪中,专案小组好不容易确立丙案修正案。
如今,专案小组聘任到期、新小组大换血,按教育部规划四月中旬以前就要“初步
完成历史科课程纲要内容(草案)”,四月中旬“办理全国分区公听会”,新小组是否
会继续沿用丙案修正案?还是另起炉灶、整个大翻盘?周教授以此文呼吁关心台湾历史
教育的人士,共同来关心98课纲的修订情况,避免过去一年专案小组好不容易做出的丙
案修正案,最后却断送在“威权时代历史教育大复辟”的危机中。若读者有任何回应文
章,欢迎投稿到南方电子报编辑信箱:[email protected](本文责任编辑:周馥仪)
【南方电子报∕2010/02/10】
【周婉窈】
年底有朋友问我,你们98课纲历史科修订得如何?我回答说:“小组垮会了。”过
去一年开过十次会议的98课纲历史科修订小组,终于在欠缺共识,以及内部会议进行遭
遇种种困难之下,在无法定案的情况下结束了。教育部,如若干委员所预测,重组新小
组,换掉原召集人和几位委员,留下十位,却加入九位新委员,可以说大换血!
由于我个人去年“不明就里”参与了这个名为“研商普通高级中学历史科课程纲要
专案小组”(以下简称专案小组),知道垮会的原由,对于这个小组的动向有很深的焦
虑,因此想在此呼吁社会上关心高中历史教育的人士,大家一起来关心,不要等“新政
府拨乱反正”大功告成后,无力回天,只有跳脚的份。
一、被“连带搁置”的98历史课纲“违宪”?
在此容我先简单说明一下我何以参加这个小组。我之所以参加这个会,一开始实在
是个人糊涂所致。去年(2009)春天某日,我在研究室,接到教育部的来电,当时我正
和一位同学讨论学业,一心都在该课题上,电话有杂音,听不太清楚,只听到对方说吴
文星教授一定要我出席。我因为和吴教授长期有研究上(台湾教育史)的合作关系,听
说他一定要我参加,遂匆忙答应下来。当时,我只听到什么课纲的,误以为是95课纲教
科书审查委员会──更早先,有人和我联络,我答应出席。打电话的人应有提及“98”
二字,可能我没留意。
四月六日十点,我来到教育部开会,吴文星教授是召集人,经他说明,我吓一跳,
原来是要修订98历史科课程纲要的委员会。先前,我曾在路上遇到柯庆明教授,他是98
课纲国文科的召集人,他跟我说,98课纲国文科被教育部长搁置,而历史科在未曾遭到
任何质疑之下,竟然也被连带搁置。当时我内心直觉叫道:项庄舞剑,意在二科。此事
印象犹新之际,我竟然误入鸿门宴!(98历史科召集人周梁楷老师的证言,见文末附件
一;请注意这句话:“所有的发言者都一致支持新课纲。”)
专案小组的教授成员如下(敬称略):吴文星(召集人)、王晓波、廖隆盛、吕芳
上、黄秀政、周婉窈、王文霞、孙若怡、翁嘉声、周愚文,以及五位高中老师:李彦龙
(中山女高)、蓝朝金(明伦高中)、林桂玲(竹北高中)、伍少侠(台中二中)、林
秀蓉(高雄中学)。暑假之后黄秀政辞职,中国史另补吕春盛,翁嘉声出国未再出席,
另有一位教授从来没出席,所以最多只有十三位出席。
第一次开会,某位委员痛批95暂纲和98课纲“违宪”,多数委员面面相觑,最后还
是师大廖隆盛教授说,宪法哪有管到课纲的事,才稍微解除紧张的气氛。记得当天还有
一位高中老师说98课纲是经过层层程序做成的,不宜因为少数人有疑虑就要改,那位痛
批95、98违宪的委员马上说:“我就是那群有疑虑的少数!”这个小组就在这样的气氛
中展开。
关于这个小组如何组成,我曾请教吴召集人,得知教育部找他当召集人时,说委员
中一定要有某两位人士之一,也就是必须“二选一”,换句话说,这是教育部的条件,
其实后来这个小组,“部派”的教授总共有三位。据我所知,过去历史科课纲委员会的
组成,都是召集人亲自找人,没听说有“部派”的情况。
我们这个专案小组是为了修订98历史课纲而成立的,召集人一开始没确立修订方向
,好像怎么修都可以,他的立意可能很好,就是尽量开放吧。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某
委员一开始分贝很高,一再说95、98都违宪,大家不想当面跟他争。我个人认为这个专
案小组的成立本来就欠缺正当性(在毫没被质疑下,连带被搁置),主张小幅度修改;
廖隆盛教授和林桂玲老师也是持同样的看法,主张根据98课纲的缺点修改即可。
二、关于95暂纲和98课纲
以下是写给不是很清楚高中历史课纲的读者看的,作为进一步说明的基础;熟悉的
人士可以跳过。
98课纲承袭95暂纲,历史课在高一、高二是自然组和社会组都必修的,四学期分别
为: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世界史;也就是分占1:1:2学期。高三社会组是必修
,自然组则是选修,二学期都是历史专题。根据教育部提供的讯息,高中老师对95暂纲
最大的批评大概分两方面:一、中国史教不完,二、专题太难。关于高一上教授台湾史
,大抵还能获得多数委员的认可。委员中有高中老师指出,高一上学期教台湾史,由于
亲切,又能做一些训练历史思维的操演,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再教其他历史,就
容易多了。菁英女高的一位老师则一再强调他的学校和一些学校一向先教中国史,剩下
的时间才教台湾史。这个说法引起一位高中老师私下的批评,认为完全不顾教学理念。
其实95暂纲到我们开第二次会议时(四月),都还没教过一轮呢,要到2009年夏天
,才有第一批使用95课纲教科书的高中生毕业,也就是说,这时候才有第一批高中生在
学校以一个学期的时数学习台湾史。95暂纲正式名称很长,一般称为“九五高中课程暂
行纲要”,也有人干脆说成95课纲,其实98才是正式的课纲,是针对95暂纲作修订的版
本。换句话说,高一上学期以台湾史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教,也才是最近这三年的事;
在这之前是88课纲,台湾史放在中国史中教,占四章(全部共十九章)。
某委员在小组会议上,痛骂95、98课纲“去中国化”,其实台湾史独立出来,在高
一上学期教授,起于2003年,是新课纲召集人张元教授及其团队自主研拟出来的,当时
教育部长是黄荣村,不是杜正胜。大家都知道张元教授致力于历史教学的研究,强调历
史教育在于培养核心能力,也就是训练历史思维;他长年设计主持高中老师进修课程,
深受很多高中老师敬佩爱载。他之所以主张先教台湾史,且占一个学期,来自于他的教
学理念,如从近处学习起,有助于训练历史思维等,不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我想这一点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了。2003年10月15日国民党立法委员在质询中质疑新课纲是“为台
独铺路”。(见《立法院公报》92:45,页352-355)据报载,张元教授闻后喊冤,说
他“怎会搞台独?我当召集人,南社还颇有意见呢。”(《联合报》2003/10/15,B8版
/教育)该年12月底张元坚持不再接受教育部延聘,辞掉课纲召集人的位置。
在我们小组的前二次会议中,某几位委员提议台湾史减少教授时数,或甚至建议放
到高三当选修。虽然如此,台湾史在高一上学期教授,维持不变,是这个小组在第三次
会议中就达成的共识,也可以说是这整个小组在垮会前非常明确的共识,这可从后来的
甲、乙、丙案得到确认。
三、中国史倍增、世界史减半的危机和转折
专案小组第三次会议订在五月十八日。这次开会,主要是讨论教授时数的分配问题
,也就是高一、高二四学期的必修课,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如何分配?当时的讨论
很分歧杂乱,简单来说,王晓波等人提出1:2:1的配置,也就是台湾史一学期、中国
史二学期、世界史一学期。廖隆盛老师提出维持1:1:2的学期分配,但中国史在高一
下从盛清教起,之前的历史移到高三上教授。当时林秀蓉和林桂玲两位高中老师担心世
界史被挤压,有违“国际化”的需要,同时为解决中国史教不完的问题,提出1:1.5:
1.5的构想,也就是高一上学期教台湾史,高一下学期教中国史,高二上学期的前半教
中国史、后半教世界史,高二下学期教世界史。这个想法可能太“新奇”,在座马上有
教授批评不可行,于是两位老师就没办法进一步谈了。
小组会议其实只有二小时,上午十时开始,快十二点时,召集人突然说要表决,这
时只有两案,即王晓波的1:2:1(甲案)和廖老师的1:1:2(乙案)。我看当时情势
危急,因为廖老师的方案将清以前的中国史移到高三上教授(社会组必修,自然组选修
),可能不会获得太多的支持(虽然我赞成此案),而王晓波的1:2:1可能就会在这
种情况下通过,我赶紧发言,我说高中老师刚刚不是有1:1.5:1.5的建议吗?于是1:
1.5:1.5方才列为丙案,一起表决。糟糕的是,在大家都没想清楚之时,投票竟然采二
票制(一票也可),投票结果:甲案9票、乙案5票、丙案7票。之后主席马上宣布散会

一位教授坐我旁边,脸色惨绿,说怎么没有充分讨论就仓促投票?!我也很沮丧,
一者,的确没有充分讨论,快散会前突然宣布要表决;二者,重要议案怎能一人投两票
?这样会造成票不等值,赞成甲案的大概不会再投他案,但投乙、丙案的可能也投甲案

这个投票结果,让很多位委员很焦虑,认为没有经过审慎的讨论,大家背书不起。
我在失眠几天之后决定退出这个小组,也告知吴召集人。可能由于我要退出,加上几位
委员也表示匆忙表决的不妥当性,吴召集人感到事态严重,他于是请李彦龙老师作高中
老师问卷,就教授学期数的甲案(1:2:1)、乙案(1:1;2)、丙案(1、1.5、1.5
)询问高中老师的意见,结果回应人数259人,赞成甲案93人、乙案49人、丙案104人。
(第四次会议记录,页6)
第四次会议订在六月七日(周日)上午十时至十二时。我已两度向召集人请辞,没
有理由出席。六月六日,也就是前一天,吴召集人力劝我继续参与,认为还有转圜的空
间。我知道吴召集人想试看看委员会有无可能重新考虑“1:2:1”的决定,换句话说
,就是提案推翻原来的决议。我一方面也很想知道结果,而且三次会议下来,虽然会议
本身让人不快,但在这过程中,我认识了几位教授和高中老师,谈话颇为投契,心想如
果“1:2:1”证明铁案如山,那么,我就是去和几位委员道别吧。去say goodbye吧。
第四次会议在一番争论之后,重新表决是否搁置上一次的决议,以超过三分之二的
11票的多数通过(出席者13位,1票反对;第四次会议记录,页5),也就是暂时搁置“
1:2:1”的决议。三分之二是最严格的标准,法理上没有问题。翻案之所以能成功,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多数委员都感觉上次表决太匆促,例如一位老师就说,他
也觉得仓促,他没投1.5学期(丙案),但事后也觉得不是不能接受的(专案小组第四
次会议记录,页10)。其次,上次表决时只考虑高一高二四学期必修课的配置,没将高
三选修课放进来一起考量,显然欠缺整体规划。最后,根据高中老师的问卷,丙案获得
最多的支持,使得若干委员愿意重新思考。(虽然问卷回收不到二成(259/1412),但
据了解,这种问卷回收率向来很低,这次回收率还算“正常”。)
由于小组能以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搁置“1:2:1”的决议,重新考虑台湾史、中
国史、世界史的学期配置,我没有理由退出,因此也就继续留下来,加入丙案(1:1.5
:1.5)的课程规划。接下来小组要做的,简单来说,就是甲、乙、丙案的比案,做成
后,以高中老师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四、“新政府上台要拨乱反正”!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某委员对前面几次会议记录不满,认为自己的话没被好好记录
下来,一直要求要他的发言详细记录下来,最后在他的强力要求之下,这个小组会议的
会议纪录竟然采取“逐字稿”!造成行政人员的一大负担。话说回来,也幸好有这些根
据逐字稿的详细会议记录,我才能在此引用委员的发言。(补充说明:后来专案小组正
式的会议纪录,是根据逐字稿再整理的,如文字润饰、删掉赘词、补足语意等。此外,
委员常无法抽时间看逐字稿,最后的纪录错误很多,相信后人若要研究,一定头痛不堪
。)
在第四次会议,某委员有如下的发言:“今天国文与历史课纲被提出再修订,不是
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新政府上台要拨乱反正”(第四次会议记录,页4;粗体,系笔
者所加),“很多人主张民主、民调,我坦白说‘没有知识就没有民主’”(页9),
“今天为什么课纲重新修订,大家心知肚明,不必打马虎眼,如果不要修订的话,国家
教育政策从李登辉、陈水扁以下就偏差了,原来的98课纲是不经过这过程的,为什么重
新修定是因政策不同,所以召集我们来研议讨论,今天不是单纯的高中老师的教学问题
”(页9;粗体,系笔者所加)等。针对他的发言,我说,我想回应该委员:“(一)
以程序正义而言:历史98课纲在教育部最后一次会议是没有被质疑的,但历史98课纲到
最后被搁置,被和国文连带搁置,要说程序正义,这才真正没有程序正义,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天在这里不应大幅度修改,因我们‘研商专案小组’委员会正当性不够,若要有
点正当性,就是我们要作一些合理的修改,我们应该在此架构中调整,使修订结果让大
家能接受。(二)关于专业,我认为‘研商专案小组’”应以专业为主,我质疑小组中
有非历史专业的委员。”(页9)这位委员回称:“我的背景虽然是非历史系,但研究
台湾史我最早,……”(页9;粗体,系笔者所加)如果这位委员研究台湾史最早,那
么吾师杨云萍教授,以及曹永和教授、王世庆教授都比他晚喔。
暑假小组没开会,理论上甲、乙、丙案要各自在该案主张的教授时数中规划课纲的
“单元”、“主题”、“重点”。甲案拟稿人是:王晓波、翁嘉声、孙若怡、伍少侠。
乙案拟稿人:廖隆盛。丙案:王文霞、周婉窈、林桂玲、林秀蓉。王文霞教授的专长是
西洋史,丙案没有中国史专家,我于是私下请我先生陈弱水(台大历史系教授)帮忙,
他看过甲案的中国史最初草案,吓一大跳,认为退回三、四○年前的旧观念,完全不考
虑新的知识成果;虽然他很忙录,还是同意帮忙。暑假我和陈老师、竹北高中林桂玲老
师,到高雄和高雄中学林秀蓉老师,以及来自台南的王文霞教授会合,就“1:1.5:
1.5”的学期配置,讨论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课纲,花了两个工作天(08/27-28)。由于
甲乙丙案,台湾史都占一学期,我不必重拟课纲,但我想我总要做点事,于是仔细将98
课纲的台湾史看过一遍,作点修订。
甲案的台湾史,表面上好像更动不大,不过,细看的话,就可看出很多问题来。我
曾提出一份书面说明分别指出甲案中国史和台湾史的问题,中国史不谈,甲案的台湾史
,掺杂很多非学术性的主张。幸好高一上教授台湾史的学期配置一直是这个专案小组的
共识。
甲案的台湾史要从《三国志》和《隋书》教起,将98课纲的“说明”:“有关台湾
史事的明确记录始于近四、五百年前,但在有记录以前,台湾岛早已存在,并且已有人
群居住”,改为“有关台湾史事的记录始于三国、东吴与隋代,但……(下同)。”(
按,“三国、东吴”并举,系甲案原文,此一错误,笔者无法替他们改。)“夷洲”和
“流求”到底指何地,是一百三十年的争论,没有定论,88年以前,国立编译馆《高级
中学历史教科书》(部编本)一概主张“夷洲”和“流求”就是台湾,标准写法是:“
夷洲即台湾,这是中国经营台湾的开始。”请注意“经营”两字。其实就算《三国志.
吴书》的“夷洲”和《隋书》的“流求”都指台湾,不要以为对两岸关系有利,这才是
弄错了,这代表台湾和中国一开始关系就不好。你看它(吴国)“但得夷州数千人还”
,怎么“得”的,由于文献本身很短,我们不清楚,夷洲这边恐怕非自愿居高吧。再看
看第二次“交手”,那就更惨了。《隋书》说,陈棱将军“击走之,进至其都,频战皆
败,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自尔遂绝。”“其都”是指流求的都城
,每次作战,流求都被打败,然后陈棱“焚其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这可是用掳掠
的喔。“载军实而还”,是把他们的军备物资抢劫一空而还,“自尔遂绝”,从此就没
有再来往了。如果要从这里导引出,中国自古以来就领有台湾、“经营”台湾,是不是
“头壳坏掉”(thau-khak phain-khi),要把台湾小孩的头壳教坏掉?(详见文末附
件二第七次会议纪录周婉窈发言纪录)
将来新小组若采甲案这条说明,只能说部编本还魂!威权时代历史教育大复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