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oger214 (我想去流浪)》之铭言:
: 再者,你的论点就是凸显这点,你知不知道啥叫党争啊?跟皇储扯在一起也叫党争?
: 八爷党是吧,这不过就是皇子抱团,跟东林党争阉党意义不一样。
清代的党争动摇国本的程度远比明代猛烈多了
李鸿章因为在曾国藩幕下时为曾撰文弹劾翁同书,弹到他劳改去了
翁同书好死不死是翁同龢的哥哥,翁同龢好死不死是光绪的老师,
于是当光绪「亲政」的过程中,翁同龢一党的政治地位逐渐提升,
翁同龢更主宰户部,专门找李鸿章麻烦,两边相争的结果,
就是甲午战前北洋海军多年未购新舰,为海防筹建的铁路也未延伸到东北
但翁同龢明知如此还一意主战,因为李鸿章的失败就是他的快乐,
于是开战而黄海海战失利,失去制海权后,日军随时可在清军后方登陆,
清军方面却没有办法以铁路陆地运补,导致东北战场清军一再撤退而最终战败
甲午战败是满清天命动摇的重要关键
在清末庚子后新政中,袁世凯本来要力推新式责任内阁,引起所有官员人心浮动
连太监都因为以为袁世凯要废内务府而不满,此时一向讨厌袁世凯的瞿、岑两人结合
对袁世凯与庆王的政治同盟发动「大参案」,史称「丁未政潮」,这次党争的结果,
使得袁世凯主导的立宪改革被砍了一大半掉,日后演变成「皇族内阁」的政治笑话
使立宪派离心离德而造成「各省响应」使满清倒台。
: 就拿你说的万历好了,你既然说万历敢对张居正挖官鞭尸,杀个大臣没啥吧,怎
: 会那么容易被士大夫们逼的不上朝?杀啊,怎么不杀了?没皇权了吗?
你这种说法可说无基本逻辑,不为也,非不能也
也对万历的个性一点都不了解,他不是无权擅杀大臣,要的话他可以整票全杀光
他只是不想这样做而已,因为杀了以后那些大臣就青史留名,他不愿意让他们得逞
还不如摆烂让大臣更痛苦,这不是因为权力不足,而是因为他选择折磨大臣
: 士大夫风骨,满清还有吗?请教一下,除了九王夺嫡外,满清大臣敢直言上奏的
: 有几个?比明代还严厉的海禁,我不相信没人有这眼光,没看到西方世界变化的
: 人,就算朝廷封海,可下面还是有变通方法才对。可满清一朝却是严厉到极点,
: 试问,整朝上下真的连一个有见识的人都没有吗?
: 还是被强力压制下来?
在八国联军的时候,疆臣们纷纷不管慈禧的命令自己「东南互保」了起来
事后慈禧有没有严厉的强力压制咧?
慈禧还大大赞赏袁世凯“共保东南疆土,尽心筹划”,封赏袁世凯“太子少保”头衔
,让他成了“袁宫保」哩
: 苦果就是重现皇储之争,对,康熙有能力搞定,可又如何?皇帝一弱,就给了后宫
: 插手的空间,就给了皇权旁落的机会,就又多了个破纪录的太后出来,比宋代的老
这边也是毫无逻辑可言,麻烦有一点谈论清史基本的常识
咸丰帝只有一个儿子,无论如何只能传给他,同治则根本无子嗣
请问你吵了老半天嫡长不嫡长的,有啥意义?
慈禧太后掌权的过程根本和继位体系如何无关
: 是啊,奇怪了,这么搞加起来还可以至少撑60年才垮。
: 满清这么好,怎么革命一闹十几年就垮台?
又是很要命的常识性错误
1.满清根本不是因为革命党倒台的,革命党在满清灭亡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2.若要类比明代流寇,清代应类比太平天国,1851年金田起义,61年后满清才灭亡
: 日本天皇本身就被神格化,就算是你说的那些发生后,天皇的权力也未必高到无可
: 抗衡的地步,否则被虚位化的就是内阁了。
: 对了,日本内阁跟军部一堆先斩后奏,搞出来一堆要天皇背的黑锅,就是权力
: 失衡的一个现象,别跟我说内阁只为天皇服务,这是扯淡。
战前的日本天皇具备绝对实权,有极多的证据可以证明
什么军部要天皇背黑锅这种说法,是战后美国为了统治上的必要,要保住天皇
所以才跟天皇合作「发明」出来的,为的是避免审判天皇,可不要搞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