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roger214 (我想去流浪)》之铭言:
: 奇了,现代政治当然有党争,我还特别强调过,请看清楚我的文章= =
: 喔,你大概是想说满清没党争,所以满清制度比民主好,承教了。
少来。
第一,满清不但有党争,其中一次还跟九王夺嫡牵扯在一起。
第二,我从来没主张现代民主制比起君主制要差。
: 没错,我也写了这点,我是不知道你是刻意忽略还是别有用心。
: 就因为这点,表现出明代皇帝并不是可以为所欲为。你拿康熙比?啥时康熙容得臣子在皇
: 储上头有意见的?跟着太子两次下台,倒楣的朝臣有多少你不会不知道吧?
: 万历与臣子为皇储之争,朝臣最多是致仕。而满清康熙是怎么对待卷入到两废太子案的朝
: 臣的?连主动致仕都不用想。
万历抽鸦片抽得根本连理都不想理,
他哪里没办法处置朝臣?
要不然你看朱八八跟朱弟杀的大臣难道还少?
明英宗有办法干掉于谦,明思宗更或杀或贬或下诏狱“处理”了一大狗票人。
“崇祯五十相”听过吗?皇权不能对相权怎样?别笑死人!
万历不动张居正是因为张居正是他老师,而且他还没亲政。
张居正一挂掉你忘记神宗怎么对待张家的人吗?
而且明神宗之所以在皇储问题上争不过大臣,
是因为他在传统礼法跟继承法的立场上站不住脚。
朱常洛身为嫡长子,本身无甚恶德,
相反的福王朱常洵仗着是皇帝的儿子,在藩所并不安分,
河南人对他无不切齿(比如侯朝宗)。
无论就礼法上或道德标准或民心基础上,
朱常洛都是正当的继承人。
他争不过朝臣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满清打一开始就没有嫡长制这东西,
皇太极身为努尔哈赤第八子,一样当了皇帝。
顺治虽然是孝庄皇太后所生的长子,却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
他上面还有豪格、洛格、洛博会、叶布舒、硕塞、高塞、长舒
跟一个来不及起名字的哥哥。
扣掉早殇的洛格、洛博会跟老八,还有五个人。
孝庄当时还只是庄妃而已,怎么排都排不到他。
康熙本身也是顺治的第三子,因为出过天花不用担心早夭才轮到他。
所以满清本身本来就没有嫡长制的包袱。
嫡长制虽然有减少争产问题的好处,
但是那在小家小户的人家里行得通,在皇家可就兹事体大。
毕竟嫡不必优,长不必良,治理国家不比当家长、族长,
一个举措失宜,影响到的是整个国家。
而且康熙的儿子太多,各有各的党羽,
朝臣的意见康熙不是不愿听,而是无法做参考。
谁不是各自捧各自的主子,“结党营私,觊觎神器”的罪名有多大?
你把两边的情况混为一谈,张飞打岳飞,打得还满开心?
: 以下万历之间的记载更别提,你在自打嘴吧,三十年下来朝廷还在正常运作,三大征还是
: 照打,朝廷运作仍然按著规则在运作,你以为这是靠什么在撑下去的?
: 明代体制,万历不理你,下面还是该怎办仍得怎么办,大不了就是循旧例办。
: 可你觉得满清制度可以这样玩?不成,因为不管是军机处、内阁都只是附属皇权,没有皇
: 权的命令下,想照章按著办根本不可能。
: 这就是中央集权极致的表现。
: 你还是只看人治不看制度,把天下兴亡当一人独夫之责,所以根本看不到政治体制的好坏
: 。
不是。
就算现在的民主政体,还是要有用到“总统令”的地方。
国安机密、内阁人事是不是还是要总统下令?
这也是“只看人治不看制度”?
地方官得不到派任,只好无期限留任,
低层得不到升迁,高层做到老做到死也无法退休。
因为得不到退休的命令,只好自行“致仕”甚至“不告而去”。
刑狱也长期空转,有下诏狱三十七年不得提审一次的,
这叫做制度有在运作吗?
至于三大征,皇帝不看公文表示把军权整个下放,这当然不行;
矿税更是完全出于皇帝个人的兴趣,他当然会理。
这是万历的真正情况,上引资料已经说得很清楚,选择性看文?
简单来说,万历怠政三十年而不亡国,
是因为神宗挂得正是时候。(不知是神宗好运还是明朝好运)
你不见之后光宗、熹宗以至思宗,加起来不到三十年就亡于流寇?
因为已经整组都坏光了,亡国真是迟早的事。
: 英国本来就是以内阁权抗衡皇权出来的,你不会这么没概念吧?
讲得太简单了。
根本是国王跟国会议长各自领军队打起来,经过内战才演变成现在的局面。
打完了之后,国王被虚级化,但是首相有比国王还大吗?或是跟国王平起平坐?
: 至于日本,天皇从幕府开始就没权力,就是个牌位,哪需要什么制衡?
公武合一、大政奉还、倒幕运动、明治维新
以至于后面的昭和年代,你整个忘记啦?
是昭和天皇在二战失败后,引咎自退于虚位元首,一直持续到今日。
但是对日本人来说,天皇家族仍然是神之系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日本总理大臣能跟天皇平起平坐?你试着对日本人说这种话看看。
: 满清之所以不可能君宪,正是因为他皇权达到极致,根本不可能自废武功。
: 以你的言论证明,满清立宪完全不可能。
事实上满清几乎要成功进行了。
光绪二十七年,签订《辛丑和约》。
光绪帝、西太后返回北京,光绪帝仍被软禁在瀛台。
四月,成立“督办政务处”,
荣禄、奕劻、李鸿章为主管大臣,张之洞、刘坤一为协同办理。
张、刘二人联名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刘为两江总督,张为湖广总督)
定出政治改革方向,决定实行君主立宪。
十一月七日,李鸿章薨,“裱糊匠”再不能撑持清末政局。
三十年,一月,云贵总督丁振铎与云南巡抚林绍年连电朝廷变法。
七月,两江总督周馥奏请实行“立法、行法、执法”三权分立之立宪政体。
两广总督岑春煊上书奏称:
“欲图自强,必先变法;欲变法,必先改革政体。
为今之计,惟有举行立宪,方可救亡。”
三十一年,七月,袁世凯联合两江总督刘馥及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立宪变法。
以十二年为期,并奏请简派亲贵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
湖南巡抚端方入朝召见,领受闽浙总督一职时,又反复奏请立宪。
九月,派遣五大臣(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出使西洋,
藉以考察政治。因发生刺杀事件,被迫延期。
十一月,设立“考察政治馆”,研究各国宪政,提供宪政改革的咨询。
十二月,戴鸿慈、端方先行出发。
三十二年,一月,因徐世昌、绍英伤情未愈,载泽改率尚其享、李盛铎等出发。
两队考察团先后归国后,编成《列国政要》及《欧美政治要义》。
九月,西太后下诏颁布预备仿行立宪。
秋,戴鸿慈发表《出使九国日记》。
三十三年,“政治考察馆”改组为“宪政编查馆”,奕劻兼领宪政编查馆大臣。
后代历史课本中贪污狼藉的奕劻其实对立法工作十分支持。
(就像被徐锡麟以民族革命为号召而刺杀的端方其实是立宪的支持者。)
馆员中有沈家本、杨度(就是为袁大头组了‘筹安会’的杨度)。
成立“资政院筹备处”,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
张謇、杨寿潜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成立。
三十四年,夏,载泽出版《考察政治日记》。
八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及《逐年筹备事宜清单》,
计画以九年的时间筹备宪法。
并颁布“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等三附录。
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驾崩。
十五日,慈禧太后崩。
这些动作,就是你所谓“自废武功”的做法,
满清真的做了,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清朝已经要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