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语] 有漏皆苦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24-03-27 22:28:45
: 摘自:<佛教见解明释>仓忠仁波切教授_四法印:一切有漏皆是苦
:   “苦谛”的定义:由(无明所摄的)业及烦恼之力所生的有漏蕴体。或是:由(无明
补充前文提到:“苦谛”的定义:由(无明所摄的)业及烦恼之力所生的有漏蕴体。
摘自:佛光大辞典(慈怡法师主编)_五取蕴(五蕴和五取蕴的差别)
“梵语 pañca upādāna-skandhāh,巴利语 pañc' upādāna-kkhandhā。又作
五受阴,即由取(烦恼)而生或能生取之有漏之五蕴。
蕴与取蕴之差异,谓蕴通有漏、无漏,取蕴则唯通有漏。”
=====
此处提到,“五蕴”和“五取蕴”的差异,五取蕴是五蕴,但五蕴不一定是五取蕴。
当说到凡夫(轮回者)的五蕴,指的是五取蕴,又作五受阴,即由无明我执烦恼取受。
说到解脱者的五蕴,如佛的五蕴是无漏蕴,就不是五取蕴不是五受阴,不是由烦恼取受。
凡夫和佛圣者都有五蕴,各自都是依自己的五蕴安立,也就是凡夫和佛都有身语意。
那么,凡夫和佛的身语意差别在哪?
1.凡夫的五蕴,是五蕴且是有漏(由烦恼取受)的五取蕴,属于苦蕴(具行苦的本质)。
2.佛的五蕴,是五蕴但是已断除烦恼取蕴而是无漏(净除烦恼、烦恼涅槃了)的五蕴。
亦即,佛圣者的身语意是清净的身语意,佛圣者的身行、语行、意行,并非如凡夫“
无明缘行”的随无明转,佛圣者的一切身语意诸行,是随着没有烦恼的慈悲与智慧而转。
=======
由业与烦恼取受的五取蕴,以及断除五取蕴之后的无漏蕴,二者的差别
凡夫要脱离取蕴的话,内心意识要断除无明我执,才不会由无明我执的爱取而结生相
续取受下一世的取蕴。
脱离取蕴的脱离,不是说像是脱掉衣服那般,不是说好像有个常一自主的我从五蕴当
中脱离出去变成离蕴的我,变成有个不依蕴的我,并非如此。
脱离取蕴是指此世是轮回的最后一生,断除来世再有取蕴,亦即断除轮回,所以解脱
者的脱离取蕴,是断除轮回后有、断除来世再有之意,不是说有个不依蕴安立的解脱者。
我们说凡夫的取蕴——有漏近取五蕴,近取蕴的“近取”,指近取因。
凡夫众生由什么近取因,引生异熟果报的有漏蕴?此处的近取因指心续中的业与烦恼
,由心续中无明我执的业与烦恼为“近取因”而结生相续取受的有漏蕴称“近取蕴”。
例如,前世的我的心续中的能引业由无明我执之爱取的烦恼成熟,以此为近取因,感
得下一世,即此世的近取蕴;此世的我依著此世异熟果报的近取蕴,此世异熟果报的近取
蕴若是人道的蕴体,就安立我为人,是畜生道的蕴体,就安立我为畜生,六道随一结生。
此世的我的心续中的能引业又由无明我执之爱取的烦恼成熟,引生来世六道随一的近
取蕴;
来世的我依著来世异熟果报的近取蕴,心续中又由无明我执的烦恼与能引业引生后后
世近取蕴的苦蕴;后后世复依……,如此不断取受后有取蕴的结生下去,称为“行苦”。
达赖喇嘛尊者说苦谛的真实义是行苦,即“取蕴”的能取和所取不断生死流转之苦。
取蕴的取,说到了能取和所取的不断轮转:取蕴的能取,即无明我执所摄的业与烦恼
(此是集谛),取蕴的所取,即纯大苦聚的苦蕴(此是苦谛)。
行苦就是苦谛与集谛之因果不断的生死流转,苦谛是由自果之因(即无明缘行之集谛
的能取)引生不由自主取受结生相续近取蕴的苦蕴(即纯大苦聚之苦谛的所取)。
行苦即凡夫的相续当中,由内心所摄十二缘起支“无明缘行”(由无明我执的烦恼造
作有漏业行)成熟引生“纯大苦聚”的苦蕴之生死流转,即“无明缘行”所摄的“苦”。
佛教常说,起惑造业感苦,由无明我执烦恼造业成熟引生近取蕴的苦蕴,复依近取蕴
的苦蕴再起惑造业引生苦蕴,如此后有不断结生相续,不断再取受后有取蕴的生死流转。
凡夫心续中因无明起惑造业感苦,苦谛是果,能生苦蕴的因,即业与烦恼的集谛。
集谛的业与烦恼二者当中,业来自烦恼,由烦恼造有漏业,追溯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我
执,因为无明我执愚痴的颠倒执取,非理作意产生贪、瞋等一切烦恼,由烦恼造有漏业。
因果上,要断除果,必须从因上断。所以要断除来世苦蕴的果,要从因上断,即根本
上要断除无明我执,才能断除由无明我执的烦恼与能引业不断引生再有结生相续的取蕴。
《释量论》:“若无烦恼,虽有宿业超诸量数,定不发芽,如是诸业缺俱有缘,亦定
不能发苦芽故。”
心续中若有无明烦恼,则会再新造有漏业,且由无明烦恼成熟有漏业引生苦蕴的果报
;反之,若心续中已断除无明烦恼,则不仅不会新造有漏业,且虽然尚有无量旧业,但是
旧业缺烦恼的助缘不再引生苦蕴。
例如阿罗汉的内心意识已断除无明我执的颠倒执取,对于我与我所不再有无明我执的
颠倒趋入,所以阿罗汉舍寿后,不再有无明我执的爱取成熟能引业引生后有来世的取蕴。
阿罗汉的心续中,已断除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断除了三界的贪爱,何以故?
心续中已断除缘自相续的我与我所的无明我执,故没有无明我执于我与我所产生的爱取。
既然意知相续当中已断除了无明我执,所以阿罗汉此世是最后一生,当他此生舍寿后
,不会再取受三有(三界)的后有来世,断除再有取蕴而脱离取蕴,也就是断除了行苦。
阿罗汉的意识是已断除了烦恼的无漏心(无漏蕴),依无漏心(无漏意识)安立的阿罗汉
是解脱者,不是说有个不依蕴安立的解脱者,解脱者是依其无漏蕴(如无漏意识)而安立。
>>>>>
[1] 前文仁波切提到,蕴体可分色、受、想、行、识,五蕴
再次补充,心(觉知)也是蕴,例如说识蕴心王,心王也是蕴,不是只有身体才是蕴
,身体只是五蕴当中的色蕴,五蕴当中受想行识四蕴不是身体,受想行识是心(觉知)。
五蕴当中,只有色蕴是色法,其余受想行识四蕴是心,受想行识四蕴是无形无色的心。
[2] 有漏业是内心所摄,不是身体,例如,色界没有欲界身体,色界众生无男女根,但色
界初禅、二禅..乃至无色界有有漏业,内心无明我执未断会造有漏业即烦恼染污的业
《大智度论》:“佛十八不共法...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佛的
身语意三业是清净无漏业,佛圣者内心意知已断除无明烦恼,不会造烦恼染污的有漏业。
[3] 达赖喇嘛尊者:“轮回与涅槃也安立在认知(我们身语意的意知)上,被烦恼控制的
心续(被无明我执的烦恼控制的意知相续)可安立为轮回,而当断除烦恼后,心续上
的烦恼被断除后的离系部分(意知相续上遮遣烦恼的灭谛)就安立为涅槃(解脱)”
如一位阿罗汉向的补特伽罗,内心意知正对治最后一分烦恼之后,下一刹那断尽烦恼
证阿罗汉果(成为解脱者),这位补特伽罗阿罗汉圣者的身语意当中,内心意知成就了断
除烦恼的无漏心(意知获证止息无明烦恼的灭谛),他就能说“我生已尽,不受后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