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现观] 正式的观=止观双运,止观双运的界限 (49)

楼主: ykkdc (ykk)   2023-07-15 16:23:54
续(48)...
摘自:《心类学显要》仓忠仁波切教授
略释:坚固之习气。
一般而言,习气是存在于补特伽罗的相续中。
若是进一步观察寻找补特伽罗的施设处--
中观自续派以下,1.主张有八识的宗派(承许阿赖耶识的唯识宗),寻得补特伽罗的
事例是“阿赖耶识”,2.主张有六识的宗派(包括中观自续派、不承许阿赖耶识的唯识宗
、经部宗、毗婆沙宗),寻得补特伽罗的事例是“第六意识”
--以此而言,习气是存在于阿赖耶识上或第六意识上。
(注:若是上部宗中观应成派,寻找补特伽罗的施设处,不可得任何事例。)
如是,所谓坚固习气--
1.以承许六识的宗派(包括中观自续派、不承许阿赖耶识的唯识宗、经部经、毗婆沙
宗等)而言,就是第六意识上的习气;
2.以承许八识的宗派(承许阿赖耶识的唯识宗)而言,就是阿赖耶识上的习气。
为何习气是坚固?因为识上的习气直到醒觉之前,并不随施设处(阿赖耶识或第六意
识)的体性而转变,故是坚固。
有说:“阿赖耶识是无覆无记,故堪能留存善、恶、无记随一类别的习气,然而,以
第六意识而言,但随现行善心而转为善性,但随现行恶心而转为恶性,或有时是无记性,
其上的习气如何能坚固不变而相续?”
简言之,就是疑问:“第六意识上的习气,如何能坚固保持自己的善、恶、无记随一
的体性,直到醒觉之前?”
虽然承许习气是存在于第六意识上,但是更加详细观察,习气实则存在于补特伽罗上
、存在于我上。
因此,第六意识随于显现心类而转变之时,其上的习气并不随之转变,如是道理,第
六意识上的善、恶、无记之习气随一,皆是如此坚固。
再者,或是从这个角度思惟──
(唯识宗认为)执瓶之眼知的所缘缘、近取因皆是习气,故习气是坚固。如下略说:
1.以经部宗而言,瓶(色法)与执瓶之眼知(心法)是因果次第,以“所缘缘──瓶
(色法)”为因而产生“执瓶之眼知(心法)”,因此,彼二(瓶、眼知)是异质。
2.但以唯识宗而言,主要是以习气而安立“所缘缘”。
例如,执瓶之眼知(心法)的所缘缘是“执瓶之眼知的同类习气”,由“执瓶之眼知
的同类习气”的醒觉力而引生“具瓶相之眼知(心法)”及“所显现瓶相(色法)”。
这就是说,“执瓶之眼知(心法)”所显现的“瓶(色法)”,其主要是由“执瓶之
眼知的同类习气”而显现。
也就是说,“瓶”的主要直接因就是“彼(执瓶眼知)同类习气”,由“彼(执瓶眼
知)同类习气”的醒觉力,而于“执瓶眼知(心法)”中显现“瓶相(色法)”。
如是,(唯识宗认为)以执瓶之眼知来说--
“执瓶之眼知的同类习气”是“真分之所缘缘”,瓶则是“假分之所缘缘”,何以故?
因为,“瓶”不是引生“执瓶之眼知”的因(近取因),因为,若是执瓶之眼知的所
缘缘,则必定是生成此眼知的直接因,又,若是生成此眼知的直接因,则必定是瓶的近取
因。
总之,以唯识宗而言,“执瓶之眼知(心法)”、“瓶(色法)”,彼二由同一习气
的醒觉力引生而同时存在(彼二不具有因果次第),因此,彼二(瓶、眼知)是一质。
此如“所缘缘”的性相中有说:“是生起执色根现前为具色相的主要直接能生。”
此中“具色相”,意谓认知(觉知,心法)方面有显现自己的主要趋入境“色相”。
如是,以唯识宗来说,阿赖耶识上有“具色相认知”的近取因之习气,由彼习气直接
引生“具色相认知(心法)”及“色相(色法,如瓶)”。
例如,由(阿赖耶识上)“具瓶相认知的近取因之习气”直接引生“执瓶之眼知”、
“瓶”,要言之,就是以彼习气为近取因而引生(彼二者)的。
如是,总而言之,因为,执瓶之眼知的所缘缘、近取因皆是习气,故习气是坚固的。
再者,可从这方面理解阿赖耶识上的习气是坚固,如下略说:
随教行唯识宗的主张中“阿赖耶识”的内涵是最为主要。
“阿赖耶”是梵语,以其译音而于中文上称为“阿赖耶识”,从中文的字面上并不能
了解其意义,最多只能知道它是某一种心王而已。于藏文上则是译音:根习KUNSHI。
对于阿赖耶识有二种释义,前者是以“诸法”的角度而言,后者从“习气”的角度来
说,由此二种解释而能了解其内涵:
(1) 此中KUN是“一切”或“基”的意义,意谓一切诸法。SHI是“处”的意义,意谓
所依处、施设处。如是,诸法的来源处、所依处之心就是阿赖耶识,就是KUNSHI的意义。
(2) KUN是“所有习气”的意义,SHI是“处”的意义。如是,所有习气的所依处、施
设处之心,就是阿赖耶识,或称为第八心王。又或者,因为是留存习气之处、含藏种子习
气之处,故称为“藏识”,譬如诸法的仓库一般。
阿赖耶识是无覆无记的坚固心,因为,无论心续中现行善心或恶心并不随之转变;
但是,第六意识则会随之转变,如心续中现行恶心时,第六意识就随行转为恶性,第
六意识会随行恶法;心续中现行善心时,第六意识就随行转为善性。
如是,阿赖耶识的体性是无覆无记,并不随行善或恶而转变,故其续流是坚固稳定,
因此,阿赖耶识上的习气也是坚固的。
* 唯识宗主张,诸法是由坚固习气的醒觉力而有。(...待续...)
>>>>>
[1] 佛教内道一切大小乘宗义当中,只有随教行唯识宗承许阿赖耶识
佛教内道宗义,由四部宗义尽摄无余: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
(注:金刚藏于佛教密续典籍云:“四乘及五宗,此非佛所说。”也就是说,佛教道
道只有三乘道果:声闻乘、独觉乘、大乘,没有超出三乘的第四乘,佛教宗义以四部宗义
尽摄无余,没有超出四部宗义的第五宗,超出变成四乘或五宗则非佛说,属外道范畴。)
其中,唯识宗又分为:1.承许阿赖耶识的随教行唯识宗、2.不承许阿赖耶识的随理行
唯识宗。佛教宗义当中,只有唯识宗当中的随教行唯识宗,承许阿赖耶识。
[2] 佛教当中,仅有随教行唯识宗承许阿赖耶识,那么,阿赖耶识属于常法或无常法?
《百法明门论》的<摄类>当中,以五个范畴分类诸法,即所谓五位百法。
哪五种摄类?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前四者属有为法,有为法
亦即无常法,包括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都是有为法、无常法。我们的识蕴
心法,随教行唯识宗将识蕴区分为眼识心王至阿赖耶识心王,八个识心王,都是无常法。
[3] 本文开头说到,观察寻找补特伽罗的施设处
一切你、我、他,都是补特伽罗。每一个补特伽罗,即每一个我,佛教说没有不依自
己的五蕴安立的我,所以,补特伽罗无我(人无我)--五蕴不是我(补特伽罗)、也没
有远离五蕴的我(补特伽罗)--人无我说到,我(补特伽罗)只是依蕴施设安立的假有。
人无我说到,我(补特伽罗)是假有、不是实有。然而,寻找施设我的施设处五蕴,
能否寻得假必依实的事例?中观自续派以下说,施设处可得真我事例,应成则说不可得。
中观自续派以下认为于施设处可得心(阿赖耶识的心识或第六意识的心识)是我的事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