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现观] 正式的观=止观双运,止观双运的界限 (40)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3-07-14 18:42:26
※ 引述《ykkdc (ykk)》之铭言:
: : 摘自:《入菩萨行论》禅定品 达赖喇嘛尊者教授
: : 一般奢摩他或禅定,它本身应该是一个无记的性质,既非善也非恶,
: : 可是它却是内外(内外道)共同的修行内涵,内道和外道,都有奢摩他(止),
: : 也有毘婆舍那(观)。
: 补充:外道也有修止(奢摩他)、观(毗婆奢那),外道的止观认为有个常一自主的
: 我
: 摘自:2019-11-23 国际比丘培训中心/达赖喇嘛尊者教授 国际比丘培训中心
: “奢摩他”(止)只是训练我们内心专注力的提升,非佛教圈里也常见到这种
: 修行;
: “毘婆舍那”(观)的分析观,通常也会出现在佛教,与非佛教的领域里。
: 如果,某毘婆舍那的分析观,是建立在无我论或缘空奢摩他(以无我的空性正见为所
: 缘获得奢摩他)的基础上,将会变得很与众不同,迥异于其他的古印度传统。
好奇一个点。
像《庄子》所谓的“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
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
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
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
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
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滿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
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算是符合“心一境性”的一种“定”吗?
也就是符合奢摩他的功夫?
但(姑且不论这可能只是个寓言)杀牛进而悟定,
以佛教的观点来说,是否可算是缺少了对“业果”认知的,
有定无慧的“有漏三摩地”?
也就像有些人藉钓鱼来培养修养功夫,似乎确实可行。
因为在当事者眼中鱼只是个可被摧毁的练习对象。
这也类似?
当然,若说比喻,佛教也有屠牛喻:
《杂阿含经》卷11第276经
譬如善屠牛师、屠牛弟子手执利刀,解剥其牛,乘间而剥,
不伤内肉、不伤外皮,解其枝节筋骨,然后还以皮覆其上。
https://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11
比喻智慧如利刃而善加运用得以剖开触与境之间的贪执等。
但佛教这显然只是拿现象来作喻。《阿含》他处即有提及屠牛者因业受报。
但亦可见得古代的某些屠者,在专精的技术下集中精神确实很让人惊叹。
而《庄子》这由于不把业及业果的公式列入考虑,
且庄子思想更不拘一格,
所以更可能他是赞美一切能专精其技术者,例如《胠箧》篇:
盗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
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盗窃头目从规画行程到完成任务到顺利分赃不让属下不满,
也需要专注的精神技术,也是“道”。
(当然《外篇》可能并非庄周本人所写,
但不拘一格不在乎世俗的洒脱风气应该可代表庄派思想。)
另外当然像是在被恶师欺骗后,受佛陀教诲前的,
那位有“大德力”的央掘魔罗,
能成为甚至天人畏惧的重大杀人犯,其武艺也需要相当程度的专精,
也算是一种“心一境性”?
(虽说这种专精并不像是静虑思惟)
其实提这问题也是在想到佛教立场,
止与观,定与慧不可偏废。
也就想找找在偏废下最优秀的具体例子。
(尤其是借由强大的能耐来造恶的情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