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显扬圣教论》无著菩萨造 玄奘法师译
: “作意分别者(初禅近分至正行的作意差别),谓了相等七种作意。了相…胜解…远
: 离…摄乐…观察…方便究竟作意者(加行究竟作意),谓倍修习止品,乐断乐修故,双修
: 止观,数数观察。方便究竟果作意者,谓从此后无间由前因缘故,证入根本初静虑定。”
补充:昨天所引大藏经当中,《显扬圣教论》提到近分至正行的七种作意
摘自:《显扬圣教论》无著菩萨造 玄奘法师译
“作意分别者(初禅近分至正行的作意差别),谓了相等七种作意。
1.了相作意者(随顺的观),由作意故,了达欲界麁相及初静虑静相。
…(欲界过患)习近欲者,多诸苦恼、多诸过患,…习近欲者,无厌无足、无休无息
,…习近欲者,诸结增长,…习近欲者,无恶不造。又复聪慧正至善人,以无量门诃责诸
欲,谓此诸欲,增染无厌,众所共有,非法颠倒,诸恶行因,增长欲爱,智者舍远,速疾
散坏。…若现法欲、若后法欲、若天上欲、若人间欲,一切皆是魔之所行,魔所住处。又
依彼欲,能令心生无量种种恶不善法,谓贪瞋恨等,诸障碍法。…由如是等,差别过失,
多分寻思,诸欲堕黑品类。如是名为寻思品类。…寻思时者,…寻思道理者,…
又复了知,初静虑(初禅正行)静相,谓于初静虑中,无如欲界极麁重相,由离如是
欲麁相故,名初静虑静相,如是名为了知初静虑静相。由定地作意故,了知欲界麁相及初
静虑静相,是名了相作意。此中犹有闻思(闻所生慧与思所生慧)间杂,应知。
2.胜解作意者,谓如其所应寻思了达,欲界麁相及初静虑静相,不为闻思之所间杂,
纯起修行胜解(修所生慧)缘麁静相。修习止观修习之时,如所寻思麁静之相数起胜解,
是故名为胜解作意。(了相作意是胜解作意的前因,生起胜解作意时,获得正式的观。)
3.远离作意者,谓多修习此种类故,为欲断除初分烦恼,起对治道与断烦恼,能对治
道俱生作意,名远离作意。(获得正式的观之后,由远离作意开始能对治烦恼。)
4.摄乐作意者,谓已断欲界初分烦恼,及已远离彼品麁重,于后胜品断及远离,起于
憙乐。又于断处见胜功德,证于少分远离憙乐。于时时中,以净胜作意而自庆悦,为欲断
除惛沈、睡眠、掉举缠故,是名摄乐作意。
5.观察作意者,如是正修,乐断乐修已,善品方便之所扶持,令欲界系诸烦恼缠,若
行若住,不复现行。如是行者复自思惟,我此身中为有贪欲、为无贪欲,而于诸欲境不执
受耶?为自观察故,随于一境思惟胜妙清净之相,而彼行者,由未尽断诸随眠故,思惟如
是净妙相时,随顺染习、趣向染习、临至染习,不住于舍,亦不厌毁遮止违逆。行者尔时
如是自知,我于诸欲未正远离,心未解脱故,诸欲行系摄我心,犹如持水法尔摄伏,我今
定当倍修治道,令余随眠无余断故,倍复欣乐胜断胜修,是名观察作意。
6.方便究竟作意者(加行究竟作意),谓倍修习止品,乐断乐修故,双修止观,数数
观察。如是行者修习对治,时时观察断与未断,令心远离欲界烦恼系缚。此暂时伏离,非
是究竟永拔种子,行者尔时得初静虑方便道,究竟一切烦恼对治作意,是名方便究竟作意。
7.方便究竟果作意者(加行究竟果作意),谓从此后,无间由前因缘故,证入根本初
静虑定(初禅正行)。此根本初静虑俱生作意,是名方便究竟果作意。
如初静虑,有七种作意。如是,第二、第三、第四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如其
所应,尽当知。”
>>>>>
[1] 本篇内涵,可回看系列文第(2)篇,达赖喇嘛尊者讲初禅近分至初禅正行的七种作意
《瑜伽师地论》玄奘译:“由七作意,方能获得离欲界欲,何等名为七种作意?谓了
相作意、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2] 此处所述七作意,包括六因一果,由初禅近分六种作意的因,产生初禅正行作意的果
获得初禅近分定最初所摄唯止(最初获得正式奢摩他安止)之后,由能生初禅正行的
近分六种作意次第为因:1.了相->2.胜解->3.远离->4.摄乐->5.观察->6.加行究竟,最后
产生结果->7.初禅正行定。又,闻思修三慧当中,了相阶段有闻慧、思慧,胜解获修慧。
其他的六因一果,例如<菩提心七支因果>,由能生菩提心的六种观择次第为因:1.知
母->2.念恩->3.报恩->4.悦意慈心->5.大悲心->6.增上意乐,最后产生结果->7.菩提心。
[3] 文末提到,如同欲界到初禅有七作意,余如初禅至二禅、二禅至三禅、三禅至四禅、
四禅至无色界空无边处…乃至无所有处至非想非非想处,也都各有七作意,应当了知
达赖喇嘛教授《菩提道次第广论》:“在此是针对如何从欲界到初禅的过程而讲。同
样的,从初禅到二禅也是一样,也要具足七种的作意,二禅到三禅也是具足七种作意;再
从二禅的近分而到二禅的正行,或者是三禅的近分到三禅的正行…(都是足七种作意)。”
[4] 进阶学习:2023-07-11《现观庄严论》
https://www.facebook.com/rushengeshe
11日课程讲到"止的定义"、"观的定义"、"修习近分转生正行的十二缘起支之理"、"
静虑的因正行与果正行"等。(现观庄严论是解释大般若经的佛典,比大智度论详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