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现观] 正式的观=止观双运,止观双运的界限 (10)

楼主: ykkdc (ykk)   2023-06-18 12:12:06
: 摘自:2001年4月3日 达赖喇嘛尊者讲授《心经》台湾林口体育场
: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 之前说的是显意,乃空性的内容,此处的咒语讲到了隐意:现观的次第。
补充:心经:如是咒曰--心经密咒隐义的现观道次
摘自:《心经》仓忠仁波切教授
转自:https://tsadong-rinpoche.blogspot.com/2018/
何以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咒”?因为,透由通达空性之智(空正见)而能圆满所希求
之事(自利圆满、利他圆满之佛果),故是“般若波罗蜜多咒”。
“是大明咒”,因为透由通达空性之智而能断除无明,故称大明咒。
“是无上咒”,因为是缘三轮(能作、所作、所作事)之空性的修行,故是无上。要
言之,通达空性之智慧,是诸种智慧中之无上者。
“是无等等咒”,以世俗的角度而言,轮回与涅槃是不平等,如文“无等”;以空性
的角度而言,轮回与涅槃则是平等(都是自性空),如文“等”。换言之,“无等”意谓
轮回、涅槃于世俗为不平等;“等”意谓轮回、涅槃于空性为平等(二者都是自性空)。
如是,“无等等咒”意谓,通达轮回与涅槃之空性的智慧,彼智慧名为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咒”,透由菩提心所摄通达空性智慧之修行而证得佛果,如此才能救度
一切众生的苦,所以,彼通达空性之智慧,乃是能除一切苦之咒。
“真实不虚”意谓,空性是真实究竟不虚假,相对的,修习真实空性之智慧也是真实
不虚,且彼智慧也是自性成立空。或是说,空性是真实不虚假,因此,缘真实不虚之空性
而修,也是真实不虚,且是自性空。
再者,如文“即说般若波罗蜜多咒曰:得雅他,噶得噶得,巴拉噶得,巴拉桑噶得,
菩提梭哈。”将此具力(具救度力)之现证空性智慧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咒曰”,并以咒
名之词句而说:“嗡,得雅他,噶得噶得,巴拉噶得,巴拉桑噶得,菩提梭哈。”
如前经文,已阐明通达空性之智慧的诸种功德,其后于此阐明依于通达空性之智慧而
成就佛地,如是“噶得噶得…”,意谓依于通达空性之智慧而去彼岸,也就是去佛地。
一般而言,咒文的起首是“嗡”,以此代表身语意;结文则是“梭哈”,意谓坚固不
退。“得雅他”意谓就是如此,就是依于通达空性之智慧而进入大乘各道。“噶得”意谓
了解、通达。
以资粮道与加行道而言,乃是通达空性之比量(属是分别知),透由显现义共相而通
达空性。以见道以上而言,则是通达空性之现量,并非分别知。
“噶得、噶得”的意趣就是“去吧!去吧!”第一个“噶得”意谓,依于缘空性之智
慧功德而去到大乘资粮道。第二个“噶得”意谓,依于缘空性之智慧功德而去到大乘加行
道。
“巴拉噶得”意谓,依于现证空性之智慧功德而去到大乘见道。此中,“巴拉”意谓
深奥、真实究竟,以此显示现证空性,并非如资粮道与加行道是分别。见道与修道之现证
空性智慧,乃是深奥且真实究竟,因为无义共相而直接缘及空性,如是,故有“巴拉”一
词。
“巴拉桑噶得”意谓,依于现证空性之智慧功德而去到大乘修道。此中,“桑”意谓
正确无误,以此显示现证空性且即将圆满功德。
“菩提梭哈”意谓,依于现证空性之智慧而去到大乘无学道-具断证功德究竟圆满之
菩提。此中,“梭哈”意谓坚固不退。
十地菩萨最后刹那之入定空性根本智(金刚喻定),无能缘及世俗谛,因为还未完全
断除所知障,其后一刹那断除最极细分障碍,入定空性根本智中亦堪能缘及世俗谛,当下
就是成佛,也就是成办同时现证二谛相之一切相智,或称遍智(一切种智)。
(佛果)遍智的“遍”,意谓含遍世俗谛与胜义谛。
以上是阐明,利根菩萨修行五道的次第、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主要是阐述通达空性之
般若的功德,且总摄为一咒“嗡,得雅他,噶得噶得,巴拉噶得,巴拉桑噶得,菩提梭哈
”而显示利根菩萨修行之五道次第。
此处并不如同前面经文,阐述修习色、受等诸种法上空性,因为,利根菩萨,但随宣
说某一法上的空性,就能应理推论而断除所断。又此中,利根菩萨虽有依于他利正因与自
利正因,但是,主要是依靠自利正因(意谓由自己辨析推论之力)而通达空性。
>>>>>
[1] 咒语隐义道次:资粮道(顺解脱分)->加行道(顺抉择分)->见道->修道->无学道。
资粮道、加行道是凡夫位。见道、修道、无学道是圣者位,因为有现证空性。
[2]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释迦牟尼佛本生):“十地满心…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
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佛果道灭功德),初成正觉,穷未来际…”
修道位最后续流,即十地最后续流,十地菩萨内心意知最后入定空性根本智的修道无
间道,称做金刚喻定,正对治最后一分所知障,下一刹那解脱道的意知现证佛果无学道。
[3] 《大般若经》:“菩萨摩诃萨,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乃名如来,得一切相智(
一切种智),无所不见、无所不闻、无所不觉、无所不识,于一切法,见一切相。”
十地最后续流入定空性根本智正对治最微细所知障,下一刹那转成佛果一切种智,佛
果内心意知的一切种智永不离现证胜义谛空性,并且同时现证世俗谛,佛果一切种智的正
觉没有根本与后得的时位次第差别,于一切法不假次第现证一切相,且永离自性相幻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