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现观] 正式的观=止观双运,止观双运的界限 (7)

楼主: ykkdc (ykk)   2023-06-17 08:31:07
摘自:2001年4月3日 达赖喇嘛尊者讲授《心经》台湾林口体育场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接下去是咒语,藏文多加了一句“怛雅他”,
就是“如是”的意思,这二字(如是)有深奥的内涵存在,可分为三种解释:
一、在大悲心、大慈心的感召之下,导师释迦牟尼佛为了众生而修学了性空的正见,
首先让自己生起了証量,之后再生起了断烦恼的灭谛功德,如是生起了灭和証两种功德之
后,自在的成办利他的事业,因此成为无上皈依的对象、无上的导师,所以“如是”此二
字说到了说法者本身殊胜的功德。
二、导师释迦牟尼佛如实的现証空性得一切遍智,最主要是由认知性空道理而断除了
烦恼障、所知障的缘故,所以也说到了空正见殊胜的功德,以上是第二种角度而说如是。
第三个内涵:佛这些功德不是无因而生,而是由同类性质的因缘而生,因此佛也像我
们一样先听闻后思维,反复的串习修行,依闻思修的次第慢慢的缘空修习,因由缘空的修
所生慧,加上缘空止观双运,使得二相慢慢的减少,净相慢慢的增长,最后以现量証得了
空性,这时获得了见道位,之后再反复串习,获得了修道位,最后成办一切遍智佛果位,
因此也说到了整个现观的道次第。
所以“如是”这二字里面阐述了三种功德,第一是说法者的殊胜功德,第二深妙空性
殊胜功德,第三现观道次第殊胜功德。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之前说的是显意,乃空性的内容,此处的咒语讲到了隐意:现观的次第。
“揭谛”是去的意思,要快去!快去!“波罗揭谛”,到彼岸去;“波罗僧揭谛”,
正到彼岸去;“菩提萨婆诃”是安住于菩提的意思,由五个层次作解释。
也就是说,我们正在此岸,要前进到彼岸,所谓的彼岸就是佛果位,我们正在凡夫的
这一岸。当然以阿罗汉及得到佛果位这些圣者及菩萨,他们在对方彼岸看我们的时侯,我
们这一岸是彼岸,他们那一岸是此岸;但是在此,所谓此岸、彼岸,是依凡夫而作解释,
我们现在很安祥、很舒服的在这个轮回里面,觉得这个轮回跟自己很接近,所以轮回就是
此岸。
为了解脱成佛,为了到达彼岸,要了知如何去的方法,于是讲到五种道次第(注:一
、资粮道;二、加行道;三、见道;四、修学道;五、无学道即佛果)。
这五种现观的道次第,最主要的,都是透过智慧(空性智慧)的增长,而让自己进入
下一步。圣者和凡夫的差别,最主要是有没有证得空性,如果获得証空现量就是圣者,假
使没有修証空性的话那就是凡夫。
依著现观道次第而言,在“资粮道”的时侯最主要的是为了让智慧的增长累积资粮,
这时是对空性修闻思,成办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为了获得缘空止观双运,就必需要累积
很多资粮,因此在那个阶段我们称为“资粮道”。
当他获得了缘空止观双运,缘空的修所生慧的时候称为“加行道”,加行道又可以分
煖、顶、忍、世第一法,缘空四个次第。在这四个次第中,依由奢摩他、毗婆舍那止观双
运去反复观空的时侯,这种二自性相会慢慢的减少,空相会慢慢的清楚。虽然他没有办法
像现証空性那样清晰的去了解性空,但是他那种自性的二相的幻觉一直在减少。
透过反复的修学,当获得现量証悟空性的时侯,彻底的断除二相,我们称为“见道”
,这是以现量见到空性的缘故,这时候就称为圣者(最初成就圣者,即见道初地的圣者)。
见到了空性之后,再反复串习,就称为“修道”。以大乘而言,经由反复串习,从初
地升为二地,二地升为三地,到了第六地菩萨会得到不共的智慧功德,因为得到这种功德
的缘故,在第七地的时候可以在瞬时的刹那间出入于空性定,这也是证空殊胜智慧的不共
功德。总而言之,整个道地的增长,都是依由智慧(空性智慧)的增长而来安立上上道,
智慧(空性智慧)没有增长,则后道不会得到。
因此,第一个揭谛是讲“快去”,指资粮道;第二个揭谛也是“快去”,指加行道;
第三波罗揭谛是到彼岸去,这时侯己经到圣者的彼岸,因为现証空性,得到见道位,已到
圣者的彼岸。但还没有到佛果位的彼岸,因此还要继续的修学,正到彼岸去,如实正确的
努力到彼岸去,所以波罗僧揭谛是修道。如此的修学,当我们得到佛果位的时候就安住于
菩提,因此菩提萨婆诃就是讲到佛果位也就是无学道。
所以在最后一句咒语里面,讲到整个现观道次第五道的修学。
>>>>>
[1] 此处尊者说到,心经咒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分别对应了道的进展:“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即大乘的五道十地
[2] 尊者提到,道次进展,是依空性智慧的增长,若空正见没有增长,则后后道不会到达
比如,资粮道时,对空性的智慧(空正见)是闻所成慧、思所成慧,若没有进展到修
所成慧,则没办法从资粮道进入到加行道,当获得空性智慧的修所成慧,即内心获得以空
性(自性空的空性)为所缘的止观双运(=正式的观)当下,即从资粮道转依到加行道。
[3] 以佛教的修行道而言,道次的进展当中,获得空性止观双运的界限,是从加行道开始
修行者的身语意三门当中,内心意知任运生起欲求佛果的菩提心当下,即进入了资粮
道,为了获得佛果,佛果是断除烦恼障、所知障而成就,要有空性的智慧(空正见)才能
断除烦恼障、所知障,所以对空性闻思累积资粮,当获得空性的修所成慧则晋升加行道。
加行道时,内心意知于空性的止观双运,属分别心的觉知,经加行道串习,最后内心
意知于空性止观双运获得无分别现量时晋升见道,见道止观双运现量空性的根本定“心行
处灭、言语道断”,此时修行者的身语意三门当中,内心意知无分别的现见空性断除见所
断,根本定出定后,于后得位再次入定能断修所断时晋升至修道,最后圆满无学道成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