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仓忠仁波切:修奢摩他 九住心 初静虑近分7

楼主: ykkdc (ykk)   2023-01-24 20:08:53
摘录自:《由现观契理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士道》
《由广八事七十义契理现观总义》仓忠仁波切 教授
2. 了相作意——初作意是已得止(正奢摩他),其后,当转入观修“粗静行相”且
引生轻安乐之时,就是获得初静虑近分了相作意。
此中“了相”,就是意谓观修粗静行相。因为是观修粗静行相,故名为了相作意。
《现观总义》:“初静虑了相作意,观择诸欲界粗、初静虑(初禅)静,以闻思观择
,乃是成办毗钵舍那之方便。”
《菩提道次第广论》:“其中,世间毗钵舍那修粗静相,谓观下地粗性、上地静性。
出世间毗钵舍那,如声闻地所说,谓于四谛观无常等十六行相,主要是通达补特伽罗无我
正见。”
《菩提道次第广论》:“此复有二,一能暂伏烦恼现行,趣世间道毗钵舍那。二能永
断烦恼种子,趣出世道毗钵舍那。除此更无上进方便。如《声闻地》说:‘已得作意诸瑜
伽师,已入如是少分乐断,从此已后唯有二趣更无所余。何等为二,一者世间,二出世间
。’”
希求获得初静虑(初禅)根本定的修行者,透由修习“粗静行相”断离世间修道所断
欲界贪等烦恼,而获得初静虑(初禅)根本定。
所谓粗静行相,以外道与内道共同之有漏道断(凡夫所修)而言,乃是观修欲界粗障
、上界寂静,欲界寿命短、多烦恼、多痛苦等,初静虑地寿命长、少烦恼、少痛苦。以此
类推,二静虑(二禅)近分定作意观修粗静行相,也是如此。
以内道之不共道而言,则是以四谛十六行相为所缘,主要是通达补特伽罗无我。
能断之世间道,分为二种:外道与内道共通之有漏粗静相道、唯内道之有漏粗静相道
。前者是“六行观之粗静相道”,后者是“观四圣谛之粗静相道”。
能断之出世间道,必定是圣者道且是现证四谛十六行相之无漏道,其中主要是现证无
我,例如,正对治见道所断之声闻见道无间道。
圣者道,包含无漏道或有漏道随一,因为,属于分别知体性的圣者有漏道,是有的。
再者,了相作意是生起第三“胜解作意”之直接前加行,胜解作意则是已获得止观双
运,以如是理趣,将了相作意归纳为“〝观所摄〞之初静虑近分”,
但(了相作意)不是“〝观体性〞之初静虑近分”,因为了相作意尚未获得正观。
了相作意也名为“净烦恼之初修业者”,因为是最初观修欲界粗、上界静。
如《声闻地》说:“云何净烦恼初修业者?谓已证得所修作意(已证得初禅近分最初
作意正奢摩他),于诸烦恼欲净其心,发起摄受正勤修习了相作意,名为净烦恼初修业者
。”
第二“了相作意”就是开始加行于对治烦恼,第三“胜解作意”则是正对治断除应断
烦恼,乃至最终成办“加行究竟果作意”(初静虑根本定之体性)。
如《菩提道次第广论》说:“彼修何道而断烦恼,如《声闻地》说:‘为离欲界欲勤
修观行,诸瑜伽师由七种作意,才能获得离欲界欲。何谓彼七者,谓了相,胜解,远离,
摄乐,观察,加行究竟,加行究竟果作意。’最后作意是证离欲根本定时所摄作意,乃是
所修果,前六作意则是能修因。”
(...待续...)
>>>>>
[1] 《瑜伽师地论》:“由七作意,方能获得离欲界欲,何等名为七种作意?谓了相作意
、胜解作意、远离作意、摄乐作意、观察作意、加行究竟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
《瑜伽师地论》(唐.玄奘法师译):
“已得作意(初禅近分最初正奢摩他)诸瑜伽师,已入如是少分乐断,从此已后,唯
有二趣更无所余,何等为二?一者世间,二出世间。彼初修业诸瑜伽师,由此作意(获得
正式的奢摩他安止),或念我当往世间趣、或念我当往出世趣,复多修习如是作意。
如如于此极多修习,如是如是所有轻安心一境性,经历彼彼日夜等位转复增广。若此
作意坚固相续强盛而转,发起清净所缘胜解,于奢摩他品及毘钵舍那品善取其相,彼于尔
时,或乐往世间道发起加行,或乐往出世道发起加行。”
获得正式的奢摩他安止(即初禅近分定)之后,依止修观,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世间道的毗婆奢那,缘上下界粗静行相,即共外道的四禅八定。
一是出世间道的毗婆奢那,缘内道不共无我慧,即不共外道的解脱。
[2] 初禅近分初作意所摄唯止之后,生起世间粗静相道的观察,即了相作意。了相作意属
观所摄,属于初禅近分最初的观,但还不是正式的观,因为正式的观等于止观双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