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90

楼主: ykkdc (ykk)   2022-12-25 21:02:19
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如《赞应赞论》中赞置答云:“未入佛正法,痴盲诸众生,乃至上有顶,仍苦感三
有。若随佛教行,虽未得本定,诸魔勤看守,而能断三有。”
故预流(初果)、一来(二果),一切能得圣道毗钵舍那所依之奢摩他,即前所说第
一静虑近分所摄正奢摩他。
如是当知一切顿证诸阿罗汉(慧解脱阿罗汉),皆依前说正奢摩他而勤修习毗钵舍那
,证阿罗汉。】
没有进入佛门、无明的众生,即使修到有顶,仍会感三有苦,仍在轮回中。
佛弟子虽然没有得到正禅(四禅八定),在魔紧盯的情况下,却能断三有。
马鸣菩萨这个颂文,是在赞叹佛陀的弟子连初禅都没得到就得阿罗汉果。利根行者在
没有好的工具情况下,却能逃出三界,是从这个角度去赞美。
有利根声闻与钝根声闻,《俱舍论》说利根声闻三生就能证阿罗汉,注解说可以不用
三生,二生就可以从资粮道至阿罗汉。
利根声闻是努力修止,得止后就拼命修无我慧,二、三生就成就阿罗汉。
钝根声闻会修世间道(四禅八定),世间道虽然能帮助修出世间道,但它只是圆满因
素,而且会花更多时间才能成就。
此处说有证得阿罗汉者连正禅都未得,这是在说利根声闻,因为他一直修出世间道。
当他证得阿罗汉时,尚在根本定中(以初禅近分定缘无我证圣者根本定智),所以尚
未得正禅,但是出定后,会四禅八定一起得。
一般状况,四禅八定是依“(初禅)近分禅、初禅正禅、(二禅)近分禅、二禅、(三禅)
近分禅……”的次序相继得到,每断除下地的烦恼,就会得到上地的禅心,如断欲界烦恼
会得初禅正禅,断除初禅烦恼会得二禅正禅。
利根声闻对三界烦恼一视同仁,一起断,所以利根声闻断完三界烦恼,四禅八定一起
得。
【故若身中未得前说奢摩他定,必不得生缘如所有或尽所有毗钵舍那真实证德。后当
广说。
故修无上瑜伽观行师,虽不必生缘所有粗静行相毗钵舍那及彼所引正奢摩他,然必须
生一正奢摩他。初生之时,亦是生起、圆满二次第中初次第时生。】
没有止,得不到任何的观,缘如所有(胜义谛)的观得不到,缘尽所有(世俗谛)的
观也得不到,证阿罗汉果等皆不可能。
即使要修无上密续,也要有止才行。不是说一定要有止才能开始修无上密续,得灌顶
后,刚开始修生起次第时,可能没有止,但是修行要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要有止才行
。生起、圆满二次第中,于生起次第阶段就会得止。
【总应先生正奢摩他,次即依彼,或由粗静行相毗钵舍那,渐进诸道乃至有顶,或由
无我真实行相毗钵舍那,渐行五道而趣解脱或一切智,是佛教中总印所印。
故随修何种瑜伽皆不应违越,是谓总显依奢摩他趣上道轨。】
总之,要先有止,得止后要修观。
修观有二条路:如果是修世间道,是依止而观修粗静相,直到有顶。
如果是修出世间道,是依止而观修无我,从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至解脱或
成佛。
(...待续...)
>>>>>
[1] 有顶,即三界之顶(不是欲界之顶,也不是色界之顶,而是无色界之顶)
三界,又称三有,三有的最高处,即三界的最高处,三界之顶即无色界的非想非非想
天。有顶天(即无色界的非非想天)是外道所能去的最高处,仍属于三界轮回苦谛当中。
[2] 趣向何道都要此正奢摩他,故随修何种瑜伽皆不应违越,是谓总显依奢摩他趣上道轨
不论内外道的瑜伽师,或内道大小显密的瑜伽师,都要获得一正式奢摩他,依此心一
境性的奢摩他才能获得各自的证德,此正奢摩他至少要有初禅近分定心一境性的奢摩他。
瑜伽师,有以为在说坊间的瑜珈,并非如此。古代瑜伽师,是指修习止观的修行者,
例如,玄奘法师翻译有《瑜伽师地论》,不是在说坊间瑜珈,而是指修行者的修行之道。
佛教内道瑜伽,分为三乘瑜伽(三乘道的修行):声闻瑜伽、独觉瑜伽、大乘瑜伽。
瑜伽师,包括内外道的瑜伽师(修行者)。外道瑜伽师(修行者)的止观获得四禅八
定。佛教内道瑜伽师(修行者)修习的止观经由五道,获得二乘果位,乃至佛陀的果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