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87

楼主: ykkdc (ykk)   2022-12-23 18:48:47
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造论/见悲青增格西教授
【如是已得正奢摩他或作意者,或欲修习世间道毗钵舍那,或欲修出世道毗钵舍那,
皆于先得奢摩他道应多修习。
如是修故,所有轻安、心一境性皆得增长,其奢摩他亦极坚固。又应善巧止观众相,
后于二道随乐何往,即于彼道发起加行。
如《声闻地》云:“彼初修业诸瑜伽师,由有作意,或念我当往世间趣,或念我当往
出世趣。复多修习如是作意,如如于此极多修习,如是如是所有轻安心一境性,经历彼彼
日夜等位转复增广。若此作意坚固、相续、强盛而转,发起清净所缘胜解,于止观品善取
其相,彼于尔时或世间道或出世道,随所乐往,即当于彼发起加行。”
其中,世间毗钵舍那修粗静相,谓观下地粗性、上地静性。其出世间毗钵舍那,《声
闻地》所说者,谓于四谛观无常等十六行相,主要通达补特伽罗无我正见。】
要修世间道,或出世间道,都要先修止。得止后不精进,止会退失,所以要串习。串
习修止,轻安、心一境性增长,再选择修世间道或修出世间道来对治烦恼。
其中,世间道的粗静相,是观下界粗,上界妙,如观人间多病、辛苦等,色界长寿等
,如要修二禅,就观初禅粗、二禅妙。
出世间道是观四谛十六行相等,主是观修无我见。
总之,若是外道,得止后会修粗静相来对治烦恼,而且这是唯一的方式。
如果是佛教徒,得止后可以直接修四圣谛来断烦恼,不需要修世间道。但是也有佛教
徒会修世间道,得初禅等,再修出世间道。
我们现在的心不是修道的材料,无法产生道。得止后,虽然可以用初禅近分禅来修道
,但是它是最差的材料。
初禅是较好的材料,用它去修出世间道会事半功倍;若更精进地修出二禅、三禅,乃
至四禅,再用它去修出世间道就更好了。
“二十僧”一门课有说这些内容。
一、独觉:独觉行者会用第四禅为材料修出世间道,所以他会努力修世间道,直到第
四禅,在未修出第四禅前,他不会去修出世间道。
因此,他在资粮道、加行道的时间很长,他是一定要修出第四禅才会进入见道以上。
二、声闻:利根声闻得止后就不修世间道,一直修出世间道,所以他得阿罗汉时会得
正禅。
也有声闻一直修世间道,再修出世间道。也有声闻得见道后,偶尔修世间道,偶尔修
世间道。
所以声闻会不会修世间道是各式各样。
三、菩萨。菩萨会视众生的利益而修行,所以没有一定的脉络。
虽然如此,菩萨在资粮道上品,四禅八定都会得到,在资粮道中品、下品,获得四禅
八定的情况是各式各样。
目的是要修出世间道,第四禅是修道最好的材料。虽然有第四禅前,要先修出三禅、
二禅、初禅,看似绕了一圈,但是以第四禅修道会较以三禅、二禅、初禅修道快,这就像
坐飞机比坐车快。
因为出世间道很难修,世间道则是修一下就得到了,有些行者只看眼前的好处,或是
为了得到世间道的成果,或是为了增加修道的力量,就一直修世间道。
然而欲界人寿是七、八十年,色界、无色界的有情寿命长达数劫,若生到色界、无色
界,就会花很长的时间在修道。
因此,最利根者,累积足够资粮,一直修出世间道,成就的时间会较短。
(...待续...)
>>>>>
[1] 只修世间道、未修出世间道而生到无色界,来世就只能堕下。
因为生在无色界只有一个心,无眼耳等,他不会了解别人的情况,只沉迷在自己的心
中,以前未闻、未接触的,在无色界也无法接触、听闻,所以只能堕下。这也是菩萨无法
在无色界弘法的原因。无色界只有外道与只修世间道的佛教徒,没有独觉与菩萨。
[2] 《瑜伽师地论》(唐.玄奘法师译):
“已得作意诸瑜伽师,已入如是少分乐断,从此已后唯有二趣更无所余,何等为二?
一者世间,二出世间。
彼初修业诸瑜伽师,由此作意(获得正式的奢摩他安止),或念我当往世间趣、或念
我当往出世趣,复多修习如是作意。如如于此极多修习,如是如是所有轻安心一境性,经
历彼彼日夜等位转复增广。若此作意坚固相续强盛而转,发起清净所缘胜解,于奢摩他品
及毘钵舍那品善取其相,彼于尔时,或乐往世间道发起加行,或乐往出世道发起加行。”
获得正式的奢摩他安止(即初禅近分定)之后,依止修观,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是世间道的毗婆奢那,缘粗静相,即共外道的四禅八定。
一是出世间道的毗婆奢那,缘无我慧,即不共外道的解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