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广论止-56

楼主: ykkdc (ykk)   2022-11-18 16:45:43
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 造论/见悲青增格西 教授
【此中三摩地者,谓心专住所缘,复须于所缘相续而住。
此须二种方便:一、于根本所缘令心不散,二、于已散、未散、将散、不散如实了知
。初即正念,次是正知。
如《庄严经论释》云:“念与正知是能安住,一、于所缘令心不散,二、心散已,能
正了知。”】
此说修止的顺缘—正知、正念。
三摩地是专注于所缘的心,不仅要专注,而且要持续安住。
这要二种方法:一、正念:不忘失所缘,能安住于境上。二、正知:对已散、未散、
将散、不散能如实了知。
总之,正念就是念念不忘,紧紧抓住境不放。字面上看不出需要明显、有力的条件,
事实上还是要具备。
正知是为了帮助正念,是达到正念的方法。正知像卧底,它会观察心有没有安住于所
缘,有没有生起昏沉、掉举,有的话,马上通知正念做调整。
【若失正念,忘缘而散,于此无间弃失所缘,故明记所缘念为根本。
由此正念于所缘境住心之理,谓如前说,明观所缘,若能现起最下行相,令心坚持,
令心策举,即此而住,莫新思择。】
正念是不忘失所缘。如前所说,如果心能大略地现起所缘影像,就不要不满足,要让
心有力持住所缘影像,不要再想其他。
【念如《集论》云:“云何为念?于串习事,心不忘为相,不散为业。”
此说具足三种差别:
一、所缘境之差别,先未习境,念则不生,故说于串习事,此中即令现起先所决定所
缘之相。
二、行相差别者,谓心不忘,即心明记其境,此中谓不忘所缘。言不忘者,非因他问
或自思察仅能记忆师所教示所缘如此,是须令心安住所缘,相续明记、无少散动。能生散
乱,其念便失。
故于所缘安住心已,须起是念:已住所缘,次不更起重新观察,相续将护此心势力,
是修念心最切要处。
三、作业差别者,谓从所缘心不余散。】
次引《集论》解释什么是念。
从所缘境、相、结果三方面讲:念的所缘是经久串习的境,相是于所缘不忘失,念的
果是不散。
一、所缘境差别:以前未曾串习境,念则不生,因此是以串习过且肯定的境为所缘境。
二、行相差别:心不忘,不忘就是明记。
不忘有很多种,如不忘别人讲过的话、不忘发生过的事等,这里讲的不忘是能令心安
住于所缘,相续不断、无少分散动。
散乱一来,正念就没了,所以安住于所缘后,就不能再动来动去。因此,正念是缘在
所缘上,且持续不动。
三、作业差别:作业就是正念带来的结果。心专注于所缘,不往余处散去,就是正念
的结果。
【如是调心,令住所缘,如调象喻,譬如于一坚牢树柱,以多坚索系其狂象,次调象
师令如教行。若行者,善;若不行者,即以利钩数数治罚而令调伏。
如是心如未调之象,以正念索缚于前说所缘坚柱。若不住者,以正知钩治罚调伏渐自
在转。
如《中观心论》云:“意象不正行,当以正念索,缚所缘坚柱,慧钩渐调伏。”
《修次中编》亦云:“用念知索,于所缘树,系意狂象。”
前论说正知如钩,后论说正知如索,亦不相违。正能令心于所缘境相续住者,是明记
念。正知间接亦能令心安住所缘,谓由正知了知沉掉或将沉掉,依此能不随沉掉转,令住
根本所缘事故。又如世亲菩萨亦说念、知俱能令心住所缘故。
又说依念生定,及说记念如索,正于所缘相续系心。故修念之法即修能引三摩地之主
因。】
以调象师调教大象来解释正知、正念:我们的心就像未驯伏的大象,坚牢的树桩就像
所缘,以正念这个绳索将心象绑在坚牢的树桩。接着,如果心象听话,就不用做什么;如
果心象不安住,就以正知这个钩来调伏。引《中观心论》及《修次中编》说明。
《中观心论》说正知是钩,《修次中编》说正知是索,并不相违,正念是直接让心安
住于所缘,正知是间接让心安住于所缘,因为是由正知觉察是不是有沉掉,而后不随沉掉
转,安住于所缘。
世亲菩萨也说到正念、正知都能令心住于所缘。又说依正念生定,正念如索,可以将
心绑在所缘上,所以修正念是引生三摩地的正因,修正念之法就是修三摩地的主要之法。
总之,修三摩地的顺缘有二:正念、正知。正念是修三摩地的主要因素,正知虽然也
是修三摩地的因素,但是是次要的因素。
【念之行相为定知相,故修定者若无定知之相,唯憨然而住,心纵澄净,然无明显定
知,有力之念定不得生,亦未能破微细之沉,故三摩地唯有过失。】
念是具有决定相的,有所趋入处。所以要修无过三摩地的话,要有力持趋入之相。若
松弛,虽然会具有明分,但是不会具有有力,所以无法破除细微昏沉。
【又全不住像等所缘,唯修无分别心者,亦须忆念住心教授,令心于境全不分别,次
则令心不流不散。令不流散,义同正念明记所缘,故仍未出修念之规,如彼修者亦须修习
具足定知有力之念。】
有一类修止者,强调单单修无分别心,例如不分别过去、不分别未来、当下也不分别
,但是仍然要修前面所说的那些住心教授。令心全不分别,接着令心不流散到他处。
令心不流散相当于让心念念不忘,念念不忘一定有一个不忘的内容,如果没有不忘的
内容,就谈不上念念不忘。这样说来,说不住所缘、没有像等,仍然在修念的规矩中,所
以这类人也是要修有力的正念。
(...待续...)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