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广论奢摩他章略讲》/宗喀巴大师 造论/见悲青增格西 教授
【酉二、明此处所缘者。
已说如是多种所缘,今当缘何而修止耶?
答:如前经说,无有限定,须各别缘,以补特伽罗有差别故。尤其上品贪行者等修奢
摩他时,所缘各别决定。若不尔者,纵或能得奢摩他相应三摩地,然不能得实奢摩他。
若不久修净行所缘,尚说不得正奢摩他,况全弃舍净行所缘!多寻思者,尤应修息。
若是等分补特伽罗,或是薄尘补特伽罗,于前所说诸所缘中,随意所乐作所缘处。】
已经说了多种所缘,要缘怎样的所缘修呢?这并没有一定,因为各人的情况不同。
前面有分贪心大的人、贪心平等的人、贪心小的人,如果是贪心大的人,必须要修净
行所缘,不然修不出止;或许他会得到相似的三摩地,但是无法得到真正的三摩地。
这种人缘净行所缘修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得止,更何况舍弃净行所缘!至于分别心
重、散乱强的人,要修数息。若是等分者、薄少者,缘什么都可以。
【又,《修次第》中下二编,依于《现在诸佛现住三摩地经》及《三摩地王经》,说
缘佛像修三摩地。
觉贤论师说多所缘,如云:“止略有二,谓向内缘得及向外缘得。内缘有二,谓缘全
身及依身法。缘身又三,谓即缘身为天形像,缘骨锁等不净行相,缘骨杖等三昧耶相。缘
依身法又有五种,谓缘息、缘细相、缘空点、缘光支、缘喜乐。向外缘者亦有二种,谓殊
胜、平庸。殊胜又二,谓缘佛身、语。”《道炬论释》亦引此文。】
除了以上所说的所缘,《修次中篇》、《修次下篇》说要缘佛像。
觉贤论师说多所缘,有内所缘及外所缘。“缘身为天形像”:将自己观为本尊身。“
缘骨锁等不净行相”:缘骷颅。“依身法”:依附于身上的。“缘空点”:缘明点。“缘
光支”:缘光的支分,如红光、蓝光。
【其缘佛身摄持心者,随念诸佛故,能引生无边福德。
若佛身相明显坚固,可作礼拜、供养、发愿等积集资粮之田,及悔除、防护等净障之
田。故此所缘最为殊胜。
又如《三摩地王经》说,临命终时,随念诸佛不退失等功德。若修咒道,于本尊瑜伽
尤为殊胜。有如是等众多义利。
又,此胜利及思佛之法,广如《现在诸佛现住三摩地经》所明。又如《修次下编》所
说,定应了知。因恐文繁,兹不俱录。
故求所缘,既能成就胜三摩地,余诸胜事兼能获得,如是乃为方便善巧。】
“此处所缘”就是缘佛像。
如果是贪心重者,瞋心重者,就要用前面所提到的所缘,如果是等分者、薄少者,可
以直接缘佛身,因此就谈缘佛身的功德。
若缘佛身修止,这样就是在随念佛,因此有随念佛的功德,佛身也可以做为集资净障
的资粮田1,因此说缘佛身是最殊胜的。
缘佛身修止,临终时也不会忘记随念佛……等等,缘佛身有诸多功德。
要找一个既能得止,附带也可以获得其他功德的所缘,如此才是对所缘的善巧。总之
,所缘很多,此处就是要选佛身。
对我们而言,非常适合观佛像或观资粮田。
如果真的能放弃一切去修止,缘瓶子也能修出止。若修出止,当然很好。若修不出止
,观资粮田会是比较好的,修习止的过程,也会对生生世世种下种子。
所以观资粮田,既有利于生生世世,也有可能修出止。
像《俱舍论》会说观五蕴、白骨,大乘会观佛像,密续会修自己是本尊,也观一切众
生都是佛,因为以后自己会成佛,所以佛的身、受用、眷属现在就观起来,这在因上很好。
这些差别点只是取材不一样,它们都可以是修止的所缘。因为是观内在之相,所以将
自己想成是佛也可以修出止,即使不能如密续所说的即身成佛,也一定会有与显教相同的
功用。
同样地,像《俱舍论》说要观五蕴、不净、白骨等,在大乘看来,会认为观佛像不是
很好吗?修止的条件都具足,也可以累积功德,何乐而不为?所以就所缘的选择来说,后
后会较前前殊胜的原因即是思考较为周到。
>>>>>
[1] “若佛身相明显坚固,可作礼拜供养发愿等,积集资粮之田及悔除防护等净障之田”
意思是说,如果观佛身能观得明显坚固,比起观得不明显、不坚固来说,其功德或效
力差异极大。如果做不到观想明显坚固也没有关系,还是可以去做。
[2] 观佛身相
如《增壹阿含经》云:“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
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
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
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佛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
《大方等大集经贤护分》:“阿弥陀佛复告彼言:诸善男子!汝若今欲正念佛者,当
如是念:今者阿弥陀如来、应供、等正觉…具有如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
《十住毘婆沙论》鸠摩罗什译:“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新发意菩
萨,应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