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旗幡经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22-10-23 07:41:58
佛陀的九种功德 ( 名号 )及解释
☆在《旗幡经》里叙述了佛陀九种德行:
“这位世尊是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
天人导师、佛陀、世尊。”
“ Itipi so bhagavA araham sammAsambuddho vijjAcaraNasampanno sugato lokavidU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satthA devamanussAnam buddho bhagavAti.”
☆以下就佛陀的九种功德分别说明:
一、 阿罗汉(araham):
指已灭除烦恼,应受尊敬供养的人。
根据《清净道论》 ,
araham(阿罗汉)这个巴利字有五种含义6 ,即:
(一) 《 离一切恶 》:
由于他已经去除所有的烦恼与习气,
清净无染,因而使自己远离烦恼习气,
所以佛陀是应受尊敬的阿罗汉。
(二) 《 破烦恼贼 》:
由于他已经用阿罗汉道的宝剑斩断一切烦恼,
所以佛陀 是堪受尊敬的阿罗汉。
(三)《 断生死轮回 》:
由于他已经切断及毁坏以无明和贪爱为首的缘起支, 所以佛陀是堪受尊敬的阿罗汉。
(四) 《 值得人天供养 》:
由于他具备无上的戒、定、慧功德,
因此受到梵天、 天神与人类最高的崇拜,
所以佛陀是堪受尊敬的阿罗汉。
(五) 《 无秘密行恶 》:
即使处在无人看见的隐密处,
他也不会做出任何身、 口、意的恶行,
所以佛陀是堪受尊敬的阿罗汉。
二、 正等正觉者(正遍知sammAsambuddho):
正觉了知一切法的人。 sammA 是正,
sam 是自己,buddho 是觉悟。
所以正等正觉是“自己证到佛果” ,
无需其他老师指导。
就佛传的记载,悉达多太子游四城门,
初次见到老、病、死这三相时,
内心即非常的震憾,
开始思考人间的痛苦及生命轮回的因,
后来他看到一位举止安详自在解脱的修行人时,
就毅然地决定放舍王位,决定出家修行
寻求解脱的真理及境界。
他先后跟当时出名的 Alara 及 Udaka 学习禅定,
证得非想非非想定。
虽然如此他还是觉得这不是究竟的解脱。
于是他开始六年的苦修,这六年中,
他日中一食,只吃一粒米麦,结果羸弱憔悴,
无法修行。于是,后来 他接受 Sujata 乳粥的供养。
之后,他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
在没有老师的指导,
以坚定的决心降服了内心的烦恼魔障,
证得了漏尽智,证得道果, 成为正等正觉者。
三、 明行足(vijjAcaraNasampanno):
完美具足智慧与德行的人。
vijjA 是明,意指智证;caraNa 是行,
实践修行之意。佛陀兼俱 “明” 与“行” 。
“明”可分三明或八明; “行”则有十五行。
这八明与十五行是每一尊佛所具备的。
(一) 他的明具足,所以一切神通、智慧圆满。
所谓八明: 观智 (vipassanA JAna) 、
意所成神变(mano-mayA iddhi) 、
种种神变(iddhi-vidhA) 、
天耳( dibba sato )、
他心智( cetopariyA )、
宿住随念 (pubbenivAsAnussati) 、
天眼(dibba cakkhu) 、
漏尽智(Asavakkhaya JAna) 。
(二) 他的德行具足,
所以慈悲圆满,能广利众生。
十五行(实践修行):
第一到第四行是波罗提木叉律仪(pATimokha sIla) 、守护六根 (Indriya-samvara sI
la) 、
饮食知量(bhojane mattaJJutA) 、
警寤策励(jAgariyAnuyoga) ;
第五到十一行是七个妙法,包括信(saddha)、
惭(hiri)、愧(ottappa)、多闻(bahussuta)、
精进(viriya)、正念(sati)、 智慧(paJJA);
第十二到十五行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所以一 共有十五行。
因为这明与行而让佛陀能悲智双运,度化众生。
我们一般人也需要这明与行的种子,
行的种子(caraNa) 即布施、
持戒与修习止禅等善行。
明的种子(vijjA)则指曾经修习过的辨别四界、名色、因果、行法(名色与 因果)三相

透过践行此明与行的种子,
累积迈向解脱涅槃的资粮。
四、 善逝(sugato):善净行的人。
su 是善,也有善来的意思,
善来是为众生的幸福与快乐而来;
gato 是逝,所以 sugato是善逝。
《清净道论》中解释:
逝有“行”的意思,指的是“圣道” ,
善逝之意涵为: “善净行故,善妙处行故,
正行故,正语故为善逝”。
(一) 善净行:
形容佛陀的圣道是正确且清净没有污点的。
(二) 善妙处行:
是指佛陀循此唯一圣道,行向安稳之地及涅槃。
(三) 正行:指已断了的烦恼不会再转来。
如《大义疏》所说:
“在须陀 洹道所断的烦恼,
而那些烦恼便不会再转来,故为善逝……
在阿 罗汉道所断的烦恼,
而那些烦恼便不会转来的,故为善逝。”
善净行故,善妙处行故,正行故,正语故。
指佛陀自从在燃灯佛的座下获得授记以来,
直至菩提座上成正觉,
总共完成了三十波罗蜜的正行,
而给予一切世间的利益与快乐,
不做常见、断见、欲乐、苦行等的极端行为,
故为正行。以此正行故为善逝。
(四) 正语:
则是指佛陀善说真、实、有利益的法,
且在适当的场合而说适当的话,
以此正语故为善逝。
以上分别以四个语词说明佛陀为善逝的意涵。
五、 世间解(lokavidU):彻底认识世间的人。
《清净道论》中说:
“佛陀依自性,依集因,依灭,
依灭的方便而普 遍了知通达于世间。”
这里指的世间有三种:
行世间、有情世间、空间世间。
(一) 空间世间(okasa loka) :
了解整个宇宙世界体系。
(二) 行世间(sankhAra loka) :
了解名色世间,五蕴及其缘起,
息灭及导向息灭之道。
(三) 有情世间(satta loka) :
了解三十一界众生的习气和烦恼。
知道有情 的根性、易教化、难教化、
有能力、无能力。
佛陀因为充分了解三种世间,
所以说他是一位通达且完全了解世间的人。
六、 无上调御丈夫(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
堪受调伏者的无上导师。
就字词上说明:anuttaro 无上;
purisa 男人或有情;dhamma 应被驯服的;
sArathi 领导者。
如《清净道论》中解释:
“应调御的丈夫是说未调御而当调御的畜生丈夫、
人类丈夫及非人类的丈夫” 。
也就是说佛陀可以调御未调御而当调御的人、
非人、畜生一切众生。
他以温和或严厉的方式教诫之,
并鼓励对 方迈向圣道。
所以称之无上调御丈夫。
七、 天人师(satthA deva manussAnam):
天神与人类的导师。
佛陀以现世、来世及第一义谛,
适当地教诲人类、天神。
又《清净道 论》中所述:
佛陀如商队的首领可以带领商队度过沙漠的难处,
渡过盗贼的危险地带,渡过野兽的恶劣处所,
渡过饥饿的困难,渡过无水的难处,
如是令渡种种难处得达安稳的地方。故说为师。
佛陀的才能超越天、人,
足以教化一切的天神与人类,故名之为天人师。
八、 佛陀(buddho):圆满觉悟的人。
他证悟解脱一切苦的究竟智慧,
已觉悟一切所应知的;
又他觉悟四圣谛(苦、苦因、苦灭、苦灭之法),
也令他人了解四圣谛,即所谓的自觉觉他,
所以称佛陀。
九、 世尊(bhagavA):一切众生中最尊贵的人。
他具有最胜上的德、最吉祥的德,
所以他具足百福的特相,与万德相应,
是一切众生中最尊胜,最值得尊敬的人。
又他破一切恶,可以分别种种道、果,
破烦恼及知道如何抵达苦的边际,
他已舍离徘徊于三有之中, 故说世尊。
♡佛随念
☆依据《清净道论》的修行业处,
佛随念属于六随念之一,也可归在四护卫禅中。
禅修者藉著忆念佛陀的功德,
可提升对三宝的信心,
因为佛陀的 功德是无量、崇高且圆满。
因此禅修者在忆念佛陀的功德时,
内心将会呈 现光洁明亮、生起喜悦、增强信心,
如此净化的作用,
使禅修者达到近行定(upacAra-jhAna) 。
另外,佛随念之所以归属于四护卫禅之一,
乃是因为 禅修者若能持续保持正念、
忆念佛陀的功德,除了可提升定力,
也有保护的作用──当人们内心生起恐惧时,
可忆念佛陀的功德,那么内心的恐惧感会消失;
又如当身心失衡时,忆念佛陀的功德,
便可以安忍身心的创痛;
此外,
修习佛随念时,非人众生将不敢伤害我们,
免除受到它们的干扰; 遇到危险时可化险为夷,
具有保护的威力。
这些都是修习佛随念的殊胜之处,
当具备了这样的认识与信心,
便可进一步了解实修方法来修习佛随念。
♡〔修习佛随念的利益〕
根据在《清净道论》中记载,
修习佛随念可以获得种种功德利益,
包括:降伏贪、瞋、痴,心正直安定,
可证得近行定;尊敬导师,使信心广大、
正念广大、智慧广大、福德广大、增长喜悦;
克服怖畏恐惧,安忍于苦痛;
此外,因为身中常存佛德随念,
所以身体如塔一样值得供养;
因为心向佛,所以即使遇到能诱发犯罪的对象,
也能像见佛一般,心生惭傀,不致犯罪;最后,
如果不能证得更高的境界,下一世也能投生于善道。
https://i.imgur.com/P1hngp7.jp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