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达赖喇嘛尊者:如何行善却不执善?

楼主: ykkdc (ykk)   2021-12-21 10:42:07
转自:https://www.facebook.com/dalailamaworld
标题:如何行善却不执善?
摘自2021年9月8日《入中论自释》第一天
(信徒:)我们如何行善却不贪执善行?
(尊者:)光是执“此是彼”本身并非贪执。像是修练菩提心时,会产生“我要成佛
”的希求心,以及执取“我要利益众生”的想法等,这些都不是贪执。一方面可能与悲智
的结合有关,尤其与结合智慧有关。
以中观的术语而言,因为精通“无自性”、“不从境上有”,即以“观待施设而有”
的缘起之认知去除苦性,进而产生深层且强大的“要行善断恶”之希求,其(希求)执力
道不亚于贪执。随思惟的差异,该执与贪执两者的确不同。
乍看之下,菩萨积极修行的执著看似某种贪执,但彼执的背后有正理做为依据,跟贪
执不可同日而语。我们一般人的执著不需理由;只是突然觉得好看,便产生贪执,此时的
执著不仅源于贪心,更是“所见皆是实有,进而认定所见般的真实”之执。
>>>>>>
注:
《优婆塞戒经》:“众生有思,名为欲心(希求心),以如是欲(希求)善业因缘发
菩提心,是则名为菩萨性。”此处的欲,指心所法中,别境心所的欲心所,欲心所是对所
思惟之事物发起希求的作用,此处所思惟之对境是佛果菩提,对佛果菩提发起希求心。
吾人觉知的心、心所当中,欲心所(希求心所)属别境心所,贪心所属烦恼心所。吾
人觉知的心所法,可分为五十一种心所法,五十一种心所的六类心所当中,别境心所不等
于烦恼心所,欲心所不等于烦恼心所。
别境心所的欲心所,不等于一般说的贪欲(经典的欲,有的指贪欲(与烦恼相应)、有
的指五欲尘(属色法),有的指希求心所的作用,要依经文脉络抉择不同用法)。如果欲心
所等于贪心所,欲心所就会归类在烦恼心所,但并非如此,心所法的分类并非如此。心所
法的分类当中,欲心所不是归类在六种根本烦恼之一,也不是归类在二十种随烦恼之一。
菩提心是希求菩提之发心,即想要成佛(何以想要成佛?如经典说欲善业利益众生故
)。吾人觉知的心心所当中,与希求菩提之欲心所相应的第六意知心王,称为菩提心。当
一位众生、一位补特伽罗(吾人)心续中生起菩提心,这位补特伽罗(吾人)名为菩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