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掀开经本四十八面第二行。这是依《大智度论》来解释一心三观:
“一心三观者,此出释论,论云,三智实在一心中得,祗一观而三观,观于一谛而三
谛,故名一心三观,类如一心,而有生住灭,如此三相,在一心中,此观成时,证一心三
智,亦名一切种智,寂灭相,种种行类相貌,皆知也,寂灭相者,是双亡之力,种种行类
相貌皆知者,双照之力也。”这段话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面所讲的。一心三观是
修学最殊胜的法门,也就是方法。但是首先要知道宇宙人生的实相,才能够提得起一心三
观。这段话里面,末后给我们说得很明白,也是他为什么能够成就三智,就是一切智、道
种智、一切种智;换句话说,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圆满的透露出来。因为心法、色法,
我们今天讲的精神、物质,乃至于整个的虚空法界,是一心中变现出来的,这是事实,这
也是一心三观的理论依据。心实在说只有一个,哪有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虚妄的。怎么
会变成虚妄?就是有分别执著,一起分别执著,就变成无量无边。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这
个心是一心,一心具足一切法,三谛三观就是一切法的浓缩。
三观是能观,三谛是所观,能所是一不是二。能观的心简单的说就是清净心,清净心
是寂灭相,它的作用是照见。这段文上把这个意思说得很圆满,说得很好,经文很短,“
寂灭相者,是双亡之力”,亡是离开,也就是“真心理体不立一法”,六祖所谓的“本来
无一物”,这是真心。真心就是一心,有了一物就不是真心,那就变成妄心,所以真心里
面不能有一丝毫东西在里面。真假、邪正、是非、善恶,这都叫二。这个双,双就是我们
今天讲的相对,要把这个彻底离开,然后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就是讲
种种行类相貌皆知。为什么皆知?就是你清净心起的觉照之用,叫照见,这个捡别不是情
见,是照见。
一心三观实在是上上根人所修的,一般人没有法子从这里下手,一般只有从次第三观
上下手,这是上上根人。可是在净宗这个法门,《大经》里面给我们讲“发菩提心,一向
专念”,这一向称念,给诸位说就是一心三观。为什么?因为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佛
号是本觉,始觉、本觉都圆满具足三谛三观,这是我们一般念佛的人不知道。所以持名念
佛,不但是古来祖师大德们赞叹,诸佛菩萨都赞叹,什么人都能修,不知道所修的是究竟
圆满的法门。即使完全对于教理不通达,只要能够老老实实的去念,念到相当的时候他就
得定。念到烦恼不起现行,就成就念佛三昧,不知不觉自然成就三昧,不要刻意去修,所
谓水到渠成,自然成就。三昧成就之后,再继续念下去,念到相当程度就豁然开悟,就像
大势至菩萨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见性,一心三观就达到,就圆满了。所以
,这个法门实在不可思议,超过一切法门,它下手容易,成功高。在一般讲,一心三观是
圆顿菩萨、佛所证得的,没想到这么圆满、这样究竟的法门我们凡夫也能修。所以,诸位
读了这部经之后,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才肯死心塌地老实念佛。这是这本经对于修净
土的人最大的贡献,叫我们死心塌地老实念佛。
我们再翻开五十面看倒数第三行,说“此观微妙,即一而三,即三而一,一观一切观
,一切观一观,非一非一切,如此之观,摄一切观也”。这句话实在就是《华严经》上讲
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一句弥陀,古德称
为“万德洪名”,万就是一切,就是无量,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是一,一里面有无量,无量
就是一,全都结归到名号。如果就本经显义来看,一是讲一心三观,一切就是本经所讲的
十六观,一观就具足十六观,十六观可以容摄在一观;十六观任何一观都具足其他的十五
观,没有一条是例外的。在十六观里面,下手最容易的就是第十六讲的持名念佛,这我们
总没有问题了!每一观都圆摄其余十五观,所以你观无量寿佛,也摄其余十五观;你观日
观、观水观,也摄其余十五观,但是那些观想的方法很难成就。因为境细,我们心粗,观
不成。持名这个方法,心粗也不要紧,也能用得上功夫,也能得力,同样它也具足其余的
十五观。这叫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
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了,不再疑惑,所以念佛常讲的,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那个不怀疑,不搞清楚总是有怀疑。自己说不怀疑,实在讲自己是真怀疑,没搞清楚。果
然不怀疑,他自己一定死心塌地去修去做;自己还不肯去做,可见得他没搞清楚,决定是
怀疑!这桩事情,学人的口头语容易,言语里面的真实义要想理解不容易。经典上都是佛
的言语,我们念念把言语都学会了,可是开经偈说“愿解如来真实义”,那个真实义几个
人知道!这就难了。我的意思你不知道,你的意思我不知道,如来的真实义你怎么知道!
可是经上给我们讲的这个原则,我们能晓得如来真实义,我们也知道一切众生的心意,只
要你心清净了,你就知道。因为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清净心生出来的。心生则种种法
生,你要是把真心找到,真心起作用了,尽虚空遍法界你都知道了。所以《无量寿经》上
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心里面想什么他们都知
道。这在我们凡夫看起来,这是神通,这神通从哪里来的?从清净心来的。所以诸位同修
要知道,整个佛法讲修行的纲领、修行的原则,就是清净心,不在这上下功夫,那都错了
。
下面是解释“无量寿”,这部经题目里面最主要的一段,在五十一面倒数第五行。“
四释无量寿,正示三观所观境也,前明三观,且以三德三因,而为谛境,盖是所观融即,
用显能观绝妙,须知性中三德,体是诸佛三身,即此三德三身,为我一心三观,亦可弥陀
三身,以为法身,我之三观,以为般若,观成见佛,即是解脱。”我们只看这段。前面说
了那么多,给我们说明什么叫能观什么叫所观。能观、所观意思搞清楚了,境界非常之多
,我们观什么境界最好?十六观里面,阿弥陀佛是主,说阿弥陀佛,西方世界依正庄严统
统都包括了。所以,这个经题就取十六观里面最重要的无量寿佛。他不说“佛说观日观经
”,你说这样也可以,“佛说观水观经”,十六观随便哪一观都可以。他不用那十五个名
字,取第九观,第九观是观无量寿佛,所以经题上讲“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诸位要知道
,十六观随便取一个都可以,但是这十六个里面,阿弥陀佛是主,最重要的。可是诸位要
晓得,十六观里面观阿弥陀佛是最难,最不容易。所以题目是标榜著这个,实际上劝我们
持名,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念他的名号,不必去想他的相好光明
,相好光明我们想不出来的,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这个意思就在此地。
这一句里面重要的是弥陀三身,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身。实在讲,三身就是一
身,一而三三而一,所以才说以为法身,就是我们自己的法身理体。我们现在三观,刚才
跟诸位说过了,这个念佛能念之心就是一心三观,所念之佛就是一心三谛,我们三观就是
般若,此地讲的跟古德所说都能够相应。古人讲,能念之心是始觉,所念之佛是本觉,始
觉、本觉都是般若。观成见佛,功夫成就就得到解脱,解脱就自在,自在里面就包括了神
通。我们眼不能够见遍法界,耳在此地听不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这不能
算是解脱,六通具足这才叫自在。你心里头起心动念我都知道,这是解脱。换句话说,就
是自性的本能完全恢复了,这是解脱。
下面《疏》里面给我们解释无量寿,在五十二面第二行。什么叫无量寿?“无量寿者
,天竺称阿弥陀。”天竺是讲印度人,就是梵语阿弥陀在中国把他翻成无量寿。实在要按
照梵文来翻,“阿”翻成无,就是无的意思;“弥陀”就是量,实在它的意思就是无量。
无量这里面的含义非常的深广,简单举几个例子说,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
艺、无量的福报、无量的寿命,样样都无量,真是无量无边。在一切无量里面哪个最重要
?寿命最重要,如果寿命没有,其他所有无量都落空了。譬如说你有无量的财宝,你没有
寿命,那无量财宝别人用,你自己得不到用。所以在一切无量里面,最要紧的就是无量寿
。因为有无量寿,这一切的无量自己才能真正得到享受;没有无量寿,其他的无量全都落
了空,那都不是真的无量。所以,阿弥陀翻它主要的意思是无量寿。阿弥陀绝对不是只有
无量寿一个意思,诸位要晓得,它的意思说不尽,就是穷劫也说不尽。
下面要给我们说真相了。“佛本无身,无寿,亦无于量”,身、寿、量统统谈不上。
先要晓得佛是什么?我们今天一看到佛这个字,就想到一个人。人,他怎么没有身体?没
有身体还能叫人?诸位要知道,“佛”的意思是觉,觉性没有身体,也没有寿命,也不落
在数量范围之内。觉性是什么?觉性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称之为真如本性,这些东西统
统都没有的。真如本性有多大?那就没有法子思议。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真如本体变现出来
的,本性是能变,虚空法界是所变。你要问它以什么为身?唯有没有身,它才能变虚空法
界,要有身,它怎么变的出来?它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没有寿量;它大而无外,小而无
内,就绝对不落在数量里面。
==
念到烦恼不起现行,就成就念佛三昧,不知不觉自然成就三昧,
不要刻意去修,所谓水到渠成,自然成就。
三昧成就之后,再继续念下去,念到相当程度就豁然开悟,
就像大势至菩萨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心开就见性,一心三观就达到,就圆满了。
所以,这个法门实在不可思议,超过一切法门,它下手容易,成功高。
2018 最后,感谢几位版友总是陪着我一起学习,默默给我鼓励!
我们2019 也要一起继续学习,也要念佛喔!^^
新年快乐!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