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8(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12-30 23:52:37
(续:“是故观空,不住于空,而入于假,知病识药,应病授药,令得服行”)
  应病授药,这就要观机了,观察每个人根机不相同,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四悉
檀里面“对治悉檀”。我们知道自己的毛病,也晓得很多的佛法,但是这些佛法学了这么
多年都没用处。我们的病没有轻,烦恼没有减少,智慧没有增长,还是糊里糊涂,是非、
善恶、邪正都搞不清楚。这就是这么多的方法,这个药方我们吃了不见效,这个问题非常
严重。细审古德的教诫,想想还是他们讲的有道理,我们自己所想的错了。古人教给我们
修行,从福慧下手,修福怎么修?为大众作务。佛法里头作务,就是为大众服劳役,给大
家工作。你想六祖在黄梅八个月,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这是修福。替常住、替大家做工
,不辞辛苦,修福。同时修慧,慧是什么慧?慧是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无
知是根本智,就是把你所有一切的想法、看法统统放下,恢复到心地清净。六祖说的,“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根本智,恢复到清净心。这个不管是在家出家,不管是
修学哪个宗派、法门,都应当从这里下手。
  净宗,佛很慈悲,特别给我们说明,说三福,三福就是修行的基础。三福是“孝养父
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总共十一句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换句话
说,从哪里学起?从孝亲尊师学起。孝亲尊师做不到,慈心跟十善业也没有,不可能有。
因为慈心、修十善业是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你怎么会成就?不孝顺父母,不听从师
长的教诫,不可能有成就。不过师道在从前是有,现在很难,现在到哪里找老师?找不到
老师。老师也找不到学生,学生不听话,不听话就不能算是学生。学生对老师是百分之百
的服从,那叫学生;不听老师话的,这个不能算是学生。所以,现在师道没有了,这是我
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师道没有了,孝道也没有了。因为在从前的教学,教你尊师、听老师
的教诫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教你尊师重道,老师教你孝顺父母,两个互相教的。父母总不
能说“你是我的儿子,你应该要孝顺我”,儿子说“我为什么要孝顺你?”这话说不出来
的。老师也不能说“我是你的老师,你要尊重我”,这也说不出来。所以都要第三者教。
现在父母也不教你尊师重道,老师也不教你孝顺父母,整个基础都完了,毁掉了。这是这
一代人真正悲哀之处,换句话说,这是病根!
  病根找到了,这才晓得应病,来怎么救他?我们做第三者,我们劝他孝顺父母,劝他
尊师重道,你跟哪个老师学,你就要听这个老师的话。你在一生当中,至少你跟一个老师
不能少过五年,实在讲最低限度应该是十年。十年跟一个老师会有成就,听一个老师的教
导。你听两个人的教导,他就有两个意见,两条路。你亲近三个老师就是三叉路口,亲近
四个老师就是十字街头,不晓得学什么好!这个老师说这个方法好,那个老师说那个方法
好,搞的你自己无所适从,没有法子修。所以,跟一个老师是走一条路。为什么我们亲近
善知识,善知识一定教他,你只可以听我的,除我之外任何人不能听?就是给你一条路走
。你再听别人讲的,那就两条路。不但两条路,别人讲的恐怕跟老师讲的不一样,你回来
还跟老师抬杠,“老师,你这么说,人家那么说”,还跟老师两个吵吵闹闹的,那成什么
话?
  所以自古以来,你看看《高僧传》、《居士传》,人家学佛,或者是学世间法,就是
跟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这叫师承!这就是应病授药,把这个方法告诉他。告诉他之后
,底下说“令得服行”,要鼓励他认真照做,他才能够得到效果,才能成就。“故名从空
入假观,而言平等者,望前称平等,前破假用空,今破空用假,破用既均,故言平等观,
此观成时,证道种智。”道种智是大乘菩萨所证的。这一段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知病识药
,应病授药,令得服行”,这三句非常重要。四明尊者在注解里头也有详细的说明,诸位
看看就知道了。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第四十六面,看“释中观”。“二空为方便者,初观空生死,次
观空涅槃”,这就是这两种观的不思议的功德利益。初观观假,能了生死,知道生死了不
可得。次观空,原来涅槃也了不可得。涅槃是从生死建立的,没有生死哪来的涅槃?它两
个是相对建立的,没有这一边,那一边也就没有了。这就是说明,佛与菩萨为什么不住生
死,不住涅槃,两边都没有!“此之二空,为双遮之方便”,可见得这是方便门,“此之
二用,为双照之方便”。双遮是两边都离开,生死涅槃两边都不住;双照是生死涅槃两边
都用,我同时都用。那就是像佛在经上说,“度无量无边众生”,这是用假;“而实无众
生得度者”,这是用空。他两边都用,这才成就圆满不可思议的功德,这是双照之方便。
“心心归趣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一切种智,如来果德圆满的
智慧,把它比做大海,海是形容深广。“双照二谛也,此观成时,证一切种智,是为次第
三观也”,这是佛果地上所证的。这是讲的空观。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我们把它念一念,在四十七面第一行,我们从当中看起。“中道
之观,谛观不二”,谛是谛实,认真的修学,“惑智一如”,惑是无明、烦恼,智是般若
智慧。相不一样,烦恼跟菩提相不一样,愚痴跟聪明的相不一样,体是相同的。体既然相
同,实际上是一个,一个是觉,一个是迷。实在讲,觉迷也了不可得。这个意思愈讲愈深
,愈讲愈玄,不太好懂,但这是事实真相。“三观圆融,是无作行,故得自然入萨婆若,
此观之果,名一切种智,位在初地。”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从这个位次以后,他的
修行大乘佛法里面讲“无功用道”,为什么?他完全不用心意识,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起
心动念都没有了。往后四十一品无明是自自然然断,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烦恼。
所以,这个位次是念不退,圆教初住以上的地位。
  以上讲的是“次第三观”。后面一种这是根性非常利的人,不要次第,一心就三观,
这个成就快速。“一心三观,斯乃称性而观,绝待而照,盖一切法,无非三德,如∴字三
点。”这是印度梵文的一个字母,这个字母写法就是三点,它的发音念ㄧ,就是梵文四十
二个字母里头的一个。“三不孤立,一一圆具,举一即三,乃以三德而为三谛”,我们只
看这几句。为什么有一心三观?一心三观从什么样理论建立的?实在讲,自性是圆融的,
自性里面没有界限。我们把它分成层次,那是因为我们迷得太深了,是从迷而分的。从自
性里面讲,哪有阶级可循?这是一心三观理论的依据。所以,一心三观就是称性起修,全
修是性,这里给我们解释的是称性而观。
  “绝待而照”,绝待是对“相对”的。我们凡夫迷久了,习气太深,起心动念都落在
相对上。爱因斯坦讲的相对论,我们生活在相对的空间里,相对的世界里,只要起个念头
必定对面有一个。我们想个大,大对面有个小;想个长,长对面有个短;想个我,对面有
个人,总是相对的。绝待就离开相对,离开相对不得已勉强叫个一心。实在讲,一,一的
对面有多,这实在不得已才说。如果跟你讲真话,那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
便错,动念即乖”,那就到了绝待。绝待不但是开不得口,念头都动不得,真到这个境界
,你想这个心多清净,心里头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心,心是清净的,心是定的,它自然
就能照虚空法界,自然就能照过去未来。我们称为神通,其实那是本能,本来有的能力,
过去现在,此界他方,没有一样不清楚。只要你能够把一切分别执著、起心动念统统都停
止,这个能力就现前。这是要做功夫,这个功夫就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怎么样能把它平息
下来。
  “盖一切法,无非三德”,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是法身,无不是般若,无不是解脱
。解脱就是我们今天讲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真的法法皆然。下面是举比喻,他用这个三
点就比喻三德,说法身必然有般若、解脱,说般若一定有法身、解脱,一即是三,三即是
一。三德不会说一个孤立的,不可能的,有一个必定有三个。所以说是一一圆具,圆是圆
满,具是具足,法身圆满具足般若、解脱,解脱圆满具足法身、般若,举一即三。这是以
三德为三谛,三谛是我们所观的境界。下面讲“即于一心,而修三观,此之观法,能所双
绝”。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来修这个观?给诸位说,《大经》里面所说“发菩提心,一向
专念”,实在讲就是一心三观。这个时候就看你用什么心?你心如果真的专一,我念这一
句佛号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
,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这就是一心三观。如果起心动念,我念佛
,我今天要念一万,我今天要念五千,那是次第三观,为什么?你已经起心动念了。次第
跟一心,自己要能分得很清楚。
  修一心三观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
不执著,永远保持心地的清净光明。别人来的时候,我们对待他,随他的执著而执著,随
他的分别而分别,这就是体用如如。自性里面没有分别执著,是用空,自己用空,对待别
人,对待别人用假,空假两边都用,双照、双遮就在一念之间。所以《观经》里面,是详
细给我们说明念佛的理论与方法。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实在讲就是一心三观。这个时候就看你用什么心?
你心如果真的专一,我念这一句佛号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
这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
这就是一心三观。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12-31 00:0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8-12-31 17:2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01-01 22:07: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01-02 06:07: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7-01-05 00:1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12-31 08:0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9-01-01 01:2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7-01-04 16:19: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