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8-12-20 22:27:31摘自:《宗义宝鬘略讲》见悲青增格西
转自:达赖喇嘛西藏宗教基金会佛学课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二、数论派
【数论派是黄头仙的信徒,他们主张把一切所知定数为廿五,也就是我、主、大、我慢、
五唯、十—根和五大种。五唯就是色、声、香,味、触。十一根就是五种感觉器官、五种
行动器官和意根。五种感官就是眼、耳、鼻、舌和皮肤等器官。五种行动器官就是口、手
、足、肛门和生殖器。五大种就是地、水、火、风、空。其中,士夫是知,其余廿四谛是
物质体,因为它们是聚合而成的。又,其中的主和士夫是胜义谛,其余是世俗谛。】
数论派将一切所知分成二十五个内容,最基本的元素是我(神我)和主(总主)。我、知
、了别、士夫是同义异名。主是因素,会生大、我慢、五唯、十一根、五大种,其他二十
三个元素都是由主所产生。
也就是佛教的分类是,所知分常法、无常法,无常法又分色法、心法、不相应行法;
在数论派来说,士夫这个部份是心法,主这个部份是色法。(佛教认为我慢、觉是心法,
在他们来说,我慢、觉是色尘。)
二十三个元素都是由主所产生。主是最终的,没有其他的可以生它,它会生大、我慢
等,而大会生我慢,我慢会生五唯等,即后者是由前者所生,但不是互相产生。
【如果依照因果关系来分类,廿五谛又有是因非果、是因亦是果、是果非因、非因非果等
四种情形。总或主是因非果,觉、我慢和五唯这七谛是因亦是果,士夫非因非果,其余十
六谛是果非因。如《自在黑之续》说:“(数论派认为)根本自性非所变,大等七谛性能变
,士夫非自性非变,余十六谛是所变。”】
【复次,根本自性、总、主是同义,而且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六种特征的所知。士夫、我、
知和明了是同义。其余廿三谛生起的方式是这样的:在某个时候,当士夫生起想受用境的
欲念时,根本自性就变化出声等各种现象。又,从主产生大,觉和大是同义,而且它被认
为是像双面镜一样的物体,由外可现出境的影像,由内可现出士夫的影像。从大生我慢,
而我慢分为具变易的我慢、具精力的我慢和具昏暗的我慢。从前者生五唯,再从五唯生出
五大种。从第二者生出十一根。第三者能影响其余二种我慢。】
【复次,此派主张,根本自性犹如有脚的瞎子,士夫犹如有眼的跛子。由于众生将二者误
认为一,不了解各种现象是根本自性所幻变出来的道理,所以才会轮廻。如果有一天,听
闻上师开示的口诀,并依此口诀而卓然地生起一种定解—这些现象仅仅是根本自性的幻变
而已,于是就会逐渐脱离对外境的贪恋。这时,便能依止禅定而产生天眼通。当主被天眼
通观看到的时候,宛如另一妇女,羞怯地将各种幻变的现象收摄起来,唯独自性留存。这
时,在瑜伽师的心灵上,一切世俗的显现都消失了;士夫无法受用外境,心住无为,这时
就是解脱。】
总主的意思(或其自性)是可以生果,其现象是生出来的果。佛教的用语是因、果,他
们的用语是总主、现象。所以从其中又可以分出:是因非果(即是自性但不是现象)、是因
亦是果(是自性也是现象)、是果非因(是现象但不是自性)。
是因非果的是总主(或其自性);大、我慢等,它也会产生它的果,所以我慢等既是总
主也是现象;五唯、十根再也不会产生其他的,所以只是现象,不是总主;至于士夫是另
一个单元,所以它不是总主(不是因),也不是现象(也不是果)。
“根本自性非所变,大等七谛性能变,士夫非自性非变,余十六谛是所变。”:根本
是主,主是自性,而不是所变化出来的;大等七谛是自性,也是变化出来的;士夫是非自
性,也非变化出来的;最后十六谛单单是变化出来的,而不是自性。
以数论派来说,我们眼见的、耳听到的,都是总主的变化。没有人看到总主,可是确
定有总主,因为没有总主,现象是无法安立的。因为有这些现象,所以可以推论出有总主
。而我们将总主与神我混合为一,被表面的现象所左右,看不到总主这个自性,所以才会
轮回。透过上师,看到总主(自性),就能得到解脱。士夫与总主是看不到的、最终的,所
以是胜义谛;其他的是虚幻的,不是本性,所以是世俗谛。
“觉、我慢和五唯这七谛是因亦是果”:既是自性也是现象,觉、我慢等对其余十六
个来说是总主,对主来说是现象。这个说法是自生的概念,即它的源头是总主,接下来也
是总主,只是现象不一样而已,内容上一样,都是总主。就像为了欺蒙他人装扮各种脸,
其实都是同一个人。因为有现象上的差异,所以才说什么生了什么。
佛教的观点则是:所谓的生是某物的出现与前面的坏灭是同时。如水果成为果酱,果
酱出现代表水果烂掉了,所以因的灭亡与果的产生同时的。因起了变化,成为另一个东西
,就称为生,像外道所说的,如如不动、前后相同的,就不能成为生。如果如如不动还能
生,就会有无穷的生之过失。
这是月称菩萨破除数论师的方式。也就是说,数论师说自性是看不到的,是隐密的,
当被别人看到就称为生。如苗在种子中,现在看种子看不到苗,但是要说有苗(种子是因
,苗是果,苗在种子中,即数论师认为因中有果、果在因中,数论师认为因果是同体的自
性因而生),只是没有显现而已(数论师认为因中有果、果在因中,因中有隐形的果,只
是还没有显现),当苗显现在眼前时就称为生。所以只是有没有显现在眼前的差别,除此
之外没有差别,世人对这样的变化称为生。对佛教来说,这样的话,生跟所生之间就没有
一个坏灭而产生另一个的关系,如此生就可以再生。
佛教认为生了就不能再生,讲的是刹那坏灭,生的第二刹那即是坏灭,在其中没有第
二次生,如果有第二次生,就会有第三次、第四次……。《入中论》中有说到破除自生的
方式,在《释量论》中也有破数论派的方法。数论派说,我们不知道现象与本性,将现象
与本性混淆,如果我们将二者分开,就能得解脱。法称论师破除时说:凡夫都将二者分开
了,凡夫都将我与我的衣服等分开,没有混淆,照你(数论师)的说法,凡夫都解脱了。
三、伺察派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