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富兰那.迦叶 偶然无因/否认善恶因缘业报

楼主: wizer (朝向追求快乐与真相之道)   2018-01-20 15:44:10
在讨论六师外道的学说内容究竟为何之时,会遇到所谓的判断标准问题之前;我想先引用一
段印顺法师在《华雨集》第四册《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pp.28-30的内容,叙述北传佛教的
龙树论师与南传佛教的觉音论师对于南北传佛教经说的四类旨趣分类的大致相同看法:(
https://goo.gl/1ckvnT):
 
“南传佛教的觉音三藏...从他四部(阿含)注释书名中,得到了启发。他的四部注释,《
长部》注名“吉祥悦意”,《中部》注名“破斥犹豫”,《相应(即“杂”)部》注名“显
扬真义”,《增支部》注名“满足希求”。四部注的名称,显然与龙树所说的四悉檀(四宗
,四理趣)有关,如“显扬真义”与第一义悉檀,“破斥犹豫”与对治悉檀,“满足希求”
与各各为人(生善)悉檀,“吉祥悦意”与世界悉檀。深信这是古代传来的,对结集而分为
四部阿含,表示各部所有的主要宗趣。...在原始圣典的集成研究中,知道原始的结集,略
同‘杂阿含’,而‘杂阿含’是修多罗,祇夜,记说等三分集成的。以四悉檀而论,“修多
罗”是第一义悉檀;“祇夜”是世界悉檀;“记说”中,弟子记说是对治悉檀,如来记说是
各各为人生善悉檀。佛法有四类理趣,真是由来久矣!这可见,‘杂阿含’以第一义悉檀为
主,而实含有其他三悉檀。进一步的辨析,那“修多罗”部分,也还是含有其他三悉檀的。
所以这一判摄,是约圣典主要的理趣所在而说的。...”
 
本文试图以此为基本的判准,进行跨文本比较并佐现代学者的考察,来考察佛世当时前后的
六师外道的学说思想内容为何,并且看看前人与目前对于六师外道的一般主流说法有何遗漏
、错解或是尚有疑义之处。
----------
富兰那‧迦叶 偶然无因论/否认善恶因缘业报论
首先,北传杂阿含第81经(阴相应/五阴诵/修多罗,以下缩写为SA 81)与南传相应部22相
应60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以下缩写为SN 22.60,以此类推)记载(节录):
(https://goo.gl/w8oiXW)
 
SA 81:“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
 
SN 22.60:“对众生的杂染来说,没有因没有缘,无因无缘而众生被污染;对众生的清净来
说,没有因没有缘,无因无缘而众生被净化。”
 
SA 81/SN 22.60被编在“修多罗”以外,故表示其内容记载的并非佛法第一义/显扬真义
,而是属于对治悉檀/破斥犹豫的内容;因为属于北传杂阿含与南传相应部之共说,故基本
上应可先假设这是初期佛教在部派分裂以前所知道的富兰那‧迦叶的学说内容见解,并可依
此判断经文中未冠名提出见解者之SA 157之“众生烦恼无因无缘”(
https://goo.gl/md3kW8)与SA 158之“众生清净无因无缘”(https://goo.gl/J1JneQ)之
说皆亦为富兰那‧迦叶之见解(乃至于SA 159之“众生无知无见,无因无缘”(
https://goo.gl/qJNSgr)亦可能为富兰那‧迦叶之说)。
 
因为富兰那‧迦叶认为“无因无缘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清净”,因此不仅否定了梵书时
期的祭祀好坏与否可以带来善恶业报的理论,也连带否定了奥义书时期以及其后各学派的善
恶业报理论,达到了对于一切业报的否定(但并未否定众生的清净与烦恼可能偶然而得之,
参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p.5~p.6),而这结论亦可于北传长阿含27经以及南传长部2经(
https://goo.gl/hwDZqn)对于的富兰那‧迦叶的学说见解传诵记述内容相容:
 
北传长阿含27经(节录):“王若自作,若教人作,{研}[斫?]伐残害,煮{灸}[炙?]切割,
恼乱众生,愁忧啼哭,杀生偷盗,婬逸妄语,踰墙劫夺,放火焚烧,断道为恶,大王!行如
此事,非为恶也。大王!若以利剑脔割一切众生,以为肉聚,弥满世间,此非为恶,亦无罪
报。于恒水南[岸]脔割众生,亦无有恶报。于恒水北岸为大施会,施一切众,利人、等利,
亦无福报。”
 
南传长部2经(节录):“大王!作、使他作,切断、使他切断,折磨拷打、使他折磨拷打
,悲伤、使他悲伤,疲累、使他疲累,悸动、使他悸动,杀生,未给予而取、入侵人家、夺
走掠夺物、拦路抢劫,诱拐人妻,说虚妄:无恶被作,如果以剃刀轮周边使在这大地上的生
类成为一肉聚、一肉堆,从此因缘而无恶,无恶的[后果]传来;如果走恒河的南岸,杀、屠
杀,切断、使他切断,折磨拷打、使他折磨拷打,从此因缘而无恶,无恶的[后果]传来;如
果走恒河的北岸,布施、使他布施,供养、使他供养,从此因缘而无福德,无福德的[后果]
传来;依布施,依调御,依抑制,依说真实,从此因缘而无福德,无福德的[后果]传来。”
 
若仅观察北传长阿含27经与南传长部2经的话,也可以达到了解富兰那‧迦叶的学说主张是
对于善恶业报的否定,但是对于他如何得到这个看法(结论)的缘由/理由则不甚清楚;若
是配合SA 81/SN 22.60的叙述,则可以清楚的看出富兰那‧迦叶是透过偶然无因缘无业报
的论点来达到对于善恶业报的否定的这个结论。
 
回到杂阿含与相应部来看,可以发现有着类似内容的SA 162/SN 24.6虽然没有将学说内容
具名记载,但可以发现其亦应为富兰那‧迦叶的学说见解内容(https://goo.gl/xuM4uR)

 
SA 162(节录):“作、教作,断、教断,煮、教煮,杀、教杀,害众生,盗他财,行邪婬
,知言妄语,饮酒,穿墙断锁、偷夺,复道害村、害城、害人民,以极利剑轮{鈆}[剬]割、
斫截作大肉聚,作如是学,彼非恶因缘,亦非招恶;于恒水南杀害而去,恒水北作大会而来
,彼非因缘福、恶,亦非招福、恶;惠施,调伏,护持,行利,同利,于此所作,亦非作福
。”
 
SN 24.6(节录):“...作、使他作,切断、使他切断,折磨拷打、使他折磨拷打,悲伤、
使他悲伤,疲累、使他疲累,悸动、使他悸动,杀生,未给予而取、入侵人家、夺走掠夺物
、拦路抢劫,诱拐人妻,说虚妄:无恶被作,如果以剃刀轮周边使在这大地上的生类成为一
肉聚、一肉堆,从此因缘而无恶,无恶的[后果]传来;如果走恒河的南岸,杀、屠杀,切断
、使他切断,折磨拷打、使他折磨拷打,从此因缘而无恶,无恶的[后果]传来;如果走恒河
的北岸,布施、使他布施,供养、使他供养,从此因缘而无福德,无福德的[后果]传来;依
布施,依调御,依抑制,依说真实,从此因缘而无福德,无福德的[后果]传来。”
可以明白看出SN 24.6之内容文字与长部2经在对于富兰那‧迦叶的学说见解叙述的部分完全
与相同。
 
长阿含27经对于六师外道的另一位波拘陀‧迦旃延学说当中记载也有着“无因无缘众生染著
,无因无缘众生清净”的字句,但这部分显然是前述SA 81与SN 22.60用来描述富兰那‧迦
叶而非波拘陀‧迦旃延学说内容见解的字句,理由是波拘陀‧迦旃延的学说应为地水火风乐
苦命七元素永恒说,亦即没有所谓的烦恼与清净之说,而富兰那‧迦叶则认为众生有染污与
清净只是无因无缘偶然得之(但两者的学说都可以达到对于善恶因缘业报的否定),因此也
就知道长阿含27经对于波拘陀‧迦旃延的学说内容记载的部分可能有误。
 
然而,文字记载或传诵(记忆)部分有误的很可能不只是北传的经文,南传长部2经对于末
伽梨‧瞿舍罗的学说内容见解记载一开始的部分记载为“...大王!对众生的杂染来说,没
有因没有缘,无因无缘众生被污染;对众生的清净来说,没有因没有缘,无因无缘众生被净
化... ”这部分同样也应该是用来叙述富兰那‧迦叶而非末伽梨‧瞿舍罗,因为末伽梨‧瞿
舍罗的学说见解是宿命论/作为无用论/久远未来世究竟解脱论,末伽梨‧瞿舍罗认为人生
是“有(宿命)因”的--由Niyati(命/destiny/fate)决定一切而非无因无缘论,南
传长部2经把此段论述归为末伽梨‧瞿舍罗的学说会产生逻辑上的矛盾/教说上的不一致,
故个人认为不应视为同一人所说。
 
查《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3记载(节录)(
http://tripitaka.cbeta.org/T23n1442_013):
 
“...晡刺拏迦摄波..告曰:‘...无施无受亦无祠祀,无善恶行无业因缘无异熟果,无今世
无后世,无父无母,亦无化生有情。于此世间,无阿罗汉正趣正行,此世他世于现法中得自
觉悟,正证圆满皆悉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此事皆无。于此有
命,名之为生。此身谢已五大分离更无生理,名之为死。地归于地、水归于水、火归于火、
风归于风,诸根归空,四人舆至焚烧之处,以火烧讫,但有残骨更无所知,愚智同此。与者
名施,取者名受,诸说有者皆是虚妄。’...”
 
后面也会叙述到,《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3这部分对于富兰那‧迦叶的学说的记载,
其实应该是对于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唯物论/死后身归地水火风四大而诸根归空之断灭论
/认为唯四大真实而无其他世间一切真实如无母无父无众生无沙门无婆罗门)学说内容的传
诵记载,因为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认为唯有地水火风四大是真实而其他世间一切皆非真实,
故才会得到“无施无受...无化生有情...”的结论;若将“无施无受...”此段学说视为富
兰那‧迦叶的学说则会产生矛盾之处,因为由上述讨论可知富兰那‧迦叶是认为“无因无缘
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清净”,即使是偶然无因论/否认善恶因缘业报论但富兰那‧迦叶
还是认为有所谓的众生与烦恼与清净,而此段叙述却说“无化生有情”,明显可以看出此两
说并不相容,视为同一人所说并不合理。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13还记载(节录):
“...珊逝移毘刺知子...告曰:‘...若自杀教他杀,自斫教他斫,自煮教他煮,自盗邪行
妄语饮酒,及以教人为杀等故,穿墙开锁守捉险途,持诸剑轮杀害群品,于大地上所有有情
悉皆斩斫,令其命断为大肉聚,弶伽河已南作斯恶业,弶伽河已北设大福会,不由此故有罪
福因招罪福报。又复不由布施持戒少欲知足而获当果。’...”
 
由上述讨论可知,这段“...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若自杀教他杀...”也应该是富兰那‧
迦叶而非珊逝移毘刺知子(删阇夜‧毗罗胝子)的见解,因为删阇夜‧毗罗胝子的学说特征
应为不可知论/怀疑论者(详如后文),而非富兰那‧迦叶的偶然论无因无缘论乃至于善恶
业报否定论(明确的意见而非不可知的模棱两可的意见)。
 
查《大毘婆沙论》第200卷记载(节录):(http://tripitaka.cbeta.org/T27n1545_200)
“...如此品初补剌拏说无施与等…次说无因无缘等是末塞羯梨见。次说造教造等是珊阇夷
见…次说有十四亿等是无胜发褐见...”
 
由以上讨论已知“无施...”应为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汉另译为无胜发褐)而非补剌拏(
富兰那‧迦叶)之说,“无因无缘...”应为富兰那‧迦叶而非末塞羯梨(末伽梨‧瞿舍罗
)之说,“造教造... ”亦应为富兰那‧迦叶而非珊阇夷(删阇夜‧毗罗胝子)之说,“有
十四亿等”指的应该是久远未来世究竟解脱论的末伽梨‧瞿舍罗而非无胜发褐(阿耆多‧翅
舍钦婆罗)说(详见后文讨论),由以上考察可知《大毘婆沙论》在叙述六师外道的学说部
分很可能也有记载或传诵的讹误。
 
由以上讨论可确定富兰那‧迦叶为偶然无因论/否认善恶因缘业报论,但并未否认众生的清
静与烦恼可能偶然而得之,长阿含27经与长部2经可能已经忘记其学说理论重点而只记得其
学说结论,而更后期所出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与《大毘婆沙论》等文献则可能更有
传诵讹误导致学说错置的情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