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疏节录5(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1-20 13:45:00
  请掀开经本看第九页,最后一行,从当中看起:
  经【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
极微尘数佛。】
  这一段还是说礼敬的对象。前面说过,礼敬要“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经文
里面最重要的是“清净”、“常”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与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里面教
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相同,清净就是净念,常就是相继。可见得大乘经里面教
给我们都是一个方法、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这是要特别注意的。
  底下这段文是告诉我们礼敬的境界。‘一一佛所’,前面所说的“所有尽法界虚空界
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佛”,就是将过去、现在十方诸佛如来统统都包括了,一尊佛
也没有漏掉。特别要注意到的,上次跟诸位说明的未来佛,未来佛就包含了一切众生。不
但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动物,还要包括无情的众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植物与矿物,
统统包括在其中,就是一切恭敬。我们把它归纳起来,这就是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
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人事物也就把“一一佛所”全部都包括了),我们要用什么样
的心态来面对这些。普贤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一一佛所”,每一尊佛所,换句话说,
每个人、每桩事、每个物,意思就是这个。
  ‘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有多少佛我们就要现多少身。也许大家要问
,普贤是等觉菩萨,法身大士,他有能力现无量无边身,我们现在是凡夫,哪里能现那么
多身?其实这个事实真相你没有搞清楚,如果搞清楚之后才知道,无论是在圣在凡,德能
都一样。佛菩萨能现无边身,我们现在也是现无边身,佛菩萨现无边身,他知道,他清楚
;我们现无边身,不知道、不清楚,差别在此地。你要问到底什么原因?诸佛菩萨无边身
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这个身相也是从真如本性流露出来的;都是真如本性
流露出来的,哪里还会有两样?两样就是迷悟不同。
  大乘经里面常说,像我们讲《楞严经》的时候都讲过很多次。佛告诉我们,佛说一弹
指有六十刹那,刹那的时间就很短了,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当中有
九百生灭,生灭就是现身。我们平常弹指速度弹快一点,我想一秒钟至少可以弹四次,四
乘六十再乘九百,你看是多少?恰恰是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就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
,就是现身。我们坐在此地,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现身,这“佛刹极微尘数身”不假
,这不是假的,是真的。这是事实真相,可惜我们在迷,菩萨在觉,觉就是净,迷就不净

  所以礼敬不一定是趴在地下磕头才叫礼敬,心地清净真诚就是礼敬。对人敬、对事敬
、对物敬,一切恭敬,所以觉心是敬的,迷心是不敬的。‘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
刹极微尘数佛’,这就是刚才说的,人事物在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
微尘数”,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无量无边,没有法子计算。我们对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人事
物都要以真诚恭敬心来对待,就是这个意思。下面是总结,善财童子问“礼敬”,普贤菩
萨答复出来,给我们交代清楚了。
  经【虚空界尽。我礼乃尽。】
  虚空有尽,我礼拜可以说也尽了。
  经【以虚空界不可尽故。】
  虚空不可尽,虚空是无尽的,那么我这个礼也是无尽的。这个礼,诸位特别要记住,
就是我们以真诚恭敬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这个意思,这里不能够错会。错
会了,我们念这有什么用处?光是去拜佛,佛在哪里?泥塑木雕的这些形相,你拜这个东
西,人家说你拜偶像,迷信。是不是迷信?确实是迷信。佛讲的意思是意在言外,你执著
在经文里面,死在句下,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把意思错会了,死在句
下,要懂得他言外之意。所以实际上就是教我们对人、对事、对物要以真诚恭敬心来对待
,这叫礼敬诸佛,是这么回事情。这个真诚恭敬心是没有止境的。
  经【如是乃至众生界尽。】
  ‘众生’就是讲一切万物,一切万物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缘”就是我们现在一般
人讲的条件。一切诸法都是许多条件当中产生的,没有一个东西是单纯的,即使我们今天
所发现的,动物里头单独的一个细胞,也是许多条件才出现的。“众生”就是众缘和合而
生起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宇宙之间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动物、植物、矿物都
是的,都叫做众生,众生的意思是这样的。但是在此地也可以专指这一切众生里面的动物
,动物是有感情的,所以讲九法界有情众生,这个地方也可以指九法界有情众生;换句话
说,植物、矿物暂时就不论,单单论一切动物。这也是无尽的,没有止境的。
  经【众生业尽。】
  ‘业’是造作,一切众生,特别是指动物,动物有感情,有贪瞋痴慢,人有烦恼、有
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其他动物也有。我们把范围扩大到九法界,上面是菩萨,下面到
地狱众生,统统都有情识,不过法界愈往上提升,他的情执少一些,并没有完全断。等觉
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那一品生相无明也是情执。比起我们他实在是太轻了,真是微不
足道,但是跟佛比,那毕竟还是障碍,有那一品无明在,他就不能圆满菩提。这就是九法
界众生都叫做有情众生,有情就造业,佛把一切有情众生造的业归纳为三大类,这个三大
类就是善业、恶业、无记业。无记就是说不上善恶的,不算它是善,但是也不算是恶,这
个叫无记业。一切造作总不出这三个范围,众生的业也没有止境。
  经【众生烦恼尽。】
  ‘烦恼’实在讲就是贪瞋痴慢,这叫根本烦恼,从根本烦恼再生出枝叶烦恼,唯识经
论里面讲得很清楚,分得很清楚。唯识论的入门就是《百法明门》,《百法明门》归纳得
比较简单扼要。烦恼有二十个,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这就讲得比较具体。众生
的烦恼也不会尽,业不会尽,烦恼就不会尽;换句话说,我们要发愿,这个愿是永远没有
止境的,不要想着有一天我就圆满了。成佛也不行,成佛还不能止境,他还要去教化众生
。所以成佛之后,没有一尊佛不肯倒驾慈航,回到六道里面来,现种种身帮助一切大众的
,这叫大慈大悲,所以说“带果行因”。这个地方的普贤菩萨实在讲早都成佛了,退到菩
萨位子上来,叫带果行因,这才叫大慈大悲。所以永远没有止境的。底下说了。
  经【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这就是真实可贵的长远心,跟世间一般人有个很大的区别,就是世间人没有耐心、没
有长远心,菩萨有长远心,我们应当要学习。底下是讲无间断,就是常的意思。
  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个好。‘念念相续’,永远没有间断,这是自性现前。念念都是觉而不迷,念念觉
,念念清净,心清净,身当然清净,语也清净。这个心是真心,真心没有生灭,哪里会有
疲倦?哪里会有厌恶?生灭心里面才有这个现象,才有‘疲厌’。真常心里面,《楞严经
》讲的常住真心里面,没有疲倦、没有厌恶。由此可知,“疲厌”是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
,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就没有疲厌,所以这是确实可以做得到的。我们做不到,就是我们心
里的妄念、烦恼还太严重。疲倦是从妄想执著里头生的,妄想执著没有了,疲厌就没有了
,那个身才真正得到自在。文跟大家就报告到这个地方。
  小注里头有一段要跟诸位说一说,其他的就不必了,我统统都讲过了。这段里面,清
凉大师略举“勒那三藏”说的七种礼,这七种礼,古来祖师大德在著述里面引用很多。这
是属于佛学常识,人家问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研究研究,对于礼敬诸佛的确会有
帮助。我们看他这七种礼,在第十面最后一行最后一句,我们从最后一行看,最后一行第
二个字:
  疏【勒那三藏说七种礼。今加为十。】
  《华严》是用“十”来表法,所以说十种。
  疏【谓一我慢礼。如碓上下。无恭敬心。】
  第一种,‘我慢礼’。见人也打招呼,也有礼貌,但不是出于恭敬心,是应付而已,
这就叫我慢。里面是贡高我慢,对人没有尊敬,这种礼叫“我慢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
中,跟人家见面的时候常常看到,人家给你打个招呼,点点头,“你好吗?”态度是贡高
我慢,根本没把你瞧在眼里,这样的礼就属于这类的。‘如碓上下’,“碓”现在看不到
了,是从前舂米的碓。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厨房里面就是踏碓,就是舂米,做这个苦工。
碓一上一下,就好像行礼一样,一点恭敬心也没有,就比喻这个意思。第二种:
  疏【唱和礼。高声諠杂。辞句浑乱。】
  ‘唱和’也是没有恭敬心。大的典礼当中有司仪,大家都要行礼,你也不得不行礼,
也跟着一道行礼,没有恭敬心,这叫“唱和礼”。
  疏【此二非仪。】
  这两种不合礼节,‘仪’在此地当作礼节讲。
  疏【三恭敬礼。五轮着地。捧足殷重。】
  第三种‘恭敬礼’,此地举的例子是‘五轮着地,捧足殷重’。我们佛门里面讲的接
足礼,五体投地,翻掌,翻掌是接足,好像佛站在我的手掌上,这是最恭敬的礼。现在我
们见到佛像还是用这种礼,这是礼敬的精神以及他的修学,确实从这个地方能够体察得出
来。礼是折服我们自己的傲慢心,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我慢是很大的障碍,孔老夫子也说
,“傲不可长”,这《礼记》里头有。傲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要学的,生下来就有这
个烦恼,就贡高我慢。《论语》里头孔老夫子也说了个比喻,他说假如这个人“有周公之
才之美”,周公是古时候标准的圣贤,假如一个人像周公一样,有周公的才华,有周公的
美德;“使骄且吝”,如果傲慢,孔老夫子说,其他的就不必看了。为什么?假装的,绝
对不是真的。
  所以佛门里面,贪瞋痴慢,你看这个烦恼多重,贪瞋痴是三毒,三毒底下最严重的就
是傲慢。所以,礼就是断傲慢的。我们对佛最恭敬,拿这一分恭敬来对一切人、对一切事
、对一切物,这才是礼敬诸佛的教诲。所以绝对不要会错意思,普贤菩萨教我们要礼敬诸
佛,你们都不是佛,当然我不要礼敬,那就坏了。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华严》跟《圆觉
经》上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就是佛。所以我们看一切众生,都要把
他当作佛来看待,都要这样的恭敬。
  在佛前,我们可以保持古时候的礼节,接足礼,但是在生活上,一定要能够顺乎这个
时代。从前专制帝王时代,人民见到皇帝要三跪九叩首,要行这个礼;现在时代不一样,
现在这些礼节都已经改了,不可以叫废除,是改进了,现在我们最敬礼是三鞠躬。所以诸
位一定要晓得,佛门里面还是很落伍,没有能够赶上现代化。我常常提出佛教要现代化、
要本土化,现代化是什么?大家见到法师一问讯就好了,或三鞠躬,我们是合掌鞠躬。合
掌代表恭敬,这十个指头代表散乱心,心散乱,合而为一代表清净心,以清净心来礼敬。
一问讯这是现代化,佛教真的现代化了。现在见到法师还趴在地上磕头,落伍了!还保留
在过去十八世纪,佛法怎么能弘扬?还有人见法师一定要拜三拜,那就愈来愈远了,所以
这一定要记住。
  我们是现代人,要把佛法在这个时代向全世界推广,要懂得现代化。那个时候的礼节
是这样,今天的礼节跟古时候礼节不一样,恭敬心是一成不变,表现在外面的仪态上一定
要随俗,这样就没有错。大家一定要知道,一定要明了。所以你们见到我对我问讯,我非
常欢喜,为什么?你是二十世纪的人,是现代人;你趴在地下一定要顶礼,我遇到一个十
八世纪的人,这要懂得。佛法真的是活学活用,一定要应用在生活上。如果这位法师要求
,见到他一定要拜三拜,那位法师也是十八世纪的人,不是现代人,这个我们要知道。
  “五轮着地”这是古时候的礼,古礼,我们今天遇到佛像可以用这个礼,因为佛是古
时候的人,我们还用古礼来对他;法师是现代人,不是古人,我们用现代的礼节对法师,
就没错。古礼对待佛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是最恭敬的心,用现代的礼节,要懂得这
个意思。否则的话,你佛法就完全学错了,你学了不得其用。第四:
  疏【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
  这个礼就根本没有仪式的,或者他在那里打坐,或者他在那里念佛,你遇到他,他理
都不理你;其实他对你致最敬礼,你不晓得。怎么说他是最敬礼?他的心真诚恭敬,虽然
没有一切鞠躬、礼拜这些仪式,他对你确实是真诚,真诚清净,这是属于‘无相’,‘离
能所相’,这是一种。他在静坐的时候,在念佛的时候,通常念佛堂当中、禅堂里面,任
何人进出,用功的人都不打招呼。不打招呼是不是没有礼貌?有礼貌,你要懂得它的意思
。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礼敬当中,我们在行礼当中,现代人鞠躬也好,点头也好
,心地真正清净,三轮体空;不执著有我,也不执著有对方,也不执著当中有这些动作,
这是属于“无相礼”。这个礼就是恭敬礼当中有无相礼,无相礼里头有恭敬礼,这是两种
合在一起的。别人不觉得,他自己非常有受用,这是清净真诚的流露。
==
我们对佛最恭敬,拿这一分恭敬来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
这才是礼敬诸佛的教诲。
合掌鞠躬。合掌代表恭敬,这十个指头代表散乱心,心散乱,合而为一代表清净心,
以清净心来礼敬。
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恭敬就是敦伦尽份、认真负责、整齐爱惜。
我要好好反省。>"<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20 14:26: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8-01-20 15:2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1-20 18:05:00
南无阿弥陀佛 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萨 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学习中...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20 22:01: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