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 第八十七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20 14:27:48
太上感应篇  (第八十七集)  1999/8/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087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面将《感应篇》的善报介绍过了,第三十七段开始,这下面有
很长的一段文是讲恶报。开头两句这是把恶报的根源给我们说出来: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深,现代人看往往疏忽了,粗心大意,疏忽了。古人的文字都非常
的含蓄,《感应篇》含蓄的文很少,都是说得非常明显,但是这两句话是属于含蓄,理很
深。什么叫义,什么叫理,这两个字,不但是学佛,世间做人也应当要遵守;如果这两个
字没有了,这个世间决定是乱世。在中国古代写历史的人,往往就用这两个字做标准,符
合这个标准的叫治世,所谓天下大治,也就是治国治得很好,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的生
活过得很幸福。如果是乱世,社会不安定,没有秩序,人民生活很痛苦,那就是义跟理没
有人遵守了。
  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社会似乎是很繁荣,科学技术发达,带给人们物质生活许多的方便
。可是义理确实没有了,于是今天的社会,我们看得很清楚,是富而不乐,物质生活过得
很好,精神非常痛苦,人心不安。所以诸位要晓得,真正的幸福,所谓是心安理得,心为
什么安?义理他得到了,得到就是他明了了,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这就是讲我们的生活
、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能符合义理,他身心就安稳,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义理要
是不明,我们的生活一定是随顺烦恼、随顺习气。这些习气都是坏习气,我们常常讲,讲
得很浅白,自私自利的习气,贪图名利的习气,造十恶业的习气,这种习气天天在增长,
没有看到收敛。所以二十世纪很多人讲道德沦丧,道德没有了。实在讲道德比义理还要高
一级。
  这个问题的结症在哪里?还是属于教育的问题,这个时代没有人教了。为什么没有人
教?没有人听了。这里面的原因非常复杂,过去古老的中国,虽然说贫,说国力弱,但是
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我们仔细观察,过去的历史,古今中外,可以很公平的说一句话,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善良的老百姓。这个善良的因素要归功于几千年圣贤的教化,太
不容易了!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外国的洋枪大砲,打破了中国的古老文化,于是一
般年轻人迷信西方的物质文明,而把中国的精神文明全部给否定了,于是造成今天的灾难
。我们想到孔老夫子的忧虑,现在我们看见了,夫子的忧虑就是“学之不讲,有过而不能
改”,他老人家这两句话是金玉良言。讲学是讲圣贤之学,有过立刻就要改,这就符合义
理之行。学之不讲,谁懂得义?谁懂得理?有过不但不能改,以为这个过是善、是好事,
这还得了吗?所以底下这一句说:
  【以恶为能。忍作残害。】
  这是我们在今天这个社会普遍所看到的。今天如果讲圣贤之道,世间人看到、听到,
耻笑你,说你落伍,你不合时代,完全不能接受。所以竞争去造恶业,心里面自私自利、
贪瞋痴慢天天增长,生活当中可以说是无恶不造,这样才感得大灾难的现前,天灾人祸。
人祸,现在我们知道,核武战争,核子战争,跟过去完全不一样,这种核子战争就是佛经
里面讲的小三灾,小三灾可能提前。西方古老的预言,现在在市面上很多,诸位都很容易
看到,都说二000年,这个世纪末是世界末日。前天回教协会请我去讲演,他们也提出
问题来问我,“佛经里头是不是也讲二000年是世界末日?”我给他答复,世界末日是
西方人讲的,基督教、天主教他们讲的,佛法里头没有讲,佛法里面讲只是有灾难,而不
是末日。因为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现在才过三千年,后
面还有九千年。但是灾难,我们想想可能有,为什么?我们懂得感应的道理,种善因得善
果,种不善的因必然有不善的果报,这是招来的天灾人祸,原因在此地。
  所以学还是要讲,我们在此地要努力来提倡。现在在此地,我们一同学习的有十几位
年轻的法师,我鼓励他们、劝导他们,有同修家里面喜欢听听圣贤道理的,我让同学们每
个星期到居士们家里面去讲一次,讲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我觉得一个小时比较恰当,
现在的人耐心不如从前,讲长了他不喜欢听,讲一个小时,有半个小时的讨论,听了之后
提出问题,来解答、来讨论,一个星期一次。这个方式是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推行了
很多年,我最初到台中求学,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居士家里面去听经。早期老师自己去,他
不休息的,星期一在张家讲,星期二在李家讲,星期三在王家讲,轮流去讲,听众大概十
几个人,他们一家人,邻居朋友来个十几二十个,天天讲,没有休息的时候。
  以后训练我们这些讲经的学生,他开了个班,这个班开了两年,训练二十多个人,这
二十多个人训练成功之后,就分配到很多居士家里,也都是轮流去讲。所以我告诉同学们
,你学这一部经,这一部经至少要讲十遍。十遍怎么个讲法?你一个星期就讲七遍,都是
到居士家里头去讲,星期一在这家,星期二在那家,每一家讲同样的这一段课程。你看这
一段经文你就讲了七遍,到第二个星期就讲下面这一段,不是说这一部经学完了再讲,不
是,现炒现卖。这个星期讲的这一篇,下面?下面还没有学到,我们是这样学成的。
  所以东西学得很精、学得很熟,确实符合夫子的教诲,学了就要讲。学不可不讲,那
个意思是你学了这一句你就要讲这一句,学了这一段你就要讲这一段,天天讲。讲,劝别
人也劝自己,帮助自己改过自新,道理在此地。如果讲学的风气盛,这个地区决定安定,
这个地方的人决定明理,决定有智慧。人能够明理、有智慧,生活就会过得很幸福,无论
我们现前生活是富裕、还是贫贱,都会过得很自在,都会过得很快乐。因为富贵贫贱是过
去生中修的因不一样,所以道理明白了,富贵人安于富贵,贫贱人安于贫贱,这个社会不
会乱。
  今天有许多人不懂得,以为这个社会的动乱是贫富不均造成的,他只看到这个现象,
他没有看到这个现象的根源。这个社会财富不均是事实,能不能做到均等?不可能。为什
么?每个人种的因不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怎么能叫瓜豆和合变成一个东西,不可
能的!古人为什么把这个社会能治理得那么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贫贱的人明白,我过
去没有种善因,现在过这个日子应该要承受,应该承受,他就很欢喜,他就不作乱。富贵
人有多余的,常常能布施救济穷困的人。从前社会安定是这样一个道理造成的。富贵人知
道我为什么会富贵,过去世布施得来的福报;现在已经有福报了,我更要布施,希望来生
的福报更大,他明白这个道理,欢喜布施。贫贱人他也欢喜去修福,修福就不会造业,不
会造损人利己的事情,损人利己不是修福。人人心善、意善、行善,这个社会怎么会不好
?当然和谐。如果我们讲族群,也可以这样说,富贵是个族群,贫贱也是个族群,这两个
族群能够和睦相处,能够互助合作,这里头不会产生矛盾、不会产生冲突,社会问题就解
决了。
  佛法教学的宗旨,大家都知道,祖师大德常说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得乐是
在现前,现在就得乐,绝不是讲来生、后世,来生、后世我们还没见到,现在就得乐。古
时候在中国大陆,乞丐,是讨饭的、要饭的乞丐,乞丐听到佛法他也快乐无比,他为什么
快乐?理明白了,道懂得了。虽然是乞丐,非义之财他不取、他不要,他守他的本分,你
说这真是难能而可贵,值得人尊敬,社会称之为义丐,他是乞丐,他有道义。释迦牟尼佛
当年在世,生活方式是乞食,也是沿门托钵,真正有智慧、有道德、有学问。他采取这种
方式给我们很大的教训,他教我们什么?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你的生活就得大自在。所
以他的心多清净、多快乐,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生活过得那么简单,
愈是简单的生活愈健康。
  释迦牟尼佛住世,实在说他可以随意,他能长住世间,可惜我们一般人疏忽,没有启
请,求他多住世几年。我们疏忽了,魔得其便,魔王波旬见释迦牟尼佛,要求释迦牟尼佛
赶快灭度,不要长住世间。这个魔来要求,佛也点点头答应他,释迦牟尼佛是这么走的。
这个事情也是给我们一个教训,我们为什么不请佛住世?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愿里面就
教导我们,“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我们偏偏不请,被魔去请,这是我们的过失。佛给
我们这个警惕,这里头有两桩事情,第一个亲近善知识,这个机缘稀有难逢,一定要紧紧
的抓住;第二个要请佛住世,要请转法轮。
  实在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两条是主要的、最重要的。请转法轮就是讲学,前面的
四愿就是改过,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是改过。人能够改过就可以
常随佛学,常随佛学佛要住世才行,佛不住世我们跟谁学?所以才有请转法轮、请佛住世
的大愿。佛菩萨确实是如此,这个我们在大乘经里面看到很多,我们深深相信,没有怀疑
。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我们有心想学佛法,佛菩萨就应化示现到
这个地方来;没有这个心愿,佛菩萨不来,来了没有意义,没有作用。所以佛菩萨住不住
世,佛菩萨来不来教化,问题在我们这边的人肯不肯学?肯不肯真学?真学,佛菩萨就来
;阳奉阴违,佛菩萨不来,要认真的学习。
  所以要懂得义理,顺义理必定得善报,违背义理这是大恶。所以把这两句做为纲领非
常有道理。哪些事情违背义理?这下面一条一条举例给我们说明,实在这个例子不胜枚举
,举几条,希望我们从这几条当中能够领悟。我们现前对人、对事、对物,想法、看法、
做法都是恶,不是善。只有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才能回头,断恶向善,不但能救自己,
也能够挽救社会,也能够帮助众生,那就是大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20 22:06:00
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8-01-21 14:06:00
阿弥陀佛
作者: koalaq (忘了)   2018-01-21 17:19: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