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502(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12-10 15:43:1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四)叹德流通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O九O页,第三行看起:
  乙四,“叹德流通”。这是流通分里面第四大段,叹德,赞叹大德大行的人。这一分
非常重要,里面分成三小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世尊于说长行后,复以偈颂,重申前意”。这句话告诉我们,前面长行散文是释迦
牟尼佛说法,说完之后,所说的意思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再以偈颂,偈颂相当中国的诗
词,来重说一遍。偈颂文字少,含的意思非常丰富,这样再说一遍,大家不觉得是重复,
世尊大慈大悲教化众生的意思,圆满达到。这是经中常常有这种例子,长行后面有偈颂,
就知道所说的特别重要。
  “于中”,在偈颂里面,“标明是非”,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然后
再拣别,不对的、错误的要把它去掉,正确的我们要接受,要依教奉行。显是中赞叹三桩
事情,第一个,“信受求生”,第二个,“佛智难思”,第三个,“念佛得度”。这三桩
事情,头一个,信受求生。这个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说易行难信,修行容易,真的
不难,非常难信。这一点在我们现前的世间,念佛同学当中,我们深深的有体会世尊这几
句话。确实,信受求生的人不多,口里说的人不少,真正去做的人很少,并不多。这就是
什么?难信。真信了,他哪有不接受的?接受,哪有不求生净土的?求生净土很简单,真
信切愿、老实念佛就行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不容易。
  释迦牟尼佛,我们佛门的祖师,第一个祖师大德,佛法是他老人家传下来的,就这四
个字。前面做总结,总结这一会,《无量寿经》这一会,总结释迦牟尼佛讲经教学四十九
年,总结的一句是什么?就这四个字,希望你相信,你接受,你发愿求生净土。佛度化众
生这个任务就圆满了,就成功了。他为什么不相信?为什么不能接受?那就是福不够。福
从哪里来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下来的,不简单,不是一世修的,多生多劫修的。这
一世,我们自己知道,过去不知道,佛知道,菩萨知道。
  第二桩事情,佛智难思。佛的智慧我们无法想像,为什么无法想像?其实佛智大家是
平等的,不但佛智是平等的,而且大乘经上佛说过,《圆觉经》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我们回过头来求生净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为
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你只是迷失了自性,堕落在三途六道,真可怜,生生世世在六道
轮回里面受苦受难。这一生当中也是仰赖前世的善根,为什么?没有前世修学的善根,你
遇不到这个机缘。我们学习这部经,讲到今天“福慧始闻”,你要没有福,你要没有智慧
,你怎么会听得到?听到了如果你就能相信,你就能发愿求生净土,那你这会关系着你不
是一生,来生后世,你去作佛去了。这还得了吗?真的不可思议。
  第三个告诉我们方法,成佛的方法,念佛得度。真相信西方有极乐世界,真相信极乐
世界有阿弥陀佛,真相信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只要有真信,有愿望,我真想去,念这
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得度。时候到了,功夫成就了,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我们。在我们这个世
间,我们亲眼所看到的,亲耳所闻的,念佛往生的,不说多吧,三、四十个有。这些人表
演给我们看的。表演得最圆满、最成功的,无过于海贤老和尚。我们把老和尚,信愿持名
、往生净土的这个照片,挂在佛堂明显的地方,天天看老人家,天天想老人家。老人家去
了三年了,我们要赶紧追,要追上,这就对了。
1.标佛说颂
  下面,科题,“标佛说颂”。经文只有八个字: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2.昔修福慧闻经
  偈颂。“昔修福慧闻经”,昔是过去世。要修福,要修慧,种福修慧,你才有机会听
到这部经,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福慧的人,一生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没有接触过佛法
,没有读过经典,没有听过经典,这种人有多少?不计其数。这里面分成两个小段,第一
个小段,“福慧始闻”。
(1) 福慧始闻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
  这是修福、修慧的。
  【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过去、现前已经供养诸佛如来,你看到这个事情,听到这个事情,接触到这个事情,
这个事情是什么?净土法门,念佛求生净土,你相信,欢喜。像前面我给大家报告的,也
是黄念祖老居士注解里头提到的,他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早年间,在抗战时期,他看到
《无量寿经》,从头到尾读一遍之后,欢喜得不得了,手舞足蹈,像跳舞一样,欢喜,三
、四天都止不住。这样欢喜,我们很少人听说过,太欢喜了,为什么?他真正懂,真的明
白了。生生世世希求脱离六道轮回,轮回是苦海,大乘经典学得不少,显教、密教,宗门
、教下,统统学,有没有把握脱离轮回?没有把握。遇到这部经了,照着经上给我们讲的
去做,人人有把握。所以夏老一读这部经之后,这么容易,这些话字字句句是佛亲口所说
的,不是假的,这一生肯定往生,快乐,乐了三、四天。
  我们今天看到这些文字的记载,心里想到,夏老菩萨再来,为我们表演。让我们看到
惊讶,让我们也能像他这么欢喜,相信这桩事情,我今生决定得度了。得度第一个条件,
必须要知道,那就是要把五欲六尘彻底放下。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我们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东西缠缚住了,被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是假的,被它欺骗了
,以为是真的,不知道它是假的,所以放不下。放不下就去不了,一定要彻底放下。谁能
放下,谁就真的欢喜,真得自在。
  我们看念老注解。“首四句”,一共有八首偈,这是第一首,四句是一首,这是第一
首,总共有八首。“正明本品之品名”,这一品“福慧始闻”,品题,福慧始闻,“亦即
经中,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
,摄取受持”。这是把经里面的话,在此地再给我们提一番。“其中植诸善本”,植是种
植,善本是什么?就是偈颂里面讲的“往昔修福慧”,善本是说这个。
  那我们就知道,学佛的人要想往生极乐世界,不能不修福,不能不学智慧。没福就是
没智慧,有智慧就有福报,为什么?有智慧就知道,该提起的要提起,该放下的要放下,
这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很麻烦,不知道是非善恶,把恶的、把错误的当真的,把佛所说
的真的没有放在心上。经读了没有?读了,听讲听了没有?听了,没放下,他做不到。什
么原因?他读经没读懂,不懂,听经没有听明白,不开悟。这就是往昔没修福没修慧,今
生遇到这个佛法,他还是痴痴呆呆的,听了跟没听一样,太可惜了。
  什么是福?佛说法四十九年,教一切大众,福慧是根本。你没有智慧,没有福报,佛
也没办法度你。所以教导我们净业三福,你看求福的方法,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福。我们做了没有?我们懂了没有?对父母有没有尽孝
?对老师恭不恭敬?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就是两个字,就是这八个字,第
一个字孝,第二个字敬,恭敬,敬是对老师的,对师长的。一个人能孝父母,能敬师长,
有福有慧。再贫穷的人家,只要他有这两个字,他将来的日子会愈来愈好,佛菩萨保佑他
。他要不孝父母,要不敬师长,苦难就多了。所以把这个放第一条。你看看,孝用父母来
做代表,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的,都应当尽孝,你的孝就圆满了;跟我老师年龄差不多的
,我要对老师那种恭敬态度去对他。都要用在生活上,叫修。
==
跟我父母年龄差不多的,都应当尽孝,你的孝就圆满了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福
《梵网经》菩萨戒,也是不断重复应孝顺众生,几乎可以说整部梵网经菩萨戒
一半建立在“孝顺众生”上,这是真正从“心地”去戒、去修。
另一半,我初步的体会是“供养”,很多条戒都在谈菩萨应供养(广义)的问题。
合起来就是“孝养”。
所以“孝养”两个字很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体会。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7-12-10 20:4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10 22:21:00
阿弥陀佛!
作者: s70171   2017-12-10 23:41:00
眤悸杧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7-12-11 01:38: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2-12 16:46: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