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24)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12-09 16:12:24
第十七拜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黄金地上,宝树行间,莲华池内,宝楼阁中,发菩提心,念
佛往生,住正定聚,永不退转,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悉是清虚之
身,无极之体,诸上善人,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一拜三称)”
卍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黄金地上,宝树行间,莲华池内,宝楼阁中,发菩提心,念佛
往生
“一心观礼,极乐世界,黄金地上”。刚才说了“黄金为地”。刚才已经说了这是一
个譬喻呀,世间上只有黄金可以拿来做譬喻,我们还可以稍微知道,极乐世界的地是如何
的光、如何的明、如何的干净,如何的整齐。“宝树行间”,它是七宝的树,都很整齐,
不是杂乱无章,一行一行都对正、排得很整齐。这个树是七宝为树,这些都是。七宝是作
为形容词,不是那个很机械的,把那些宝(比喻成)长得(像)那样儿的叶子、那样儿的
果子,(但)种种都是超乎世间的。
宝树行间,在黄金地的上面,宝树的一行一行里头,在“莲花池内,宝楼阁中”,这
都是讲了四个地方。在地上经行的,走着念佛的,坐着打坐的;有在“宝树行间”,在树
的行里头,在里头围着这些树中间儿穿行的、经行的;在“莲花池内”,有的在那儿沐浴
、有的在那儿静坐,在莲花里头,在池内嘛;“宝楼阁中”,宫殿楼阁,七宝的楼阁之中
,就有许多是“发菩提心,念佛往生”的人。这些(人)发了菩提心又一向专念。“发菩
提心,一向专念”在前头出来了,这后头也有“一向专念”,在这地方儿凑齐了,所以“
一向专念”就两次提出。
卍 住正定聚,永不退转
现在,在这些地方儿,在黄金地上、宝树行间、莲花池内、宝楼阁中,都有发菩提心
念佛得往生的人在那里,在那里是“住正定聚”。这个“定聚”,这是一个名词,就(有
)三种:一种是正定聚,一种是邪定聚,一种是不定聚。“聚”就是聚合,也就是类。我
们把这个话分为三类,一个是正定类,一个是邪定类,一个是不定类。这个分类有好几种
分法儿,是不同的。这块儿所介绍的是最普通的一种,对于我们来说也就够了。
我们所谓“正定”呢,就是一定可以证、一定可以悟的,这是属于“正定聚”,一定
可以成就菩提的。“邪定聚”,相反的,必定是不证悟的,这阐提呀,阐提他不但不信,
他还在毁谤,那在目前就确实他没有这个可能性啊,这称为邪定聚。“不定聚”是介乎两
者之间。住正定聚,还没有成功,决定会成功的,就住“正定聚”。那么大家真正要是发
了菩提心,发愿往生,那不仅仅是到了极乐世界“住正定聚”,在这个世界已经是“正定
聚”呀。所以这一点求生净土,发大心、发大愿的殊胜是不可思议的,已经在“正定聚”
里头了。
所以《阿弥陀经》:“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不退转,他就是决定可以成功了嘛,所以这都是不可
思议之处啊!
“永不退转”,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每一个都是永远不退转了,所以这个就是往生的
特殊的含义。前头已经说了一个“寿命无量”,佛寿命无量,往生的一切人的寿命无量,
到了极乐世界就没有什么叫做再死了,这块儿又加上一个“永不退转”。不退转有三个不
退呀:一个是“位不退”,就是地位不退了;一个是“行不退”,你的修行不退了;一个
是“念不退”,我的起心动念,每一念、每一念都不退了,这后头的高啊。
“位不退”,到了极乐世界就位不退了,再不会变成凡夫了。在极乐世界的人哪,他
不会再变成凡夫了。他(如果)再来,(那)他是极乐世界再来人哪,现在就得说“呼图
克图”了!再来人哪,不是凡夫了,所以称为“活佛”嘛,呼图克图乘愿再来。现在这些
“呼图克图”是假冒的,真的还是很可贵的。你要是到了极乐世界也再来,那也就相当于
说,那就是“呼图克图”嘛,是吧,不会再堕为凡夫啊,他“位不退”了。
“行不退”,都是发“大乘心”,一律都是要成佛的,你不会再退为阿罗汉道,只求
证阿罗汉,没有这个因哪,也没有这个缘哪,都是以“成佛为因、成佛为缘”。“行”,
你的所行不会再退到二乘,只想修证到阿罗汉就为止,我自觉就算了,这些众生难度。诺
那祖师在母亲肚子(里)就哭,后来人家问诺那祖师:“(上师)你在佛(母亲)的肚子
里头哭什么?”“我哭众生难度啊!”确实是难度啊!有的人就退心,这么难度,我算了
吧!
像舍利弗,他说算了吧!有人跟他要眼睛,他就布施。布施之后,那人拿到之后(说
):“你看,你性子太急,你也不等我说,我要眼睛,我是(要)左眼,你挖给我右眼有
什么用啊?”舍利弗本想,我有两个眼睛,牺牲一个嘛,他就可以活命,我还可以看东西
嘛,没想到他说“错了”。后来一想,救人救到底吧,那他把这(左)眼睛挖了给他。把
这眼睛挖了给他,拿给那人。那个人一闻:“你眼睛是臭的,不能入药。”往地上一扔,
拿脚一踩,把他眼睛踩掉了。他说:“这个我不行了,度众生我这不行。”结果就退心了
嘛。退心了(之后),尘点劫都是声闻哪,再发大乘心已经发不起来了,再到释迦牟尼佛
那才发大乘心哪。所以退(了)很难(再进)嘛。你看他到了这个程度,挖两只眼睛还退
了,这就很了不起了,挖一只眼睛都了不起,还肯挖两只眼睛,还退了。极乐世界就永远
不会退呀!
“念不退”更高了,念念流入佛的智慧之海,念念跟佛的智慧相契呀,那起心动念就
无有不合般若的时候儿了。所以到了极乐世界能到这样儿的境界呀,所以都是“不退转”
。又长寿无量,焉得不成佛!不成佛成什么?是不是?老前进,“寿命无量”,怎么著有
一天你成功了嘛,一切功德圆满了。
卍 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
在黄金地上,宝树行间,莲花池、莲花上头,宝楼阁里面,都是这些人。“住于正定
聚”,“永不退转”的,这些人“容色微妙”啊!“容”是容颜,“色”是色相,是微妙
,极其庄严。“超世希有”,超过世间的,是极其希有啊。“咸同一类”,大伙儿都是一
致的,不是咱们这个世界,有这个皮肤,那个皮肤,这个种族,那个种族,互相歧视,要
互相残杀,互相在斗争,互相压榨这样子。他是没有差别相了,平等啊。
卍 悉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
“悉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刚才前头一段说过,莲花中化生嘛。“清虚之身”,
身体虽然是有,只是一个形色,它并不是有血有肉啊,像我们这样啊。所以,他吃饭也是
“以意为食”,凡圣同居土还有吃饭的习惯,到了吃饭的时候东西摆到这儿,他一看,一
看就够了,所以他也不用大小便。想吃什么东西(就)都来了,吃完了之后,所有吃的东
西也不要洗盘子、洗碗,也不要有人给你管,自然就没了。他还有这个习气,到时候儿还
想吃一吃。所以这个习气很厉害啊,只有到佛才把习气能去得净。
所以有些大德还有些毛病、习气,这一点我们要知道,我们看他的主流;有些属于习
气,连阿罗汉都有习气。一个阿罗汉,那个恒河的女神跑到释迦牟尼佛那儿去告状,说:
“你这个弟子老骂我,他走过恒河,就管我叫恒河小丫头儿。”这恒河神大概是个女的,
她说:“他轻慢我。”佛就说:“这样,让他给妳道歉。”(佛)就叫他,说:“人家不
愿意,”佛说:“你应当赔礼吧!”(阿罗汉)他就过去给人赔礼说:“恒河小丫头儿,
我对妳不敬。”释迦牟尼佛说:“妳看见没有?他给妳道歉,他还管妳叫恒河小丫头儿。
他并不是看不起妳,(这)是他的习气。他就是如此,成了习惯了。”所以这个习气也是
如此嘛!
这个“清虚之身”,没有这个(血肉之身),但是他有习气,还想吃吃东西。“无极
之体”,我们(常常说的)所谓“有极”;“无极”他虽然有这个形相,他并没有我们的
物质这些东西这样子。所谓是无限的一个形啊,所以他这个就很微妙。这些个说法是《汉
译》,还是借用道教的一些说法,“清虚”呀,“无极”呀,利用这一些。就是说明他是
变化而生,不同于从父母所生的这种血肉之体啊,所以这个是非常清净。“清虚”者就是
没有这些个实质的东西,“无极”者就没有这些个固定的、结构上的一些条件,都没有啊

卍 诸上善人
这些“诸上善人”,(说到这儿我们)就懂了,我这一礼礼的是谁呀?到了这儿才把
这个对象指出来,我所礼拜是这些“诸上善人”。这些诸上善人在什么地方?这些“诸上
善人”就在极乐世界的宝树行间哪,黄金地上啊,莲花池里头啊,宝楼阁中啊。这些诸上
善人都是因为发菩提心念佛又得到往生的,他们现在住于正定之聚,不会退转了。容色也
微妙啊,也没有差别呀,“清虚之身,无极之体”呀。这一切善人我才顶礼呀,这一拜就
拜这些人。
卍 皆由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这些人是怎么到往极乐世界?再重复一句,这引起我们的注意了,这一些人“皆由一
向专念阿弥陀佛”。前头不是有了“发菩提心了”吗?这儿再着重一句,都是由于一向在
专念阿弥陀佛,我(在)这儿顶礼,顶礼他们这个功德,这表示自己应当学习啊。
下面,刚才是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其中多有“阿鞞跋致”,下面就要
顶礼这些“阿鞞跋致”。
==
求生净土,发大心、发大愿的殊胜是不可思议的,已经在“正定聚”里头了。
所以《阿弥陀经》:
“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宝池莲花、林间楼阁固然是极乐世界的殊胜之处,
但是“不退转”才是极乐世界最最殊胜的重心,是阿弥陀佛无尽的悲愿!
所谓保持初心,成佛有余。《华严经》说:“不忘初心。”
问题就是我们保不住啊!今生保住了,隔阴又迷!
清代截流禅师:“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冤。”
所以我们就是求他不退转啊!
在地上经行的,走着念佛的,坐着打坐的;有在“宝树行间”,在树的行里头,在里头围
著这些树中间儿穿行的、经行的;在“莲花池内”,有的在那儿沐浴、有的在那儿静坐,
在莲花里头,在池内嘛;“宝楼阁中”,宫殿楼阁,七宝的楼阁之中,就有许多是“发菩
提心,念佛往生”的人。
我们将来就在那里!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2-09 17:01:00
阿弥陀佛
作者: nmamtb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2-09 21:4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2-10 22:0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