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有关“唯识”空性的教法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2-09 09:01:47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铭言:
: 世尊-至尊弥勒菩萨-圣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陈那菩萨-法称菩萨
: 依“解深密经”中“胜义生菩萨请问品”所说:
: 瓶子是“依他起”具“生无自性”特质。
: 执瓶分别心的耽著境是“遍计执”,执瓶分别心的耽著境是自性成立是所破的“遍计执”
: ,具“相无自性”特质。
: 破除“依他起”上“遍计执”是“圆成实”具“胜义无自性”特质。
: 依此思维可修习“唯识”上空性及断除法我执的颠倒执著。
随喜教授~_/\_
佛法大乘宗义里,唯识所认的法无我(空性),与中观自续所认的法无我(空性),以及
中观应成所认的法无我(空性),三者各不相同。底下对唯识所诠略作补充:
唯识三性与二谛
作者: yogacara   2017-12-09 09:31:00
遍计所执是常法?无为法?此说依据的经论为何?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2-09 09:36:00
遍计所执唯是分别心的对境,分别心的显现境是常法。遍计所执所依的基础是依他起,依他起是无常法,而遍计所执是常法。可以先从分别心显现境的义共相了解。
作者: yogacara   2017-12-09 09:52:00
随喜您的分享,不过藏传对唯识的见解,是有一些误解的就依著各自的传承来理解来修习吧~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2-09 09:55:00
常法的性相是非刹那性。法的分类若以自相与共相而言,自相是五根识的显现境,共相是分别心的显现境。举出事例,例如以分别心的显现境"火"而言,此义共相是常法,亦即非刹那性,不具生果之作用,故是无为,与五根识对境的火不同,五根识对境是无常、有为。又如,分别心计度的"车子"是常法、无为,因为分别心的对境非刹那性、没有实际作用与实际上真正能载人的车子、能从此地到彼地的车子不同。
作者: yogacara   2017-12-09 10:14:00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2-09 10:18:00
学习四部宗义最好先有摄类学、心类学的基础,如此对于色法、心法、不相应行法、有为法、无为法,彼等法类的分类、性相、事例、界线等能够有较好的掌握认识。例如,无常法和有为法彼二同义(符合八周遍),无常是从刹那性而言,有为是从所作性而言,论式:有法声音,应是无常,所作性故。举出有为法的事例,例如百法明门论以五个范畴分类诸法(所谓五位百法),这五类是:1.色法、2.心
作者: ykkdc (ykk)   2017-12-09 10:27:00
随喜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2-09 10:29:00
法、3.心所法、4.不相应行法、5.无为法。这五个范畴中,前四者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彼等是有为法,有为法与无常法同义(范围大小符合八周遍的关系)。
作者: yogacara   2017-12-09 10:31:00
随喜,您对“无为法”的定义与理解,也许与汉传不同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2-09 10:31:00
百法明门论开宗明义说到:“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一
作者: yogacara   2017-12-09 10:32:00
彼此定义不同,讨论也难有交集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2-09 10:33:00
切法(诸法)的分类,包括接下来提到的五种分类范畴,前四种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等有为法,与最后者无为法,无论有为法、无为法,此等一切法皆是无我。举出无为法的事例,例如虚空、补特伽罗无我、灭谛。以唯识宗的宗义而言,存在的遍计所执的无为是世俗谛,圆成实性(法无我的空性)的无为是胜义谛。(百法明门论提到无为法的事例,例如虚空无为,虚空不是胜义谛,虚空是世俗谛,虚空不是依他起的有为法、虚空不是圆成实的无为法,虚空是存在的遍计所执的无为法。存在
作者: yogacara   2017-12-09 11:00:00
随喜,https://goo.gl/3UDB4N随观有为,随觉无为。(^_^)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2-09 11:01:00
的遍计所执不是所破,不存在的遍计所执是所破。)此中,唯识宗义的圆成实(空性)教法,如前文tangchin已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