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733经 由四念住次第生起七觉支

楼主: Samus (阿建)   2017-12-09 01:01:46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33.htm
北传:杂阿含733经 南传:相应部46相应5经
检索 关涉主题:实践/从四念住修七觉支 (04/07/2017 11:12:51 更新)
杂阿含733经[正闻本930经/佛光本745经](觉支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谓觉分,世尊!云何为觉分?”
  佛告比丘:
  “所谓觉分者,谓:七道品法。然,诸比丘七觉分渐次而起,修习满足。”
  异比丘白佛:
  “世尊!云何觉分渐次而起,修习满足?”
  佛告比丘:
  “若比丘内身身观住,彼内身身观住时,摄心系念不忘,彼当尔时念觉分方便修习。
方便修习念觉分已,修习满足。
  满足念觉分已,于法选择、分别、思量,当于尔时修择法觉分方便。修方便已,修习
满足。
  如是,……乃至舍觉分修习满足。
  如内身身观念住,如是,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
当于尔时专心系念不忘,……乃至舍觉分亦如是说。
  如是住者,渐次觉分起,渐次起已,修习满足。”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相应部46相应5经/比丘经(觉支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起源于舍卫城。
  那时,某位比丘去见世尊。……(中略)在一旁坐好后,那位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被称为‘觉支、觉支’,大德!什么情形被称为‘觉支’呢?”
  “比丘!‘导向觉’,因此被称为‘觉支’。比丘!这里,依止远离、依止离贪、
依止灭、舍弃的圆熟修习念觉支,……(中略)依止远离、依止离贪、依止灭、
舍弃的圆熟修习平静觉支。
当修习这七觉支时,心从欲的烦恼解脱,心从有的烦恼解脱,心从无明的烦恼解脱。
当解脱时,有‘[这是]解脱’之智,他了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
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比丘!‘导向觉’,因此被称为‘觉支’。”
注解:
1.
“内外身身观/内外身观(SA);观内外身如身(MA);内外身观(DA);内外观身身(AA)”,
南传作“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观察身”(ajjhattabahiddhā kāye kāyānupassī,
逐字译为“内+外+身-身+观察”),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内在与外在的身体凝视著身
体”(contemplating the body in the body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按:“自己的与外部的”(ajjhattabahiddhā),译者在其他场合译为“内、外”,
《破斥犹豫》等说,有时(kālena-在适当时间)自己的有时他人的吸气与呼气之身
(assāsapassāsakāye),以这些保持熟练业处后(..., MN.10/DN.22),
屡屡适时徘徊而说,但这并非在同一时中得到两者。
2.
“依远离(SA);依离(SA/MA/DA)”,南传作“依止远离”(vivekanissitaṃ),菩提比丘
长老英译为“基于隔离”(is based upon seclusion)
3.
“解脱知见(SA/DA);便知解脱(MA);解脱见慧/解脱智(AA)”,南传作(i)“有‘[这是]
解脱’之智”(...),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出现‘这是已被释放’的理解(智)”(there
comes the knowledge:"It's liberated")。
感想:
摄心、系念、不忘
而后于法选择
我觉得生活上的应用是,看到一件事情可能不舒服,但是可以先看清楚自己的反应
,不急着生气,等到念看清楚自己时,进一步选择于法相应的方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