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第五十六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05 17:23:07
太上感应篇  (第五十六集)  1999/7/15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56
  诸位同学,大家好。前面讲到化他,总说义趣是:
  【正己化人。】
  注解里面说得很好,“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也,正己有许多功夫,化人有许多妙用
,人能正己,未有不能正物者也”。这些话都说得非常肯定,要帮助别人,帮助这个社会
,昨天我们也讲了很多,最重要的还是在自己。自己不正,要想帮助别人就非常困难,当
然会遭遇到许多的障碍。尤其是在我们现代的社会,事与理自己都要很清楚、很明白,自
己的心正、言正、行正,自然能够得到大众的尊重。不但大众对你尊重,鬼神也对你尊重
,冥冥当中自然得到拥护,更能得到诸佛护念。自己要行得正,最重要的是心正。我们每
一个人也都想学,很愿意学,为什么学不来?学不来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不能放下
,都是被这桩事情障碍住,所以要想自己这个心行得正,必须要把这些障碍舍掉。可是有
些同修说,我们也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这个原因在什么地方?实在说原因是对于诸法
实相没能够了解。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说的是什么?一句话,就是诸法实
相。用现在的话来讲,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自然就容易放下,一点难处都没有

  可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既深又广,很难明了,所以佛要用那么长的时间,尤其是专说
这桩事情,就是《般若经》。佛说《般若经》说了二十二年,说法四十九年《般若经》占
二十二年,几乎占全部时间的一半。用这么长的时间,苦口婆心,只有一个目的,帮助我
们看破。看破之后,修行菩提道上就没什么大障碍。菩提道是个什么道?是一个幸福美满
的生活之道。菩提是印度话,意思是觉悟,我们生活在朗然大觉之中,对人、对事、对物
都不会迷惑颠倒,这就叫菩提道。所以菩提道就是生活,就是日常工作,就是对人、对事
、对物一种正常的活动。正常的活动就是菩萨的生活、佛的生活,我们学佛目的也就在此
地。这是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的,不可以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祈求神明保佑我们,
这个观念就错了。
  ‘正己化人’,在功夫上当然首先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宇宙人生观,也就是说对人生的
看法,对我们生活环境的看法,有正确的认识,这是智慧。有了智慧还得要有功夫,功夫
是什么?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功夫,必须要克服。烦恼习气无始劫来养成的,儒
家讲习性,习惯成自然,习性。这个习性很可怕、很麻烦,很不容易断掉。可是要不断掉
,虽理解了也没用处,还是要搞六道轮回,还是要堕三恶道。三恶道怎么去的?是非人我
、贪瞋痴慢,这些观念、这些行为是堕三恶道的业因,我们把这个因素消除、舍掉,这才
不会堕三恶道。可是几个人能消除得了?为什么不能消除?他不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
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他就自自然然生起贪瞋痴慢,自自然然生起自私自利,这个麻烦
可大了!
  所以佛教导我们要做一个转变,这一句话说得好,一定要做一个转变。在功夫上讲要
转恶为善,从哪里转起?从念头上转起,从行为上转起。以往我们念头是为自己,行为都
是为自己,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从今而后我们为别人不为自己。念念为别人想,为社会想
,为一切众生想,世间可怜的人太多了。他们为什么这么可怜?没有人教他,不知道行善
,不知道积德,恶因感受的果报,虽得人身,衣食常常不足,我们看到了要尽心尽力的帮
助他。释迦牟尼佛在世,不但他老人家自己,他的一班学生,不是不能过一点富裕的生活
,他办得到,轻而易举。他是王子出身,国王大臣是他的护法,物质上要什么样的享受,
对他来说都不是困难的事情。他为什么要去托钵?为什么去过那么清苦的生活?没有别的
,无非是想省一口饭,给那些没饭吃的人,帮助他。他是不是真能帮得到?给诸位说,真
能帮到,减损自己的物质受用,帮助那些缺乏的人。这个心我们就没有,那菩萨行当然就
不可能了!先要有这个心,这个心是纯善之心,纯善之行,所以感动天龙善神都护持,一
生当中教化众生才能收到效果。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要有真正的功夫。
  我们今天在物质上的受用,以饮食来讲,三餐饭还不饱,还要以零食来补充,这是什
么原因?这身体是业障身,心有业障,身也有业障。饮食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是最重要的
,我们的生命,身体是一部机器,这个机器不断的在运作,运作需要能量补充,饮食是能
量的补充。业障重的人消耗量大,补充少了他就会生病,他就不能工作;消耗量少的,他
工作一样正常。能源的消耗到底消耗在哪里?学佛的人知道,百分之九十以上,大概总能
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我们常讲胡思乱想。修行人跟一般社会大众比,心地
总比较清净,妄念少,妄念少消耗量就少,所以他补充就少。世尊为我们初学的人示现,
教我们把一切忧虑、牵挂这些烦心的事情放下,因为那都是不必要的,那么你的身心健康
,你的消耗量逐渐就减少。所以一天一餐足够了。这一餐不吃也没有关系,也照样的去运
作,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在经上看到,阿罗汉心非常清净,妄想杂念几乎没有了,他的能量补充,一个星
期托钵一次,也就是一个星期吃一顿饭,他那一顿饭一个星期够了,那个养分足够了。辟
支佛定功更深,比阿罗汉的心还要清净,半个月托一次钵,两个星期吃一顿饭,他够了!
实在讲佛与法身大士,他们要不要饮食?不需要,可以完全断掉的。佛陀在世是示现给我
们做榜样的,要是在他那个身分上他可以完全断掉。完全断掉,我们凡夫看了做不到,那
还得了吗?所以告诉我们,修行人每天吃一餐够了!修清净心重要,禅悦为食,法喜充满
。用禅悦、用法喜来滋养你的身体,用清净心,这是消耗能量最少的,这都是行门上的功
夫。
  这个功夫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锻炼,炼清净心,炼清净行,清净心、清净行没有别的
,放下而已。不相干的事要放下,不相干的念头要断掉,常常保持正念现前,正念就是念
佛,二六时中,时时刻刻心里头只有一句佛号,这是正念。一切众生不知道佛法的殊胜,
不知道念佛的好处,我们以善巧方便帮助他,使他知道念佛的好处,也能够学习效法我们
念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的事说不尽,但是只有一个目的,最后诱导他念佛,这个目的是
纯正的目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目的。所以处事待人接物你要慈悲,要宽宏大量,要认
识大体,决定不能随顺自己的情欲。随顺自己的情欲就是随顺烦恼,你会做错事情,佛家
讲你会造业。
  所以在日常初步功夫,我们要把是非人我淡化掉,断不容易,先把它看淡。尤其是毁
誉,遭到别人毁谤,或者是有人对你的赞叹,毁誉不动心,你的心慢慢就会清净。没有必
要的事情不必要去知道,没有必要接近的人不必去认识。古人说得好,“知事多时烦恼多
,识人多处是非多”,烦恼多、是非多,你的心怎么能清净?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净业就
不能成就。我们希求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早一天亲近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唯一的
条件,“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念这一句佛号,效果在哪里?是用这一句佛号把我们的妄
想分别执著念掉。心里面才有杂念,“阿弥陀佛”提起来,杂念就放下了。果然二六时中
只有一句佛号,妄想杂念不起来,你功夫成就,你往生就有把握,你跟阿弥陀佛就感应道
交;一面念佛,妄念不断,功夫当然不得力。
  有人问,学教也分心,是不是杂念?学教要为自己名闻利养是杂念,学教是为光大佛
法、普度众生那是正念。由此可知,我不是为自己,我为众生破迷开悟,这就是正念现前
。如果为自己名闻利养,那是轮回的念头,讲经说法还是造轮回业,是轮回业里面的善业
,果报在三善道。如果名利心太重,大概三善道都没有分,那到哪里去?恶道里面去享福
去。总之弘法利生是修福,过分重视自己的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畜生道里享
福,饿鬼道里面享福,这个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
  诸位想想,安世高当年他的同学宫亭湖的龙王,畜生道,蛇身。他造的什么业?他是
出家人,明经好施,佛法的道理通达,又喜欢布施,自私自利没放下,托钵托的这一顿饭
大概不太好吃,不中自己的意思,心里面不太舒服,就造这么个业,来生堕畜生身。畜生
,福报大,他明经,他有智慧,所以堕畜生身去做龙王很灵,灵是他有智慧。福报很大,
一千里内的信徒都去拜他,都去供养他,福!他喜欢布施。苦不堪言去当龙王。安世高去
度他,给他讲经说法,劝他回头是岸,安世高传记里头写得很清楚。小小不如意、不满意
,明经好施还要堕三途;我们今天经也不明,也不好施,脾气比他大得多,你将来往哪一
道去,不是很清楚、很明白吗?你决定不如他。所以想想这些事情实在可怕,知道可怕就
回头,就不敢起个恶念,不敢有恶的行为。所以传记多读有好处,能够时时刻刻警策自己
,勉励自己。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05 22:18:00
阿弥陀佛!
作者: dxdx58 (^^)   2017-11-12 18:5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