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489(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11-05 16:29:03
(续:【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下面《安乐集》,依《法句经》里面所说的,“佛言,善知识者”,什么是善知识?
“能说深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
”。这些话真的是有深度,句句都是有深度,说了怎么样?我们听不懂。什么叫空?什么
叫无相?什么叫无愿?《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你身上周边拔不掉
的,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怎么样?放下,真的要提起。最明显的就是念头起随它起
,把念头集中在佛号上,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一扫
而空,这就对了。这是对付烦恼习气的好方法,用经文、经句,用佛号。或者是用,方法
很多,就八万四千法门。决定要觉悟,决定要把烦恼降伏住,正念生起来。读经是正念,
念佛是正念,念菩萨也是正念,养成正念的习惯。
  我们再看下文,“然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这个善知识是佛
陀,这个善知识是菩萨。下面接着告诉我们,“善知识者,是汝父母”,我们菩提道上要
依靠他,“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
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緪绳,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该经复云:
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成中国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菩提是觉,三翻作正,中国意思是正,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阿耨多罗是无上,无上正等正觉是佛所证得的,菩萨跟他接近,还没有真正得到,
是等觉菩萨,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成佛了。
  下面“又《法华经妙庄严王品》”,里面也有这段话,“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
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一句在大乘经里面很多,到处可以看见,
佛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我们通常把它省略掉,叫发菩提心。这句话原本的意思就是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翻成中国的意思。这叫菩提
心,菩提是觉。《法华经》里面说的这个,也是讲到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欲证菩提,当求善友。求友之道应如《圆觉经》所云:末世众
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经示曰,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见之人”。这一段话提
醒我们,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到哪里去找真善知识?如果不是善知识,
他把方向导错了,不是走的菩提正道,很大多数的都是走向三恶道,很麻烦。三恶道里头
最可怕的地狱,诱引我们入地狱道的,太多太多了,到处都看得到;引导我们到三藐三菩
提的,太少了,没看见。这是我们现前的社会,所以我们成就难。首先我们要培养一个,
有能力观察善恶、是非、邪正,要有这个能力,先度自己再帮助别人。如果自己不先干,
你讲给别人听,人家不相信,人家先看你的样子,再听你的说话。
  什么是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什么叫住相?住相就是着相。你所看到的,你记在心上
,你忘不掉,为什么?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明白的人,有善根的人,他知道,所有
现象都是假的,他看到了,看得很清楚,看了怎么样?不放在心上,叫不住相,心上乾乾
净净。住相是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他有取有舍。取舍都错了,为什么?相是假的,不是真
的,你取它干什么?你取不到。舍什么?根本不需要舍,根本就没有,不存在,你舍它干
什么?没有取舍。不生好恶,不会在见色闻声,产生你喜欢它、你讨厌它,没有这个现象
,这都是妄相、都是错误,为什么?你的心被染污,你的心不清净。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些
东西,平等心里头没有高下,是非、高下统统没有,见色闻声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清
净心现前,好,这就是三藐三菩提。
  “何谓正知见?《圆觉大疏》曰:善达觉性,不因修生。抉择无疑,名正知见。”善
达,达是通达,通达什么?觉性。不是修行所生的,觉性是自己本有的,这个要知道。本
有的现在被无明障碍住了,无始无明的烦恼障碍住了,它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妄心阿赖
耶识。觉性就是真如自性,就是真心。记住真心本觉,与修行不相干,不是你修它就有,
不修就没有。但是这些话不能听错,听错麻烦可大了,这是教你有这个智慧、有这个觉性
,晓得它是本有的,只是现在不觉了,现在生烦恼,不生觉性。我们只要断烦恼,不要断
觉性。只要断烦恼,觉性自然现前,觉性现前就是所谓开悟,有大悟,有小悟,有大彻大
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大悟、小悟与觉性统统有关系,就是你的障碍去掉一些了,觉
性现出来了,再去一点,觉性现得大了,就这么个道理。虚妄的、假的不去理它,也不必
去明了,就对了,就正确了。它是假的,你也不需要去着相,也不必去远离,远离也是相
,都是在迷,都不是觉。觉,觉了没事,有事还是不觉,没事是觉悟。这些话要听清楚,
要搞明白,不能够囫囵吞枣。
  觉性,下面写得好,《圆觉大疏》里头这几句话说得好,“善达觉性,不因修生”,
很重要,不因修生;“抉择无疑”,你选择没有疑惑,这叫正知见。“觉性者,性觉妙明
也”。《楞严经》上佛常说,觉性是什么?“性觉妙明”。性是自性,自性本来是觉的、
本来是明的,明上加个妙,告诉你它是自性觉。它这个明不是修来的,自己本有的,只要
障碍去掉了,它就放光,它就遍照大千世界。所以“善能通达本有性觉”,性是觉,觉而
不迷,识是迷而不觉。教下有所谓转识成智,把我们迷而不觉的识,六识,眼耳鼻舌身,
再加个意,这是前面六识;第七,末那,末那是染污;第八,阿赖耶,阿赖耶好像数据库
一样,无量劫来所有你这些妄心里面东西统统装在里头,像仓库一样,装在这里头,它变
成了六道轮回,变成了生死苦海,轮回很难出去,转识成智才能出轮回。
  轮回是妄心变现的,觉性是正知,所以佛教我们,用真心,不要用妄心。什么是真心
?诚意正心儒家讲的,就是佛法讲的真心。修行要在这上下功夫,处处处事待人接物,用
真诚,不用虚妄,这就对了。真诚帮助你正心,帮助你回归到真心。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
,处事待人接物用什么?诚意正心就对了。儒家用这个来修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天下太平。中国传统文化太好了,不能不学,不学不是中国人,
中国人必定要学,哪有不接受圣贤教育的道理!善能,不必人教,无师自通。怎么通法?
放下一切烦恼,放下一切恶业就通。儒跟佛在这方面讲得完全相同,儒家讲格物致知,格
物是什么?放下欲望,致知,智慧出现,都从这下手的。所以下手是相同,成就果报一样
,中国人称圣人,印度人称佛陀,圣人就是佛陀,佛陀就是圣人,是一不是二。我们在这
个地方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走菩提路,看破,放下,意就诚了,心就正了,到意诚心
正就身修了,身心健康,你这一生才能快乐幸福。我们要身心健康,从《大学》、《中庸
》学习,从大乘经典里面学习,好,真的能达到,能满足你的愿望。我看孔子就像佛陀一
样,看佛陀像孔子一样,他们下手处相同,果报也相同。
  “无疑者,于第一义而不动也。心不住相”。第一义这是佛学的名词术语,不好懂,
我们这个资料里头有,诸位可以查查看,第一义,《佛学辞典》也有。第一义是没有起心
没有动念,这个时候如如不动。菩萨所修的,主要就是要到第一义。心不住相。“《大疏
》曰:言心不住相者,离凡夫烦恼境界,若有少法当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
取著,何况世间梦幻境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下一次,我们从“心不
住相”这个地方看起,一O七四页倒数第三行,我们从这学起。
==
念头起随它起,把念头集中在佛号上,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
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念掉,一扫而空,这就对了。这是对付烦恼习气的好方法,
用经文、经句,用佛号。或者是用,方法很多,就八万四千法门。
决定要觉悟,决定要把烦恼降伏住,正念生起来。
读经是正念,念佛是正念,念菩萨也是正念,养成正念的习惯。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05 17:22: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7-11-05 21:4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05 22:09: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7-11-05 23:46:00
阿弥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7-11-06 15:35: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