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黄念祖老居士:净修捷要报恩谈(2)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7-11-05 17:12:09
“庚辰之岁,病中发愿,敬集经文,副以祖意,作为简课,俾授初机。约自他感应于
三业之间,括赞观愿向于一礼之际,妄想不易乘隙,而正念自得现前。需时既少,收效良
多。”
在庚辰的那一年,这个病中就发愿,这是夏老师他自己了。发了一个很大的愿哪,要
很恭敬的来集结一些各种经里头的文句。“副以祖意”,这个就是夏老师的净土宗的特殊
不同之处,就和印光法师也都有所不同。“副以祖意”,把“祖师的意”也结合进来了。
所以现在大家都是说:“你们一学、一念‘净土’,一搞‘禅’哪,就是务外了,就是不
专了。”这也有必要,因为末法众生根器是差了,你一门还学不好,你再多加一门就更学
不好了。但是绝对的“不(是)让你学净土的人,你就不许去碰一碰禅宗”,那就不会有
人“有禅有净土”了;那没有人“有禅有净土”就没有“戴角虎”了;没有“戴角虎”,
所以“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啊。因此夏老师这些就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所以在各种大家都有说法,都有原则(的情况下)。我们对于印光法师没有一点轻慢
之意,但这点跟夏老师相较,两人有点不同。但是印光法师本人对于禅还是很理解的,尤
其是对于蕅益的赞叹,他说:那是佛再作这个注解,也不能超过蕅益。这是大修行人的话
,所以是大祖师的话,我们是很尊敬、很赞叹。但是对于禅这一方面说,跟夏老师的态度
这里有点出入。
夏老师明白(的)就说,我这里头,一方面根据经典,一方面把祖师的、禅宗的这一
些风格、一些精神融会在一起了。“祖师意”呀,所以常常问,“什么是祖师意呀?什么
是西来意呀?”“祖师意、西来意”也就在这个《净修捷要》里面。所以我们读《净修捷
要》,不光是理解了净土宗各种经典的许多精华,而且禅宗的“祖师意”也在里头,因为
集结的时候就结合了“祖师意”。这一点是大家很应当留心的。
那么,作为一个简单的课,拢共(总共)就三十二拜嘛,很简单,没有几篇儿嘛。“
利初机”呀,让初机有得修啊。那么这一个简课的内容是怎么回事儿呢?“约自他感应于
三业之间”,我们修行就是要“感应”啊。“感应”就是我是“自”,佛是“他”,这个
“自”和“他”有了“感应”了,这是最好的事情了。怎么能得到“感应”呢?我们这个
“身”、“口”、“意”,这是我们在作业,这称为“三业”。就在“身”、“口”、“
意”这个三业(里头),人就是在这个“三业”里头啊。可是就在这“三业”里头我们能
够达到“自他感应”啊。你身在礼拜是“身业”,口在念诵是“口业”,意在念经文,“
安住”于经文的奥义之中,你的身口意以这个为“能感”,你就能得到“感应”,得到佛
的加被嘛。“括”就是包括,“括赞观愿向于一礼之际”,这就是“五念法门”。
“五念法门”是“礼拜,第二是赞叹,(然后是)观察、发愿、回向”,这是“五念
法门”。所以“赞观愿向”,把这个“赞叹、观察、发愿、回向”都在这一个“头”里头
。你要就是磕这一个头,可是在之前你就有“一心观礼”,就“观”了;这里头有“赞叹
”的话,“发愿”也在里头,“回向”也在里头。所以世亲菩萨说这个五念的法门,这就
是融会在这个修持里头了,所以称为《五念简课》。
这么做的话,“妄想不易乘隙”呀,妄想抓不著机会,不能钻空子。你没有机会给它
,因为你都一件事接一件事,这一个头磕完了,下面又“一心观礼”了。这里文句文句都
很紧凑,磕完之后,你又是念佛,念佛中还“三称南无阿弥陀佛”,起来又念哪。那“妄
想”没有机会,它没有空子可钻,不能“乘隙而入”啊。“正念自得现前”嘛,妄想不能
乘隙而入,你正念就自然现前嘛,这个就是多么直截了当。“需时既少,收效良多”,这
三十二拜一会儿就做完了,时间很少,而“收效”是非常非常多啊。
“是以付印以来,已历四版,受持获益,先后相望,节时省力,行者称便。”
跟别的相比,所以“先后相望,节时省力”,又节省时间,又省精力。所以在现在,
大家都忙啊、都紧张啊,而且大家都是这个(精力有限)。就是出家人也不闲哪,有的出
家人比我们还忙,他的庙做旅游点了,他这个一早上起来就要把庙打扫干净,然后就是来
了游人,就是糖、香烟头儿、包糖的纸……在一天这条帚扫扫,他说,还什么叫用功?腰
酸腿疼啊,什么都“动弹都动弹不了了”。大家就是忙啊,时间(有限)。所以出家,(
有)人还想出家,我说你到哪去出家去,现在?所以现在就是说,在家也是各种都在忙啊
,美国是中年人的战场,都是在斗啊、在争啊,竞争啊,所以要“专门修持”是很难。就
要有这样儿的法门,简单扼要,效果很高。我们讲效率、高效率,花时间少,效果大,就
是效率高嘛。我们要谋求那个高效率的法门哪。
“行者”都“称便”,所以前前后后很多人修,很多人一直修到九十多岁。我看见一
个人,他还在马路上一边修一边念。他从来不坐车子,几十里他也是走,他在路上一边走
,一边就修这个。一边走,一边……他当然不能磕(头),心里观想着我在磕头。
“果能随文运心,久习纯熟,则于性修不二、境智一如之理,不待研讨,自生信解。
再读《大经》,于净土法门,有如顺水行舟,飏帆迳渡矣。”
这么样的话,你“果能随文运心”,随着这个文,你心就是在这儿随着它(运转),
“心之运转”跟《净修捷要》里头的文一致啊。“久习纯熟”,纯熟了之后,你就对于“
性修不二、境智一如”的道理,不用去研究也自然就能生到“信解”啊。所以“性修不二
、境智一如”,这两句话现在不讲,等到以后要讲,在这文章里头,这很重要啊。你的“
本性”和你现在的“修持”,你本性就是佛,你现在修持,你在做三十二拜,你这个修持
和你的本性是一件事情。而“境”和“智”,你这个境界,观想极乐世界种种的“境界”
和这个“智慧”,和金刚的智慧不是两样儿的。
所以有人就说,《金刚经》跟《阿弥陀经》有个矛盾哪,《金刚经》是一切有相都是
“虚妄”,你看《阿弥陀经》告诉我们又是“黄金为地”,又是这又是那,全是“有相”
,这两个经矛盾哪!这两个经并不矛盾,是你读的人矛盾。“境”和“智”是一如,“境
”就是“智”,这些道理我们在以后都要发挥。那么,这个时候再念《大经》,“于净土
法门,有如顺水行舟,飏帆迳渡矣”,你就在顺水在乘船,也顺风啊,帆也挂起来了,直
接就渡过了。
“但每条均系经文法语,万勿滑口率意,致蹈轻慢。务宜诚敬虔恭,如觐慈光,方合
天亲菩萨四修五念之旨,自能获密益于潜移默运中。如嫌简略,则有《大经五念仪》,行
将脱稿,请益诸方也。适届联合普遍祈祷法会圆满之期,勉循同修善信之请,略题数语,
用志缘起云。”
这底下就不多说了,就再交代一下,说这里头每一条、每一条都是经文哪,不要大意
呀,(要)恭恭敬敬的,就是天亲菩萨“四修五念”。“五念”我们说过了,还有“四修
”。“四修”的意思就是一个是“恭敬修”,我们要很恭敬净土法门,恭敬阿弥陀佛和一
切圣众。第二是“无余修”,你称了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专念阿弥陀佛名号”,也就
是跟这个经中这些如来圣众的名号,不去掺杂其他的,就是“无余修”。(第三)“无间
修”,就是净念相继,没有间断哪。(第四)“长时修”就是以毕命为期,我这一生啊,
到我命终了,我才给它念完啊,这叫“四修”。
“五念”刚才说的那五种。天亲菩萨主张要“四修五念”,这个“四修五念”自然就
获到“密益”了。底下不说了,这个(是)主要的,我们也从这里知道,要修净业,要知
道读《无量寿经》,要知道夏老师会集的《阿弥陀经》啊,种种的。这个里头最简易的呢
,就是《净修捷要》。所以我们今天哪,就开始大家在一起,来共同研究这个内容。
==
(要)恭恭敬敬的,不去掺杂其他的,净念相继,以毕命为期,
礼拜、赞叹、观察、发愿、回向,南无阿弥陀佛。
这就是天亲菩萨的“四修五念”。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1-05 17:23:00
阿弥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7-11-05 20:08: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1-05 22:14: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