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第五十一集) 1999/7/9 香港 档名:19-012-0051
诸位同学,大家好。佛家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教人认识自性。自性就是自己的真心
,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换句话说,真正的自己。这一桩事情认识清楚、搞明白
,这个人就叫做佛,他就成佛,他就证果;证是证明这个事实真相。这桩事情对凡夫来说
,确实有相当的难度。难度的形成,是无量劫来的迷惑,生生世世累积的错觉,没有办法
一下把它舍掉。所以佛祖虽然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我们听了也会点头,也觉得不错
,可是在境界里面依旧转不过来,这就是我们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这一生成就关键的
所在。因此在教学当中,解行决定是并重的。清凉大师说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
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这都是修学过来人的真心话。我们现在修学,问题也就是出在这
个地方。许多人很用功修行,对于教理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依然是迷惑颠倒,自己觉
得修得不错,戒也持得很好,也能够修定,定的功夫也不错,可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依
旧没有放下,所以还是有很大的障碍,清净、平等、觉还是得不到。另外一类的人,在教
理上很认真下功夫去研究,也是相当通达明了,也能够讲得天花乱坠,烦恼习气还是断不
掉,问题在哪里?就是偏在一边。
修行要用中,佛家讲中道。中是什么?中是不偏在任何一边,解行相应,这就是中道
。解帮助行,行帮助解,古人比喻,像鸟有两个翅膀,牠才能飞;车有两个轮,这个车才
能走。一个轮,一个翅膀,飞不动,这个道理很明显。解是什么?我们讲的看破,看破就
是明了。行是什么?行是放下。诸位一定要明了,我们讲持戒也好,持戒是行门,参禅是
行门,念佛是行门,做的是不错,可是烦恼习气没放下,这种行门是表面的,也能得一点
好处,三界有漏的福报。什么叫有漏?因为你烦恼没断,烦恼是漏,你修行功夫里头还夹
杂着烦恼,所以就把它变成福报了。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们,教人着重实质,实质是外表
如法,内心清净,万缘放下,一尘不染,这个功夫要解得透彻才能做到。
因此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解里头有行,解跟行是一桩事情,不
是两桩事情。我们现在麻烦就是把解行分作两桩事情,解里头没有行,行里头没有解。世
尊教学是解中有行,行中有解。行中有解,就是像惠能所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
是行中有解,常生智慧。解中有行是怎么回事情?随文入观,那是解中有行,随着经典,
自己的思想观念就改变了。所以我们读经,经上不只是释迦牟尼佛的思想见解而已,我们
读了,随读随变,心理产生变化,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随文入观。这种方法就是履
行中道。中是因,我们要行中,要效法诸佛菩萨的用中,他们都会用中,中是真心,用真
心,一丝毫都没有偏邪,得的果是和。
我们今天讲六和敬,天天提倡六和敬,为什么大家不和?六和敬挂在口上而做不到,
不知道用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用中,自然就和。第一个见解和了,这是和睦相处最基本的
一个因素,想法看法都一样,那还有什么不好解决的问题。“戒和同修”,当然大家守法
了;“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同均”,轻而易举,都做到了。最难的是什么?是思
想知见,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个看法,这个事情麻烦了,所以后面五种和不起来。
用中,思想就纯正,六和就可以落实。用中是因,六和是果。六和又是因,入了六和
的境界,大家心都平静,和平。人人平等,法法平等,《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
有高下”,不和就决定不平等,和睦才产生平等。平又是因,果是什么?安,平安。你要
想得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你不平,你怎么能得安定?法法平等,法界就安定,你看这是
因果循环的关系。法法平等之后,这又是个因,后面又产生一个效果,乐,这是真正的乐
。佛家教人,教学目标是离苦得乐,所以要真正叫一切众生得乐,前面这四个字一个字都
不能漏,要中、要和、要平、要安,才有真乐。前面四个字没有,现在讲享乐,那个乐是
什么?那个乐是吸毒,是打吗啡,是刺激,哪里是真乐?我们今天看社会很多游乐场所,
年轻人到那里,那是享乐,那是麻醉,是吸毒。精神的麻醉,精神的吸毒,那是找刺激,
哪里是真乐?
真乐是从内心里面流露出来的。真正第一个因素,就是你要懂得用中。什么是中?公
就是中,私就是偏邪。念念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这是中。言语造作,为社会、为人民、
为众生,你用中。《楞严经》上阿难尊者开悟之后,他说“将此深心奉尘刹”,用中。什
么叫将此深心奉尘刹?尘刹就是法界一切众生,奉就是奉事,用现在话是服务。把我的身
,口说法,身做榜样,这是为一切众生服务。心是什么?心里面所思的,心里面所想的,
无非是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为什么这样做法?
佛的教诲完全明白了,真正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整体,就是自己的清净法身。阿
难尊者这两句话,诸位仔细看看,那就是证法身了。不证法身,这个话说不出来,这种念
头、行为不可能发生。唯有证得法身的人,他有这种思想,他有这种行为。他能够这么做
,为法界一切众生献身心来服务,不是佛陀鼓励他的,不是别人劝导他的,自动发心的。
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教学的成就,佛陀教育的成就。佛陀教育的成就就是自动自
发、舍己为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一切众生服务。诸位想想看,世出世间还有
什么教育能跟这个相比?
昨天晚上,我们在《四十华严》里面,这几天跟大家介绍“行愿品”里面,不同的族
群有二十类,二十类这是大数例举,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我们在二十类里面,为什么佛
陀特别拈出来,国王是一类,佛母是一类,太子妃是一类?这个意思好深。社会上各行各
业太多了,他为什么不举其他的,他举出这几种?这几种对世道人心有决定性的影响。世
道的兴衰,众生的苦乐,与这三类的人有密切关系。印光大师这一部《文钞》,自始至终
,可以说篇篇都说到这个问题。君是领导人,各个团体的领导人,各个阶层的领导人,用
国王来代表。在一家,国王就是家长;在学校,国王就是校长;在一个公司,国王就是董
事长。每一个团体里面的领导人,用这个来表法。过去国王称天子,今天小团体里面的领
导人,也是天子的身分。天子是对领导人最尊敬的称呼,不是恭惟,这个称呼是提醒他要
替天行道。
你是天之子,你要替天行道,你要存天心,你要行天道。天心是什么?中国古书里常
讲“天心无私”。你有私心,那是凡夫,那不是天神。中国人对于神是有个定义,大公无
私,这是神。所以神是公平正直,一个人一生公平正直,死后就作神。也有说聪明正直,
这个人作神,聪明是智慧。存天心就是存无私之心,我们前面讲的存忠孝之心,这是天心
。行天道,天道是什么?仁民爱物,以仁慈对待一切人民,以爱心对待一切万物;换句话
说,他能把忠孝落实,这是行天道,这个人称天子。他的心跟天神、跟上帝一样,他的行
为也跟天帝、上帝一样,这称天子,群众的领导人。落实在事相上,那就是他懂得用中,
用和,用平等,用安乐;用安,真正得到乐,社会安全,人民乐利。这是君道,是领导人
,社会领导地位的人,他所行的大道。这是说明忠孝两个字在君道里如何落实,领导人应
该怎样行忠行孝、尽忠尽孝,我们要深明这个道理。
出家人虽然不是居于领导的地位,但是我们职责是教学,我们没有领导社会群众,我
们要教导社会群众,我们要帮助一切大众明了这个道理。个人在个人自己本分上,尽忠尽
孝,行忠行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的身分就是从事于社会教学,而且是义务的
,义务是不求报酬,我们深入社会去劝化、去教导,没有形式。我们细细的思惟观察,世
尊当年在世并没有建学校,也没有教室。释迦牟尼佛上课在哪里?草原、旷野,找个石头
上坐到,学生们围在一圈,这个教学法。学生们明白了、觉悟了,各个人到村庄里教化众
生,你说这个多自在!完全是回归大自然,这是真正的人生。建个房子把自己关起来在里
面,不是味道。房子建得再好,金碧辉煌,总而言之,像监牢狱一样。
想像佛那种生活,与大自然结合在一体,生活在一起,你说那个心胸多么开朗、多么
舒适,一丝毫的拘束都没有。我们要多想想,应当要学习。这种生活,叫人贪瞋痴慢生不
起来;建筑这些宫殿、道场,贪瞋痴慢就生起来了。释迦牟尼佛当年,他为什么不建个道
场?为什么不建房舍?把一切众生贪瞋痴慢那个缘断掉,这个主意好,方法好。我们要觉
悟,要明了,他的做法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做法是错误的。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
到此地。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