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13) (补充:戒禁取)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7-10-18 22:05:51
: 注1:《杂阿含经》:“世尊告诸比丘:……三结尽,得须陀洹(初果住之智/见地)。”
: 注2:《大般若经》:
: “由(加行道世第一法入见道位)无间定起解脱知见(见道根本定智无间道正对治遍
: 计我执烦恼),由解脱知见永断三结(见道根本定智解脱道获得断除遍计烦恼的灭谛),
: 所谓萨迦耶见、戒禁取、疑,永断此三结故得预流果(初果须陀洹/初果住之智/见地)
───────────────────────────────────────
■ 补充——戒禁取
摘自《阿毘达磨俱舍论自释》/洛桑却佩格西教授/廖本圣老师翻译
转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若动机为缘现世自身的安乐,所造之“引业”多半为不善业,这种不善的“引业
”主要是让来生(不一定是下一世)投生恶趣,即使在这种动机下造的善业,其善业力量
也很微弱,这种善业只能成为将来不管投生善趣或恶趣中之“满业”而已。
缘著现世安乐为动机所造的善业只能构成满业,不会成为投生善趣的引业。因为在只
缘著自己现世安乐的动机下造业时,此过程当中,造作不善业时的力量很强,故不善业会
成为“引业”,相对来说,造作善业时的力量较弱,这时候善业不会成为引业的体性,而
只能成为“满业”的体性。
“引业”与“满业”的界限,主要看其“加行、正行、结行”是否圆满,如果这三个
都圆满,则此业成为“引业”,若不俱足,则此业成为“满业”。
譬如一个人布施,这个布施要成为引业比较困难,因为要俱足刚提到的三方面,故而
多半只能成为满业而已;但如果一个人完全不为自己而去救助他人,舍身为人,这样没有
想到自己,只是全心全意去帮助别人,这样的业会成为引业,这种情况不一定发生在佛教
徒身上,很多非佛教徒也会舍身为人,都没有想到自己,这种护生的业可能就会形成引业。
主要是看“加行、正行、结行”有没有俱足,或看业的力量大小,业的力量大成为引
业,业的力量比较弱成为满业。大约的界限如此。
缘现世安乐的动机而造的业,多半为不善业,而且此不善业多半会成为引业,原因是
:善业与不善业当中,善业要俱足“加行、正行、结行”这三方面比较难,但是不善业要
俱足这三方面很容易。主要是这三方面容不容易俱足的差别。
问:假设一个人,居士的五戒他都有持守,但他又不信来世的话,那他造的持守居士
五戒的业,会不会成为引业?
答:如果不相信来世的话,应该不是佛教徒,不是佛教徒我们就不能说他守五戒,守
五戒是在皈依三宝之后。
举例来说,如果是一个顺世外道,他不相信来世,通常这样的人要守五戒也很困难,
只能说他可能会守不杀生戒,应该不会去守不邪婬戒,因为在顺世外道的典籍中鼓励主张
行婬,因此对一个顺世外道而言要守佛教的五戒很困难。
假设他有持守不杀生戒,而如果是以利他心来持守,则守不杀生的善业会成为引业,
但若没有以利他的想法为动机,而只是以愚昧的状态去奉行不杀生,这个善只能成为满业
,不能成为引业。
讲到居士五戒,一定是佛教的,而且是在皈依三宝的基础上才有的。
以印度的外道来说,不承认前后世者为顺世论,是断见论者。除了顺世外道的其他外
道,都是承认有前后世。
假设前例是指顺世外道除外的其他外道,他们也有所谓断除五种所断的情况,类似我
们讲的居士五戒,如果是以属于常见论者的外道来说,他们断除五种所断而成为的善业,
是可以成为引业,可以让主张常见的外道来世投生人趣、天趣、乃至有顶(无色界的非想
非非想天),只是没有办法证得解脱及佛的一切相智。因为其动机为来世安乐的缘故,以
此动机断五种所断可以成为引业。
若是顺世外道,因为其教主接受邪婬,他们的教主在造论的时候承认邪婬,所以对顺
世外道来说没有不邪婬这种情况。而如果他们是为了利益他人,而行护生持守不杀生的话
,如果力量很强是可以成为投生善趣的引业,但如果这个护生只是愚昧的关系,没有特别
强的动机,那这种善业力量相对没那么强,这会变成满业。
假设一个人,不信三宝、不信佛法也对佛法不了解,但在偶然的机缘,例如遇到有人
生命有危难的时候,他于过去生的习气现行,而对此有生命危难之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
起很强的悲心,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去救助,因为这个力量很强,所以他去救人的这个业是
善的引业。
但是因为平时不相信三宝,也不相信和了解佛法,平常也造了很多不好的业,所以没
能力让过去这些恶业转为轻微,也不知道要用佛教的四力忏悔,去让过去造的恶业净化。
因此对这个人而言,有善的引业,但是恶业还是很多。
一般人可能大多是这种情况,虽然有突然间遇到缘而生起很强的悲心去造善的引业,
但没有办法让造善的引业成为习性,而平常的习性多与恶相应,也不懂佛法,没办法让恶
业转轻或净化。
综合以上,即使学习外道教法的人,还是可以造善的能引业,即使顺世外道都能造善
的引业了,更何况其他常见论者的外道。不相信佛法的人也是有机会造善的引业,不一定
只有学佛者才能造善的引业,如果说只有学佛者才能造善的引业,则有太过的过失;非学
佛者或者外道也是有造善的引业的情况。....
....十二缘起支,后后缘前前因,目前讲到爱、取支。取有四取:欲取、见取、戒禁
取、我语取。“取”指贪著,只是所缘的贪著不同。“欲取”针对五欲,缘五欲:色声香
味触,产生贪著;“见取”指六十二种颠倒见,以这六十二种颠倒见为缘产生贪著;“戒
禁取”,以戒禁为缘产生贪著;“我语取”,以我语为缘产生贪著。
“戒谓远离(藏文:断除)恶戒”,佛教戒律有居士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沙弥
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等;居士戒有五个所断,八关斋戒有八个所断,沙弥戒与沙弥尼
戒各有三十六个所断,比丘有两百五十三条所断、比丘尼有三百六十四条所断。造的罪体
性是无记者不算犯戒,造的罪体性是不善者为犯戒,犯戒即此处所讲之恶戒,远离恶戒即
断除恶戒,恶戒指体性为不善者。
“戒禁取”:以戒为所缘,禁指狗牛猪等行为,采取狗牛猪等行为过生活;以远离恶
戒与狗牛猪等的生活行为作为所缘,而对这两种情况起贪著。
古代印度许多宗教是由创立者个人的言论,而让很多追随者相信照着他的话去做,很
多教派是如此形成。
例如有的宗教祖师认为,只要采取譬如狗牛猪等行为模式过生活,来生就能得到人天
善趣,他的追随者就跟着如此去做。又例如裸形派,其创立者说只要裸体,能够在天冷的
时候裸著身体,或者在很冷的水中沐浴,就能把罪业洗净,他的追随者也就如此相信去做
。这些就是所谓的“禁”,把这个“禁”当作成最高的,“禁取”:贪著此种生活模式为
最高。
有些宗教会宰杀牲畜作为呈献造物者的供品,以牺牲作为供品供养造物者。在古代甚
至有以偷盗符合某些宗教他们认为的法,这样的宗教认为造物者当初是让每一位有情享有
平等受用的权利,但是在世间贫富不均,所以贫穷的人去跟富有的人取他该有的东西,这
是没有过失的,而且这种行为会让造物者感到高兴,不认为不予取是种过失,反而认为这
是贫穷之人应得的。
对于颠倒的这些宗教,他们所说的这种戒律或是禁行,认为是最好的话,就是此处所
说之戒禁取。
佛世尊的教法,是在很多印度外道之后才弘扬于世,佛陀的教法弘扬的时候,佛陀一
再告诫追随者要作思惟观察,经过思惟观察之后,没有伤害、没有过失的才能接受。佛陀
经常提到:“诸比丘或诸智者,应该像烧、切、磨金一般去观察教法,不应该讲这教法的
是佛世尊就去接受,应该经过思惟观察之后,没有任何过失才去接受。”
佛会讲这番话主要是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许多颠倒的法出现于世,所以一再告诫他的
追随者,要去观察、要去思惟,连佛本身讲的也要观察思惟。
“禁谓狗牛等禁,如诸离系”离系执;藏文:到处遍游的外道,“及婆罗门”,俱舍
论第四品的解释有提到此婆罗门,主要指前面提过的主张偷盗没有过失的婆罗门;一般说
偷盗的动机有贪、瞋、痴,这里的偷盗以愚痴为动机。
“播输钵多”,家畜的拥有者,“般利伐罗勺迦等,异类外道,受持种种露形拔发,
披乌鹿皮,持髻涂灰,执三杖,剪须发等无义苦行。”....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7-10-19 10:15: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