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第四十六集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7-10-16 15:54:50
太上感应篇  (第四十六集)  1999/7/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
19-012-0046
  诸位同学,大家好。这几天我们都在谈“忠孝”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实在说认识的人
并不多,能够真正体会到这两个字所表的义趣的人就愈来愈少。我们也是限于时间,只能
做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这么一个简单的提示,诸位如果能够细心去体会,这两个字包括
了一切佛法。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甚至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切
法都不能超越这两个字。孝是讲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体相,忠是讲它的大用,要以《华严
经》的经题来说,孝这个字就是经题上的“大方广”,忠这一个字就是“佛华严”,孝是
大方广,忠就是佛华严。所以它的含义无尽的深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释迦牟尼佛四十
九年所说一大藏教的经典,就是这两个字的详细发挥。忠孝两个字做圆满了,就是无上菩
提,就是如来究竟的果地。个人成圣成贤,家庭和合,社会安详,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
,离开这两个字都做不到。所以这两个字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
  古人说,“一家仁,一国仁”,仁是仁爱之人,仁这个字也是会意,是什么意思?仁
爱就是众生。所以这个字的显示是二人,不是一人,有我还有别人,自他是一体,自他不
二,这是仁表的意思。宗门有一句话说,“识得一,万事毕”,佛法常说“入不二法门”
,真正识得一、入不二法门,这个人才是仁者。佛家称人称为仁者,这个称呼是极为尊敬
,佛在经典里面称菩萨为仁者。我们从字面上来看,仁慈的人,只有菩萨才是慈悲为本,
方便为门。我们要一家都做到仁爱,诸位要知道,仁爱比亲爱意思又不一样。亲爱是从情
上建立的,感情深厚;仁爱是从理上建立的,知道什么?自他不二,万法一体,那个爱心
是从理上、从心性里面流露出来,那是真爱,永恒不变。别人爱我,我也爱他;别人不爱
我,我还是爱他。别人以善心对我,我以善心对他;他以不善心对我,我还是以善心对他
,那是菩萨,那是仁爱,不是通常讲的亲爱能够相比的。
  情是多变的,所以从情生出来的爱心是无常的,爱会变成怨,会变成恨。这些事情,
我想诸位同修都很容易了解,现在社会上大家看看就知道,有多少人初结合的时候好朋友
,男女结合的时候恩爱变成夫妻,但是没多久离婚了,变成冤家,变成对头,朋友变成敌
人,太多了。什么原因?那个恩爱结合是感情的,表面看的是不错,里面问题复杂,所以
它不是恒久的。佛菩萨那个爱心是永恒的、不变的,为什么?表里一如,表是平等的,内
是清净的,没有问题。这是我们的自性,这才是我们本来面目,学佛无非是恢复自性,恢
复本来面目而已。今天世界不平,人心不平,我心平,我的世界平,以我的平等心、平等
观、清净法界,入众生法界,得大自在,《华严》说的“无障碍的法界”。这完全在个人
的修养,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仁慈的一生。诸位想想,这是多么幸福、多么圆满,人生的
意义、价值就在此地。
  我说一生,这是随俗说,如果真实说,那是永恒的。生命是永恒的,世间人迷惑,以
为有生死,明白人知道没有生死。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生死是转变,因与果的转变。转
变是必然的、是肯定的,所有一切万物都在变,哪一法不变?除了真性之外,都在变。而
且你要晓得,刹那在变,刹那不住,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又变成果,永远在循环不
住。你能够觉察到这个真相,生死就了了。佛家常讲“了生死”,了是明了,对于生死这
个事实真相你彻底明了了。明了的人转变自在。我们佛法有说乘愿再来,愿力受身,诸佛
菩萨应化世间,那个转变是自在的。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这转变的事实,在这里
面打妄想,起分别、起执著,分别执著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愈转就愈不善,
愈转愈不好,不会转。这是说生死流转的一个事相。
  这几天也许诸位同修从电脑里面看到,外国人讲我们这个世界灾难的讯息,有很多同
修看了之后,这心里面慌张,无所适从,来问我。我告诉他,如果世间真的会有这么大的
灾难,你相不相信有许多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中国?在世界亦复如是。最近的一位,我们知
道,印光大师是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有没有给我们透过这个讯息?有,《文钞
》里面说得太多了,说有很严重、很大的灾难。这灾难有没有救?有救。他老人家教给我
们《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能够依照这三本书去修行,断一切恶,修
一切善,从这个基础上老实念佛,这个灾难就化解了。为什么能化解?佛在经上说,“依
报随着正报转”,我们曾经读过,“一切法从心想生”。人心天天想恶事,天天造恶行,
感召得来的就是灾难。如果从心地里面把恶断掉,想善的、想好的,我们最近几年提倡四
好,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做好人,劫难就转过来。
  为什么不肯学好?学好从哪里学起?从不自欺,不欺人开始。如果还是自欺欺人,你
所做的都是假的,你这个劫难转不过来。所以我常劝人,佛教给我们要破四相。破四相并
不是对于高级修行人说的,诸位在《金刚经》上仔细去看,小乘须陀洹就离四相,“无我
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须陀洹就开始了。须陀洹他自己不以为他自己证得
须陀洹,这就是离四相。我们对于我、人、众生、寿者有这样坚固的执著分别,佛法的门
都入不进去。初果是入门,要是像学校念书一样,小学一年级,才入学。大乘法里面,五
十一个菩萨次第,是初信位的菩萨。四相要不舍离,初信位的菩萨你都不够格,你学佛学
得再好也不过是名字位中,有名无实。从前李炳老常讲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
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为什么?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轮回业。学的是佛法,讲的
是佛法,造的是轮回业,有什么用处?
  为什么我们转不过来?我们自己的罪业太重,无量劫来烦恼习气断不掉,表面上做得
好像布施、持戒、忍辱,像那个样子,里面心里像大火一样、猛火一样,不是平静的。佛
法的殊胜,殊胜在内部功夫做起,它叫内学。烦恼火,怎么样能够把它熄掉,化为清凉?
智慧。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般若用了二十二年。唯有真实智慧,才能做到真诚
、清净、平等、觉悟、慈悲;没有真实智慧,纵然做到,那是外表,那是一个假相,不是
真实的。假相虽然也可爱,早晚会被人揭穿,你自己不能修行证果,那是伪装的、是仿冒
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你就晓得,决定不能离开戒定慧。戒,印光大师给我们提示,最
浅显的、最基本的,五戒十善,不能不做到,五戒十善就能改造命运,就能够消除劫难。
如果想成佛,如果想出离六道轮回,想证圣果,那个基础就是净业三福。所以眼前虽然有
众多的灾难,只要真正努力去学五戒十善,这个灾难就能避免。
  所以印光大师一生就提倡这桩事情,五戒十善,老实念佛。你们看看他老人家一生,
做的是什么?他的口号是十六个字,他真做到,“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
净土”,印光大师一生就这十六个字,真做到,做得圆圆满满。敦伦尽分就是忠孝两个字
,伦是伦常,敦是和睦,一家和,一国和,一个世界和合,尽我们自己的本分。我们自己
是个什么身分,是在什么工作岗位,要把自己的职责做到尽善尽美,这是尽分。我们现在
是出家人的身分,出家人应该做什么事情?要学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言行要给一切众生
做好榜样,做真诚的榜样,做清净、平等、觉的榜样,做慈悲的榜样,做看破、放下的榜
样,做自在、随缘的榜样,做老实念佛的榜样,这是出家人的本分。
  对于僧团真诚的恭敬赞叹,古德常说,“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彼此互相恭敬
,互相赞叹,一团和睦,佛法就兴。不但我们这一个团体我们要和睦、要尊敬、要赞叹,
扩大到这个世间、这个社会所有一切的团体,我们都要尊重、都要赞叹,和睦相处,互助
合作。有些人说不容易做到,我跟他说不难做到,只要你真正做了三桩事情,这个事情就
做到。第一个是真诚至善之心,真诚的善心;第二个是真实的爱心;第三个是无私、无条
件的供养布施。你只要把这三桩事情做到,天下太平,连妖魔鬼怪都和合。中国谚语常讲
“仁者无敌”,你想想这句话,仁在佛法讲是慈悲,大慈悲的人。什么叫无敌?心里头没
有敌人。这个意思说大慈悲的人,能够融合不同的族群,能够融合一切众生,这才是把忠
孝做圆满,真正是尽忠行孝。这个本子里面注解很多,注得非常之长,非常的详细,这一
段我就讲到此地。注子希望诸位同修自己去看,你们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来问,这两个字我
就不多讲了。
...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7-10-16 16:54: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