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ensfill (undo)》之铭言:
: 尸罗(戒)的自性是“思惟断除伤害有情的思”。尸罗即持戒,依于别解脱戒的基础
: ,菩萨戒分为三种(三聚净戒):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 觉得很困难, 特别是思维断除伤害有情的思
请参考《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尸罗(持戒)波罗蜜〉章节,科判一:{尸罗自性}
CBETA B10, No.0067 《菩提道次第广论》第11卷〈上士道.尸罗波罗蜜〉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_011
寅二、学习持戒
第二、尸罗波罗蜜多。分五:一、尸罗自性;二、趣入修习尸罗方便;三、尸罗差别;
四、修尸罗时应如何行;五、此等摄义。 今初
卯一、尸罗自性
【从损害他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心即是尸罗。由修此心增进圆满,即是尸罗
波罗蜜多。非由安立诸外有情悉离损恼,为满尸罗波罗蜜多。若不尔者,现诸有情未离损
恼,过去诸佛尸罗波罗蜜多应未圆满,亦不能导此诸有情往离损害诸方所故。是故其外一
切有情与诸损害随离不离,自相续上有离损他能断之心,修此即是受行尸罗。《入行论》
云:“鱼等有何处,驱彼令不杀,由得能断心,说为尸罗度。”(注)】
(注:《入菩萨行论释.佛子正道》第五品〈护正知〉(第11颂)(如性法师译):“
特以修习正念正知作为清净守护诸善法之方便而说学戒之理分二……。…‘遣鱼往何处,
方能不遭伤?由得能断心,说为持戒度。’…故由串习能断欲害他或不予取等意乐之心,
获得圆满,此为圆满其持戒度,如经中说:‘何为持戒波罗蜜多?谓断害他之心。’”)
【戒虽有三(菩萨三聚净戒:1)律仪戒、2)摄善法戒、3)饶益有情戒),此约律仪尸
罗增上,说为断心,此复若具等起增上,断十不善是十能断。若就自性增上,断七不善是
七能断,身、语业性。《入中论疏》云:“此由不忍诸烦恼故,不生恶故,又由心中息忧
悔火清凉性故,是安乐因,为诸善士所习近故,名为尸罗。此以七种能断为相,无贪、无
瞋、正见三法为其等起,故具等起尸罗增上说十业道。”】
卯二、趣入修习尸罗方便者。.....
───────────────────────────────────────
释义:
转自:道次世界网站
http://www.lamrimworld.org/
到此,已讲解完毕布施度,接着,讲解持戒度。
请看第281页,“第二尸罗波罗蜜多分五:一尸罗自性,二趣入修习尸罗方便,三尸
罗差别,四修尸罗时应如何行,五此等摄义。今初。”
请看文,“从损害他及其根本,令意厌舍,此能断(之)心即是尸罗。由修此心增进圆
满,即是尸罗波罗蜜多。非由安立,诸外有情悉离损恼,为满尸罗波罗蜜多。”
(注:第二,尸罗波罗蜜多分五:①尸罗自性;②趣入修习尸罗方便;③尸罗差别;
④修尸罗时应如何行;⑤此等摄义。
①尸罗之自性:让心厌舍身语损害他人以及损他的意乐,此能断舍损害他人的心即是
尸罗(持戒)。
“损他”指身语;“根本”指意乐。所厌舍之境,即损害他人的身语行为,以及发起
损害他人行为的根本—损他意乐。此处“令意厌舍”是关键字,若无令意厌舍,则相续中
生不起以能断损害之心为体性的尸罗。)
这是尸罗自性。尸罗就是断除(损害)之思﹑断心(断离损害的能断心)。由修持断思(
断除损害之心)圆满尸罗波罗蜜多。“非由安立诸外有情悉离损恼,为满尸罗波罗蜜多。
”由内心不断修持而达圆满尸罗波罗蜜多,不由安置一切有情远离一切损恼才称为圆满尸
罗波罗蜜多,原因是什么?
请看文,“若不尔者,现诸有情未离损恼,过去诸佛尸罗波罗蜜多应未圆满,亦不能
导此诸有情,往离损害诸方所故。”
“若不尔者”,意即若不观待于内心不断修持而达圆满尸罗波罗蜜多,而由安置外在
的一切有情远离一切损恼,才是圆满尸罗波罗蜜多的话,现在仍可亲见到有众多有情尚未
离诸损恼,那么,过去诸佛尸罗波罗蜜多岂未圆满?不,过去诸佛皆已圆满尸罗波罗蜜多
,故并非观待于一切有情皆离损恼。若需观待一切有情悉离损恼,那么,过去诸佛将不能
导此有情前往离损害之方所,也就是过去诸佛的尸罗波罗蜜多将不能圆满。
我们也常常会误解:要圆满布施波罗蜜多及尸罗波罗蜜多,必须要布施给一切众生及
对他们没有损害,这样才算圆满布施波罗蜜多及持戒波罗蜜多。所以,我们会觉得不能圆
满布施波罗蜜多及持戒波罗蜜多,因为众生是那么多,要怎样才能布施圆满呢?
若心里有这样的想法,就会有点害怕,也会生起疑问,觉得自己不能圆满布施波罗蜜
多。要了解圆满布施波罗蜜多跟布施给一切众生是不同的两回事,主要是从内心的心力去
判断的,并不是外面的行为有没有实际去布施。比如密勒日巴尊者圆满了布施波罗蜜多,
但是,他并没有实际的布施,因为他自己并没有东西可布施给众生,所以,不可因为这样
就说他没有圆满布施波罗蜜多,他的心力已经达到圆满了,这样就算是圆满了布施波罗蜜
多。所以,大家不用担心现在没有东西可布施,而要害怕无法圆满布施波罗蜜多。
布施波罗蜜多及尸罗波罗蜜多的安立并不在于外在的行为,而在于内在的思惟。布施
波罗蜜多是否圆满,是观待于内在施舍的思惟力圆不圆满(注),尸罗波罗蜜多是否圆满,
是观待于内在的不伤害思惟力圆不圆满。
(注:《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云何施自性?谓诸菩萨不顾自身一切资具,所
有无贪俱生之思,及此所发能舍施物身语二业。”
《瑜伽师地论》说:“什么是布施度的自性?诸菩萨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切资生器具
,这样的一切随同无贪念而生起的思惟,以及由这样的思惟,所发起能施舍物的身业和语
业。”也就是说,与无贪相应的善舍思心所,以及由这种心念引发出来的身业与语业。
任何一个心,必定伴随五遍行心所,五遍行心所中主要以“思心所”推动心王造业;
“思心所”是造业的关键,布施体性中,善能施舍的“思心所”与“无贪”相应。“无贪
”心所是《心类学》提到的“十一善心所”之一。
“思”是五遍行之一,“五遍行”是:“作意、触、受、想、思”。凡是心王皆有五
遍行心所伴随着。布施体性中的思心所是什么?是与无贪相应的善心所。无贪之境是什么
?是不顾念自己的身躯、财物资具。
布施之体性是:1)与无贪相应的善舍思心所(缘取“我想要布施”这个行相的思),
2)以及由此思心所引发起的身语二业。
思心所的工作是什么?有各种不同的思心所,有布施的思心所,有持戒的思心所,有
忍辱的思心所…,也有不善业的思心所。思心所会造作各种不同的业。
五遍行的次第是:第一“作意”生起后,第二“触”会接触到好坏对境,第三生起好
坏的觉“受”,第四生起确定它是好坏之“想”,第五于前已肯定好坏的对境,对好的会
生起欲得之“思”,对不好的会生起欲弃之“思”,思生起后业就开始了。
思心所有各种好坏不同的种类,思心所需要有与它相应的支撑,所以有“五相应”:
“所依、所缘、行相、时间、体性”。
谈到布施体性时,提到的思心所需要怎样的相应支撑呢?需要“无贪善心所”的支撑
。《摄类学》讲到相应因,相应因是“会影响”的意思,伴友会影响,所以,思心所会是
好或坏,旁边的伴友也会影响到,跟它一起的伴友就是相应。此处所讲思心所的伴友(相
应)是“无贪”的善心所,有无贪善心所相应俱生之思(我要布施),就是布施。
不管是布施或持戒、安忍、精进等四个都是思心所,它是怎样变成布施、持戒、安忍
或精进?所依靠的就是伴友(相应)的影响。
“无贪俱生之思”的要点是“善舍思”,“善舍思及此发起的身语诸业”是布施的自
性。布施分为两部分,一是善舍思,一是身语诸业,二者以何者为主?以善舍思为主。)
请看文,“是故其外一切有情与诸损害随离不离,自相续上有离损他能断之心,修此
即是受行尸罗。《入行论》云:‘鱼等有何处,驱彼令不杀,由得能断心,说为尸罗度。
’戒虽有三,此约律仪尸罗增上,说为断心,”
所以,不在于外在的一切有情离未离诸损害,主要是自己的心续有无断离损害的能断
心,这样修持就是修行尸罗。尸罗波罗蜜多圆不圆满主要在于内在的能断心圆不圆满。
至尊仁波切安立尸罗自性时,讲到“此能断心即是尸罗”。尸罗即持戒,分为三种:
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至尊仁波切如此安立尸罗自性是依律仪戒而立,故尸罗
自性是能断之思。
《俱舍论》讲到51心所,其中的十地法:五遍行和五别境,思心所在五遍行中;五遍
行是:作意﹑触﹑受﹑想﹑思。五遍行是同时生起,但就依附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些前后
差别,首先,1 作意,之后,2 触﹑3 受﹑4 想﹑5 思。思在想之后生起。想已肯定对境
,思是再次思惟。作意像是苏醒过来,之后接触到对境,触之后感受判断好坏,判断后,
好的就追求,坏的就远离。
中文说“断心”(断离损害的能断心),应该是“断思”才对,因为它是思心所。“思
”是“业”。断思是见到损害他者的过患,从内心远远抛弃损害的思惟。所以,断思是要
想的,若什么都不想,不能算是断思。观损害他的过失,于此想厌离之思惟,思心所是一
再思惟。
请看文,“此复若具等起增上,断十不善是十能断,若就自性增上,断七不善是七能
断,身语业性。”
要断的是损害他的等起(意乐、动机)。就具等起而言,有十种断除不善的断思。断十
不善就是十能断。就自性而言,有七种断除身语不善的断思。由观过失处生起断思,有二
,1 由观具等起的过失生起断思,2 由观身语行为的过失生起断思,如观杀﹑盗﹑淫﹑妄
语﹑两舌﹑粗恶语﹑绮语的过失,生起要远远抛弃之断思。就自性增上而言,有七种身语
的断思,就具等起增上而言,有十种断思。所以,断思有十种或七种。
下面讲到其能立因:
请看文,“入中论疏云:‘此由不忍诸烦恼故,不生恶故,又由心中息忧悔火,清凉
性故,是安乐因,为诸善士所习近故,名为尸罗。’”
名为尸罗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第一“为诸善士所习近”故。为何诸善士习近?“此
由不忍诸烦恼故,不生恶故,又由心中息忧悔火,清凉性故”,这是第二个原因,第三个
原因是无苦的安乐因,所以诸善士习近。诸善士习近就称为尸罗。
请看文,“‘此以七种能断为相,无贪、无瞋、正见三法为其等起,故具等起尸罗增
上说十善业。’”等起是无贪心﹑无瞋﹑正见,具等起的尸罗有十种善业。
(注:三十七道品中的“四正断”,包含有持戒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