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净土圣贤录.初编》:往生比丘第三(66)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7-29 20:14:59
宋‧遵式
遵式,字知白,(浙江)台州宁海叶氏子也。母梦咽明珠而生式。稍长,往东掖山,依
义全师出家,勤苦自厉(鞭策)。初学律部,继(接着)入国清寺,燃指普贤像前,誓传天台
教法。(北宋太宗)雍熙初(西元984年) ,往(浙江)四明(山)宝云寺,事(奉侍)义通法师,
常行方等三昧,积劳呕血,两足皮裂,以死自誓。忽见观音垂手指其口,引出数虫,又指
端(指尖)出甘露灌之。觉身心清凉,所患(病苦)顿失。已而(接着)顶高寸许,声如洪钟,
慧辩无碍。
通(义通法师)示寂,式反天台。(北宋太宗)淳化元年(西元990年) ,居宝云(寺)。
(北宋太宗)至道二年(西元996年),(集)结缁素(僧俗二众)专修净业,作〈誓生西方记〉。
(北宋真宗)咸平中(西元998~1003年),归东掖,建精舍,率众修念佛三昧。(北宋真宗)祥
符七年(西元1014年),应杭(州)人请,主昭庆寺。寻(不久)赴苏州,讲经开元寺。复反杭
,主灵山(寺)。王钦若判(出任)杭州,奏(恢)复天竺寺旧名,赐式号“慈云”。式尝以天
台智者(大师)放生故事语(告诉)钦若,钦若因奏请以西湖为放生池,报可。
先后依经撰集(撰写会集)诸忏法,圆融(融摄)三观(之旨),以净土为归。又因知府马
亮问道(佛法),述《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其〈决疑门〉略云:
(1)
佛法有二,一者小乘不了义法,二者大乘了义法。大乘中,复有了义不了义。今谈净
土,唯是大乘了义中了义之法也。此教(净土法门)诠旨(理论要旨),圆融因果 (圆满涵盖
了佛法甚深因果道理,即念佛成佛) ,顿足(直捷圆具)佛法之妙。经(《法华经》)云:“
十方谛求,更无余乘。”惟一佛乘,斯之谓与(就是在说净土法门了吧)?
(2)
是则十方净秽,卷怀(含藏)同在于刹那(一念)。一念色心(识心),(即能)罗列徧周于
法界(现一切法界)。并(且)天真(自性)本具,非缘起新成(非因缘所生)。一念既然(既如此
),一尘(物质)亦尔。故能一一尘中(具足)一切刹,一一心中(具足)一切心。
一一心尘(心与万法)复(又)互周(互相含摄),重重无尽无障碍。一时顿现(刹那齐现)
非隐显(非隐又非显),一切圆成(圆满成就)无胜劣。
我心既然,生佛体等(众生与佛之自性亦然)。此则回神亿刹(回向求生遥远净土),实
生于自己心中;孕质(托生)九莲(九品莲花),岂逃乎刹那际内(一念之间)。
(3)
信此圆谈(圆顿教法),则事无不达(通达)。昧(不明)斯至理,则触类皆迷(不明白)。
故(《观无量寿佛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乃至“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
今但直决(当下摒除)疑情(怀疑妄想),令知净土百宝庄严、九品因果,竝在众生介尔
(微细)心(念)中。理性(对净土理论和体性)具足(彻底明了),方得往生事用(才能对往生
有帮助),随愿自然(成就)。免信常流(不可妄信凡夫流俗所言),执(著)此非(批评)彼。
其行愿门,文多不载。
(待续)
==
重点:
(1)净土法门是大乘了义中之了义,是究竟成佛的法门。
(2)自性本自具足万法、能生万法,故净土与佛,亦是一心所生所现。
(3)“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7-30 12:04:00
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8-01 11:19:00
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8-01 13:07: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