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临终关怀 (有关戒律-劝死)

楼主: smallkelp (小海带)   2016-07-29 14:32:08
【上座部佛教的助念须知】
摘录自 玛欣德长老开示
在《比库巴帝摩卡》巴拉基咖第三里面,佛陀这样说:
  “若比库故意夺取人命,或为其寻找并持来杀具,或赞叹死的美好,或劝勉死:‘喂!男子!为什么如此恶苦地活着?死比活着更好。’如此之心意、心思惟,以各种方法赞叹死的美好,或劝勉死,这也巴拉基咖,不共住。”
  这是《比库巴帝摩卡》巴拉基咖的第三条。在《四分律》里面的波罗夷第三条也是这么样说的:“若比丘故断人命,持刀予人,叹誉死,快劝死:‘咄!男子!用此恶活为宁死不生。’作如是心思惟,种种方便叹誉死,快劝死,是比丘波罗夷不共住。”那不适当的临终关怀是赞叹死亡的美好。
  什么是赞叹死亡的美好呢?就是说死了能够往生到善趣,这是属于赞叹死亡的美好。这其实也是属于一种障碍,为什么呢?在律藏里面讲到了有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位在家居士,经常行善,做了很多的功德、善业。有一天他病得很严重,就快临终了,当时就有几位比库去看望他。然后,那些比库就对这位居士说:“你今生已造了很多的功德,有布施有持戒,所以你不要怕死,你死了能够投生到天界。你投生到天界呢,会得到很殊胜的享乐,因为你今生造了很多的功德,所以你死了,必定会投生到天界。而且天界的生活是很殊胜的,天界的生命是很高的,你不要再贪著于
人间的生命了,你投生到天界去。”结果那位居士听了之后,就开始不吃药,开始就吃那些很粗的食物。因为他想要投生到天界,听了这些尊者、这些比库们的劝告,结果就死了。这个居士死了之后,那些比库很懊恼、后悔:“啊!这个会不会已经破了戒?”于是他们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佛陀。佛陀说:“你们已经破了戒,巴拉基咖(波罗夷;今生将无法证得禅那或道果)。”这就是赞叹死亡的美好,或者说翻译成‘叹誉死’,就是赞叹死了之后能够投生到善趣。
  第二是劝勉死或者称为快劝死,是鼓励放弃生命。鼓励放弃生命也是一种杀人的方法。我们在这里讲到:“或赞叹死的美好,或劝勉死:‘喂!男子!为什么这样恶苦的活着(为什么这样痛苦的活着呢),死了比活着更好。’”劝他放弃生命,放弃对于这个世间的执著,放弃对于生命、自己和亲情、财产的那种执著。这个是属于劝勉死。律藏里面也讲到了一个故事,当时有一位比库病得很重,那个时候就有一群比库去看望他。他们见到了这位老比库很痛苦,于是,就生起了悲悯的心,劝他不要执著生命,放弃对生命的执著,这样的话太痛苦了。那位比库听了那些比库的
劝告之后,就决定放弃生命,结果比库就死了。死了之后,那些比库就在那里懊恼、追悔,去问佛陀。佛陀说:“比库们,你们已经破了戒了,巴拉基咖。”
  从这一点我们看,佛陀的教法是不主张安乐死的。甚至明知他会死,你去帮他也是犯戒。律藏里面也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比库走到了刑场,他发现到一个人即将要被刽子手砍头了。当时,那个比库就去跟刽子手说:“你下刀下得快点,让他不用痛苦的死,这样一快,他很快就死了。”结果,那个刽子手就依著比库的话去做了,很快就下刀,那人很快就死了。结果,那个囚犯一死了,比库又在那边心里追悔。他就去问佛陀,佛陀说:“巴拉基咖,已经破了戒了。”还有讲到有一位比库看到一个人被人砍断了手脚,很痛苦,真是很痛苦,没有手没有脚。这位比库被那个被砍
了手脚人的亲戚叫住,然后,就教那些亲戚:“嗳!你给他吃些什么,什么,让他吃了就可以很安乐的死。”结果,亲戚真的就喂这个给人砍掉手脚的人吃了点酸粥。吃了之后,那个人就死了。结果,这个比库也破了戒。
  所以我们再看构成违犯杀生学处(杀人)的五项条件:第一、对方是生命(人);第二、知道是生命(人);第三、想要对方死;第四、付出努力,包括去劝人;第五、对方因此而死。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要很小心,在从事临终关怀的时候,要注意我们的语言很重要。因为这个是从戒律上来说,如果一个人杀人,他具足这五种条件就够了。你说:“我是怀着慈悲心的,希望他没有痛苦的死去。”那你的意图是什么?你的意图还是希望他死,是不是?当然,因此,戒律上的行池真的像走钢丝一样。(因为我们没有初果圣者的正见和很难察觉到微细的心念)
  临终关怀应该怎么办呢?适当的临终关怀:
  第一、可以劝他放下对眷属、对自己亲人、儿女、对财产等外物的执著。也就是说不能劝他放下身体、放下生命的执著,但是可以放下外物的执著,这个没有关系。这种情况呢,还是有区别的,如果一个人他没有死亡的征象,他还健在,他只是生病,只是生一些小毛病,你可以去跟他说法:“不要执著生命啊!”这个没有事。如果他已经有了死亡的征象,你再去劝他:“你放下生命,你不要这生命,这个生命很糟糕的,这个身体很臭秽的。”很容易中招,很容易上当。
  第二、提醒他忆起曾经做过的善事,这个也很重要。假如一个人的死亡的征兆已经出来了,你千万不要跟他说:“你以前欠过谁的债,你以前杀过谁,以前造过什么什么不善业…..”这样的话你是害了他,你讲的话(会)帮他掉到地狱里面去轮回。特别是一个临终的人,他的心很脆弱,你在他临终的时候,叫他忆起自己曾经造过的那些不善业。如果他忆起了不善而死去的话,他必定堕落到恶道。就好像巴里嘎尊者一样。现在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如果他想听有人做善行,或者经常喜欢布施,或者喜欢禅修、喜欢持戒。现在有个很好的现代工具,就是摄影像机、照相机。你
把那些他曾经做过的善行,比如说他去布施、禅修的相片,去拿到临终者的面前看看:“你看,你应该为你做的这些善行而感到高兴,你应该忆起当时你怎么布施,你是多么高兴的,你是多么出自善心的,这是很大的功德。”使他忆起他曾经造过的善行。如果他是以这种善行生起欢喜的心、生起善心而去世,他必定投生到善趣,这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我们可以帮他做善事,然后让他随喜。这就好像是索那尊者对他父亲做的一样。索那尊者的父亲本来是个猎人,猎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杀生、杀戮。到了他年老已经跑不动了,就到了他的儿子索那尊者的寺院里去出家。后来,他的父亲老了,有一天病得很严重,他看到地狱的狗,很大的狗跑出来咬他。他跟他儿子索那尊者说:“尊者,尊者,你看有狗来咬我,你把它赶走。”但是,其他的人都见不到。索那尊者知道这个是他父亲即将投生到地狱的趣相。于是他急忙吩咐那些人把他的父亲抬到佛塔的平台那里。然后叫人把一些花捧到他面前,说:“贤友,现在这些花
是以你的名义去供养佛塔的,你应该对这种善行感到满意,感到欢喜,随喜这种善行。”结果,他的父亲就很高兴这种善行,然后就把花洒在佛塔的平台上,这个时候地狱的狗不见了,出现了天界的景象,他的父亲投生到天界。这就是帮他做善行,然后让他随喜。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如果是要临终关怀的话,我们可以说:“现在我们用你的名义去供僧。”或者“用你的名义去做布施。”或“用你的名义去做些善事,你应该对这些感到高兴、感到欢喜。”如果他真的能够随喜的话,这就是帮了他很大的忙。甚至你所做的这件事,影响到他的下一世整一辈子。
  还有另外一种是教导他禅修业处。例如,可以诵一些经典给他听,或者叫他修佛随念,忆念佛陀的功德,在他的面前摆一张佛像,让他思维佛陀的相好庄严,让他思维佛陀的种种功德,或者说让他专注呼吸,修入出息念,或者让他散播慈爱,这些都是善业,教导他们禅修业处,这都是在帮助,这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如果一个人是以禅修的心态死去的话,他下一生他修行肯定成功,为什么?因为他修行,他都是以修行的心态而死去。下一世他的结生心、有分心也是跟禅修相应的心,他的果报心也会是禅修相应的心,那下一生他的修行会很快,因为他的果报心都是修行的心
,是很好的。
  可以用这几种来进行临终关怀,而不要去说:“你死了之后,你会投生到哪里哪里,那里的世界很好。”这样的话很危险,这是赞叹死亡、轮回的美好。或者说:“你放弃生命,不要执著生命。”这个叫‘快劝死’,也是很危险的。
作者: samadhi   2016-07-30 09:27:00
谢谢分享,最近一直觉得安宁病房的主张很奇怪,在这篇文章有得到一些解答
作者: parano   2016-08-01 17:02: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