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瑜伽师地论》:善双修止观,方乃俱解脱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7-28 14:40:42
.CBETA T30 No.1579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修奢摩他(止)故,修毘钵舍那(观)故,能断烦恼。
若诸相缚已得解脱,诸麤重缚亦得解脱,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如世尊言:
‘相缚缚众生,亦由麤重缚;
善双修止观,方乃俱解脱。’”
───────────────────────────────────────
■ 释义──
《杂阿含经》:“…于空处、树下、闲房思惟者,当以二法专精思惟,所谓止、观。
……修习于止,终成于观,修习观已,亦成于止(止观双运),谓圣弟子,止、观俱修(
止观双修等运),得诸解脱界。……佛告阿难:‘若比丘空处、树下、闲房思惟,当以二
法(止、观)专精思惟,乃至灭界(证得灭谛)。’”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十一〈觉分品第二十一之二〉(无著菩萨造):“次说菩萨修习
止观。偈言:‘普欲诸功德,是二悉应修,一分非一分,修有单双故。’释曰:普欲诸功
德,是二悉应修者。若人遍欲求诸功德,是人于止、观二行,悉应修习。如经中说,佛告
诸比丘:‘若有所求,云何令得?诸比丘!离欲离恶不善法,乃至广说。诸比丘!有二法
应须修习,所谓止、观。’一分非一分者,一分谓或止或观,非一分谓止观合。问:何故
?答:修有单双故。单修者一分,或止修或观修;双修者非一分,谓止、观合修。”
缚,有二种,“麤重缚”是烦恼种子随眠习气,“相缚”是烦恼现行。
“言麤重者,谓心相续中所有习气,增长内心颠倒堪能”,心相续中某些习气能增长
内心颠倒的执取,这种习气称之为麤重(种子随眠)。
“相者,谓能薰习前后习气,于外境颠倒执著”,“相”指有境本身,有境本身对于
对境会有颠倒的耽著,譬如说谛实不成立,而我们内心里却把它执为谛实成立,这种想法
不仅存在,本身还会去滋润以前所存在的习气。
内心对于外境所生颠倒的习气,譬如谛实成立的执著,当颠倒执著正进行时,不是只
有颠倒执著谛实成立,而是正在颠倒执著时,这个颠倒执著本身还会去滋润滋养以前的习
气,使以前的习气累积更多,这就称之为“相”。“粗重缚”与“相缚”二者,如同“种
子起现行,现行薰种子”,种子习气起烦恼现行,烦恼现行回薰种子习气。
假使有奢摩他(止),则散乱的内心趣入颠倒的对境,就能够避免,这是把“相”的
束缚去除掉;若能有毘钵舍那(观),则进一步能根治去除烦恼种子“麤重”的束缚。
当我们对于对境颠倒而趣入,谛实不存在但却执它存在,这种颠倒趣入的根本,就是
无明,无明的正对治是“无我空性慧的毘钵舍那胜观”,有了缘取无我空性的毘钵舍那胜
观,就能把烦恼的根本拔除,当然烦恼随眠种子的麤重束缚就不存在。麤重就是种子习气
,会让我们有境本身颠倒的妄念不断加强,这种来源有能力的种子习气,就称之为麤重。
缚,有二种,“麤重缚”(烦恼种子)与“相缚”(烦恼现行),二者存在于任何阶
段的修行。每一个恶行或烦恼,都有直接显现出来的“相缚”,以及不直接显现像种子似
的“麤重缚”(随眠)。唯有止观──奢摩他品所摄(止)去除相缚、毘钵舍那品所摄(
观)去除麤重缚──才能断障去除此二缚。若想断除任何一个烦恼,必须完全去除掉这两
种障碍(相缚与麤重缚),否则烦恼一定会卷土重来。
止(奢摩他所摄)、观(毘钵舍那所摄)二者都要学习,不能缺一,缺止,或缺观。
止要实修,观也要实修,止观二品悉应修习。未正式得到毘钵舍那胜观时,先止后观,止
、观次第决定;当得到正式毘钵舍那胜观,也就是修止成观、修观成止,等于止观双运。
以缘无我空性义之止观双运为增上缘,获得现观无我义的瑜伽现量,才能根断烦恼随眠。
作者: oddman (人生酬业)   2016-07-29 13:27:00
感谢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