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六祖谈佛性

楼主: d8888 (Don)   2016-04-27 23:50:10
※ 引述《yctsai (应照虚空无所攀缘)》之铭言:
: ※ 引述《eoka (懒得取)》之铭言:
: : 在此说一下末学对y板友推文之感想,与认知上的差异
: : 1.修学缘起法好不好?当然很好,缘起法是佛所说法,
: :  依末学所学,当然要学习四念处与十二因缘,并且要修习定力,学习正见
: :  才能于日常生活中现前观察五阴十八界之虚妄与生灭,具末学所知,
: :  此观察不是单用语言文字去想,去认知,去理解,去压抑
: :  不会是去思惟世间法是善是恶,更不是只是用文字去思惟说这世间法非善非恶
(恕删)
: :  仅是去观察五阴十八界法之缘起性空,如实而行,必能有所体验,这点无需怀疑
: : 佛所说的妄,是五阴十八界,而不是仅是遇到境界起烦恼之妄念与苦受而已
: : 你说烦恼和苦受在不在五阴十八界?当然是!
: : 但五阴十八界的观行与解脱是否仅止于此?当然不是!
: : 当然,Y大在此也有可能只是方便说,先吸引受烦恼所苦的人修学佛法
: : 末学只是鸡婆怕有人误会所以强调一下 
: 这些名相,离生活太远,辩法者爱用,辩得很强,是否能落实于日常生活 ??
: ,所以我目前不想谈玄理,但是,缘起不是性空,缘起 就是 缘起,
: 你我都活在因缘中,房贷不会性空,富爸爸都留很多房产给儿子,
: 有房产的富儿子,又好好经营,又会青出于蓝,好好经营跟败掉家产也有因有缘,
: 你说当前身心的苦恼(五阴十八界),不现观因缘来解决,还有别种方法可以解,
: 你可能不知道,你这种说法,是有点超越 释迦牟尼大长老,你若说你可以求外力,
: 我想问 那个来解问题的,要不要 现观因缘 ? 另外求往生 那只是把问题打包带走。
诸位大德法安!
花了几天内心整理了一下所听闻过的佛法。
正法当然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但此处先谈解决问题。
: : 2.以学佛人来说,既然信受诸法为缘起法,
: : 那么应能接受,现起遇到的所有事情无论善恶,皆有其因有其缘
: : 有些是往世所造有些是今世所学,至于究竟因缘为何,惟有 佛能究竟了知
: : 若要说能否用缘起法对治恶法,解脱世俗烦恼?当然可以!
: : 因为在修习的过程中,心性会改变,心性改变,缘就变,结果自然会变
: : 在此举一个很粗浅的例子,当一个人遇到恶境界恶因缘(如没缴房贷 银行法拍)时,
: : 以前是用贪嗔痴去应对, 但因为改变心性改变,用戒定慧去应对
: 法友,你学的法 教人用这招 熄灭贪嗔痴 常修戒定慧 去解决房贷问题,
: 今天如果把 房贷问题,改成 疾病,你一定还是那一套, 可能要加上 拜忏,
: 你持戒跟在那边坐禅,都很好,不过还是解决不了,缴不出房贷的燃眉之急,
: 修慧是对的,但是你是要修什么智慧,就是正观 房贷缴不出来 的因缘,
: 我不是说你去算命,说有什么业障那种,而是你要赶紧找人先垫钱,
: 然后赶紧去找工作,努力上班,继续去缴房贷。还是说这个房贷,
: 已经超出你的能力,例如你发生意外之类,无法挽回,那只好舍掉,
: 赶快再找地方住。 你正再 "动手" 处理你的问题,化解烦恼。
能解决一千万房贷不代表就是佛法。要解决一千万房贷,最好的办法其实不是用一堆什么
法,而是找人借钱给他。这样一定可以解一千万燃眉之急。但很明显这不是佛法,不然银
行也算三宝了。
末学师门规定:观行实质内涵不能明说,要学人自参自悟自己承担才能解脱烦恼。所以老
师只给理论框架(会比书上公开的细,但还是不会明说内涵),但这不代表老师只会理论
框架都不会操作,更不代表老师只会训诂学。末学也不方便说真正的观法“有”什么,但
是您的观法“没有”什么倒是可以说:
您说要解决房贷缴不出来的问题要“正观房贷缴不出来的因缘”,但观法竟然是“赶紧找
人先垫钱”“赶紧去找工作,努力上班,继续去缴房贷”。
这种观法,有提到生出对苦的出离心吗?没有,您只提到把钱还完。佛法的要求是欠钱还
钱就好吗?
这种观法,有找到苦的根源吗?没有,您认为问题出在工作和钱上。佛法认为钱和工作的
问题就是苦产生的原因吗?
这种观法,有提到为什么苦会升起吗?没有,您只提到工作和钱。很多非学佛人尚且知道
要往内心寻烦恼执著寻找苦的原因。请问佛法认为苦的原因是往工作和钱的方向找吗?为
什么 佛要舍弃宫廷生活出家寻求解脱?
当然末学不否认,一千万房贷快爆炸的时候就是想办法找钱找人找工作,我想我也会这样
,但 y 大您既然提到“佛法”“因缘法”,那就应该提出一些佛法独有,不共外道的内
涵(事实上您一提到一千万还不出来,末学马上就想到会内教的四圣谛,学那么久苦圣谛
,不拿来用吗?),不然请问如是“因缘观”跟财经频道理财专家有什么两样?
: : 此缘有没有改变该人原本的苦受而变为正见或正念?当然会!
: : 或者念佛保持正念而不随境界而转也很好
: : 所以如实认知五阴十八界缘起性空,当然可以帮助人对治粗重烦恼
: : 所谓的改变,并不是只有不会遇到恶人或不好的境界而已
: : 不过佛法,不只是教人对治烦恼而已,那只是佛法的其中一个部份
: : 甚至也只是佛法缘起法的一部份而已
: : 缘起法的益处当然不仅于此
: : 那么请恕末学要在此提出异议,因为 佛所说法不只于此,佛有说此法,但此法非究竟法
: 关于因缘法,你先别管这个方法 究不究竟,我只想问你,
: 解决问题是不是要 现观因缘,好险! 你也有说 佛陀 有说此法,
: 你也说 这个可以对 粗重的烦恼 有效, 你先拿去解粗重的烦恼,不好吗?
: 您的纠结,只是在于 这是不是 完美的解法,:)
: 要饿死的时候,你会不会计较这个地瓜不够完美,唉 能吃 先吃下去再说吧!
1. 您没有想探究实相,所以没有这些烦恼。这很像说一个人若只以吃饱、穿暖为目标,
他不一定会去计较有没有民主和自由。不好奇身从何来,死往何去,当然不会需要这些“
高深理论”了。这是选择不同,没有谁错。
2. 您所修解脱道跟 e 大与末学所学解脱道不同。末学所学解脱道,以身坏命终后永远不
再出生五蕴为真正的灭苦,所以会很在意灭尽五蕴,五蕴不出生是怎样的光景、怎样的世
界,所以有没有自性、如来藏、真如、第八识.... 支撑“涅槃寂静”而不是断灭空当然
很重要。而您的“解脱”“如果”只解决生活烦恼。那自性、如来藏、真如、第八识....
当然您会觉得有距离感囉。
结论:您与 e 大需求不同。不探求实相,也不以灭尽五蕴为解脱,不提到我、我执。那
当然不需要自性囉。
: : 佛说了更多深细微妙的法,而大乘经所提出种种不思议法亦确实存在
: : 念佛拜佛修习六度甚至修习缘起四念处12因缘种种善法,不是虚妄,不是没用
: : 皆会被自性记存,当因缘成熟,此善因之结果自然显现
: 是! 受教了,那种不可思议的奇蹟,可欣赏赞叹,的确 "不可" 思议
: 每天的日子,现观因缘,好好解问题,从生活中的烦脑解脱,
: 你觉得要等待奇蹟来解决每天的问题,还是要用可解决的办法
: 最好不要去想那些不可思议,除非你生活真的都没问题了,
: 如果真的你解到都没问题了,你就是奇蹟。
同上
: : 自性确实存在且非等于五阴十八界的法,如此很多东西的才能被解释
: 我们先搁置,这个 "非等于" 这个身心的 "自性"
: 如同我们都住在地球,你跟我谈论火星的事情,这个解决不了地球生活的烦恼。
: : 比方说:
: : 1.一个班级的学生听同一个老师说法,为何认知不同理解不同?其因缘何在?
: 你认为这样不正常吗? 理解不同是很正常,有两个人的因缘际遇会相同吗?
: 就算双胞胎,也有先后,...
这又显是您与 e 大选择不同。您想解决吃饱穿暖还房贷的问题,所以“这很正常啊”带
过, e 大想穷究一切法的因果,就是要知道为什么。选择不同,当然会觉得自性如来藏
是火星来的,与现实不相干的理论囉。
: : 2.为何很多时候意识明明知道做某件事是错的,却无法控制自己去做?
: :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不得苦?
: : 末学以为只有八识论完全能解释,
: 是,你要的是解释,还是要解决方案? 你想想你学到的解释,能不能解决,
: 还是说要善观因缘,着手改变 ?
: : 至于关于五阴十八界与自性之差别,自性之体性
: : d大过去所言所引已经太多,末学再说也不会比d大所说更详细
: : 依末学修学到现在,亦只能说若学佛只学习五阴十八界会有其限制,
: : 理由很简单
: : 正因为五阴十八界是缘起法,是生灭法,所以必有其限制和无法解释的地方
: 你有慧根,一切缘起法都有限制,无法解释只是没观察清楚,
: 就是因为有现制,所以你有机会可以解脱,你有办法解决
: : 依末学所知只能粗浅说,正是因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自身因缘尚未具足,
: : 佛菩萨了知所有因缘,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法,什么人适合什么法,什么人该得什么法
: 诸法因缘生不是这样用的,因缘的现况,举例来讲,你想开门,你看到门锁住,
: 你有需要求佛菩萨了知所有因缘吗? 你都知道门锁住的因缘现况,就动手去找钥匙开!
: 因为不了知所有因缘,不知道过去被谁锁上,你就开不了门吗?
同上,修行路线的不同
: : 若要说此语言文字之说明和形容
: : 也在五阴十八界中,仍落在五阴十八界
: : 那末学只能再次重复:真妄和合运作,非一非异,去妄才能显真
: : 真心的体性,d大引的种种经文都说得很清楚了
: 显真能去妄,但去妄不能显真,
: 例如:我id 是 yctsai 显真,若说我的id "不是 abcd",去妄但不显真,
: 显一真,破万妄 !
这是“现量”“比量”的不同。末学所学法。若确实观察五蕴,就会认为若只有五蕴而不
立常住不灭阿赖耶识,会有无量过失。观察到此阶段时,五蕴的功能以及其极限的体验靠
近“现量”,活生生可以体验。而常住不灭阿赖耶识,则属于“比量”,尚位于逻辑思考
里面而没有实证。
但这不代表逻辑思维内涵的东西必定就是错的。智慧也有“闻、思、修、证”阶段的不同
。若逻辑思考的东西“必”不可信,末学相信板上多数人还没证阿罗汉,那是不是阿罗汉
的存在不可信?
“破妄”当然不立即代表“证真”,但对“证真”的如理做意,符合实相的思考可以作为
实际体验“证真”的基础。如同对解脱道苦空无常无我教理的正确薰习可以作为未来证果
实际体验解脱的基础。而基于对五蕴十八界的如理观察所推出“有常住不灭本识存在”也
与可以体验的“真相”符合,未来若因缘成熟开悟明心,就是“破妄”兼“证真”了
: : 末学会不会相信网络上的种种指控?会不会怀疑此团体?坦白说:会
: : 如上所述,对于某些行为末学一开始就有怀疑,只是因为种种因缘而没有直接否定而已
: : 所以对于种种指控,末学可以理解,也无意说太多
: : 就末学认知,这其中有太多正邪混合之处
: : 末学只能庆幸自己往世曾和善知识结缘吧
: : 虽然对有些人而言,末学可能是被恶知识垄罩XDD
: : (不过,这不也证明了,很多法是互斥的吗?)
: 你心中的法,没有办法显正,就算沈迷一阵子,
: 当解不了问题,就会有疑,打回原形,不然就是要自我催眠
: 你心中的法如果能显正,就会安住,你会明辨善恶
: 并得到 法 的帮助,不断解决生活烦恼与问题。
: 佛陀会讲出 自相矛盾或者互斥 的法 吗 ? 不会!
: 善知识 要 梵行洁白 纯一满净,你确定你真的遇到善知识?
: 梵行 很不容易的!
: : 若不能接受此团体之说法,末学以为和广钦老和尚学念佛,(看其法语集)
: : 至心念佛,得蒙阿弥陀佛接引,一心念佛定力也能成就,亦能对治烦恼
: : 或者学一些方法和佛法结缘,或者行善培养世间福德,消除一些烦恼也是很好的!
: : 若看完之后您对末学所学有兴趣,想进一步了解
: 谢谢 您的善意! 我已经从佛陀的因缘法,得到现实生活的法益,
: 我看你还是有点茫茫渺渺,问题没办法解决,然后准备叫人打包问题,
: 我真的很想问一句,就当我是门外汉好了,请包容我的好奇
: 临终时候,说看到阿弥陀佛,怎么知道那是阿弥陀佛而不是魔 ?
照这种标准,释迦佛也可以说是魔了
事实上也有基督教徒认为释迦是魔,他的学说和神蹟都是撒旦变化啊。
: 世人一辈子都没看过阿弥陀佛,只看过佛画像,佛陀也不是佛像头上一颗颗那种样子,
: 有陌生某某跑来放光说,我是阿弥陀佛,我是XX菩萨,来接你了! 你真的要去 ??
: 而且是有去,目前没人回来过? 无对证 你真的推荐人作这种事情 ??
: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只看过某人画像,有个多种版本,也不确定,
: 有天陌生人跑来说他就是某某要接小孩,你平白会让你家小孩,被一个陌生的某某接走 ?
: 你真的这样推荐人,作这种事 ??
: 最后! 法友! 用 "对治" 在解决烦恼,辛苦呀! 善观因缘~ 是很有帮助的!
下个总结,观察您和 e 大交互对话,可以看到修学法门的重大落差:
菩萨道的不同:末学所学一脉的菩萨道,要求体证究竟实相,所以会探讨法从哪里来,为
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若”您只以吃饱穿暖还完房贷、离开生活上的苦来说,当然用不
著这。但是不能因此说谁对谁错,选择不同,对您没必要不代表对 e 大对末学没必要囉
解脱道的不同:末学所学一脉的解脱道,终极目标就四个字:“灭十八界”:让五蕴永远
消失,永不存在。所以就算不学菩萨道,也会好奇:灭十八界叫做解脱,这种解脱的实质
内涵是什么?为什么叫做乐?乐在哪里?是不是空空如也什么都找不到?所以用自性、如
来藏的理论支撑“涅槃寂静”(请注意:末学没说自性、如来藏的理论是为了支撑涅槃而
被“发明”的。末学认为自性可以实证,禅宗开悟就是,只是学解脱道用不着实证自性,
只要逻辑思维上承认自性,能安心断除我见我执就好)。
但您说出的“解脱道”,“若”目标是解决生活中苦难,那确实用不上什么自性的教理
。但这样的解脱道,于末学眼中没见到苦的全貌,没有对苦的真实出离心,也谈不上究竟
的灭苦法。换句话说就是专门处理“我所执”烦恼而从来没碰到我见我执烦恼。于末学看
法与“有苦而没有苦圣谛”的一般众生难以区分差别。而不要说“我执”了,连“我见”
在哪都还没提到。
所以末学也认为:末学宁可相信您这只是方便说,是您只说了一部分,而不是您认为佛法
的缘起就是“房贷付不出来的时候,因缘观就是要找工作找钱....”
然后说说观行。很多版友都说实际的体验才有用。这末学赞成。但若有人说末学所学一脉
只教理论、训诂学、没有实际操作,末学就要说:末学所学一派不是不教操作,而是明白
禁止公开说观行的实际体验,末学所修一派认为观行内涵跟开悟一样,要自己研究然后自
己承担再用教理验证,所以禁止明说正确答案以及与正确答案极接近的操作。老师教一些
框架,你想办法学动中禅定后,于生活中体验老师说的佛法。
末学确定且可以公开说的是:对五蕴的实际观行不只有观呼吸、观肚皮起伏、住念于鼻头
观察息出入,左脚落地右脚落地时 ooxxooxxx...。不只有那些。举已经书上公开的例子
:观睡眠时意识在哪里?意识有没有灭?起的时候怎么起? 末学一派所教的观行,是练
出定力后日常生活什么都能观,去楼下早餐店买早餐也能观。就是这样观察后,才会渐渐
得到如 e 大所说“五蕴、十八界有其极限、很多事情不能光靠十八界解释”的体验
最后说点“我见”。现在有些修法,认为制心一处后,只看见色与心,不起“我 ㄨㄛˇ
”的名言、文字就认为是离了我见。末学不赞成这种说法。
以末学自己的实证来说,末学忆佛有时也能做到很短时间有净念而无“我”的名言,但
末学不认为这样就必然代表断除我见。若“我 ㄨㄛˇ”只能于修行中消失,暂停修行又
会回到五蕴是我、自己、myself的见解。或是虽然都不起,“我 ㄨㄛˇ”的名言,但实
际上就是把五蕴当成我、自己、myself (比如畜生道的众生,虽然不起名言但我见我执
都在),于末学所学法里面,这样根本不能称为断我见。其实是你用修慧的方法来修定,
然后定力石头压烦恼而已。没有实际上破除、否定五蕴的我见
这观“自性”什么事?末学以为不立自性、只立六识的修法,无论怎么观无常、都不可能
离开“五蕴是我”的见解,因为(对六识论者来说)活生生的生命就是由五蕴组成的啊,
谁在修行?五蕴。谁吃饭?五蕴。谁睡觉?五蕴。那当然五蕴就是我
作者: FRX (がぬすぬ)   2016-04-28 09:30: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