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果法则】四之一 (摘自帕奥禅师《显正法藏》

楼主: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4-14 10:15:35
【业果法则】四之一
(摘自帕奥禅师《显正法藏》一书 皮带束缚经 讲记)
《中部‧小业分别经Culakammavibhavga Sutta》:
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
那时,婆罗门学生须婆都提子来见世尊,与世尊互相问候。
互相问候之后,他坐在一旁,问世尊关于业与果多样化的十四个问题。
为什么他会问这些问题呢?根据《中部》的注释,
他的父亲都提婆罗门(Brahmin Todeyya)是憍萨罗国王的国师。
由于都提在世时极端吝啬,所以死后,他投生为自己家里的一条狗。
佛陀将这件事告诉须婆,并且要那只狗将它前世作人时所埋藏的宝藏挖出来,
借此证明此狗,确实是须婆的父亲投生的。
这件事激起须婆对佛陀的信心,促使他来见佛陀,并且请问业报的作用。
请聆听他所提出的十四个问题:
“大师果德玛,是什么因缘使人类有高下之分?
人类有短命与长寿、多病与健康、丑陋与美丽、无影响力与有影响力、贫穷与富有、
出身低贱与出身高贵、智慧暗昧与智慧高超。
大师果德玛,人类有这些高下之分的原因是什么?”
佛陀首先以简要的方式回答他:
“学生,众生是他们自己所造之业的拥有者,业的继承人;
他们起源于业,系缚于业,以业为依靠处。就是业使得众生有高下之分。”
那时,须婆如此请求佛陀详尽地解释:
“对于大师果德玛简要说明而未详细阐述的这段话,我不了解其中的详尽含义。
如果大师果德玛肯为我说法,使我了知大师果德玛所说的详尽含义,
我将感到非常欢喜。”
为什么佛陀会以闻法者无法明了其话中含义的方式来说法呢?
那是因为婆罗门通常很骄傲,他们自认为是一切人当中最有智慧的。
如果佛陀一开始就详细地回答,他们可能会说,他们早也已经知道佛陀所说的道理。
因此,佛陀先简要地回答,当须婆请求佛陀详细地说法时,佛陀才逐一地回答其问题。
在开始解释佛陀于《小业分别经》中的回答之前,我想先与大家讨论一下业果法则,
这将使我们对佛陀所作的回答有更深入的了解。
业果法则非常深奥,是凡夫们很难清楚地见到的,它是佛陀教法的核心。
要想成为真正的佛教徒,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与深信业果法则。
因此,我们必须密切地注意业果法则的解释。
根据佛陀的教导,一弹指之间,就有数千万个意门心路过程生灭过去。
每一个意门心路过程里有七个速行心(javana)。
业,就是在速行心刹那中形成。
速行心刹那中的思心所,特别被称为业。
但是,《论藏‧发趣论》(Patthana)的业缘章里提到:速行刹那中名法的力量(业力)
,也称为业。请先记住这一点。
业,可以分为四种,即
现法受业(ditthadhamma- vedaniya kamma)、
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iya kamma)、
后后受业(aparapariya-vedaniya kamma)、
既有业(ahosi kamma)。
‘现法受业’是指,会在今生今世产生果报的业。
‘次生受业’是指,会在下一世产生果报的业。
‘后后受业’是指,会在下一世之后的未来世中产生果报的业。
‘既有业’是指,虽然有这种业形成,但是过去世没有产生果报,现在世没有产生果报,
未来世也将不会产生果报。
在这些业里,七个速行心当中第一个速行心的思,不论是善的或恶的,
都称为‘现法受业’。
就欲界众生而言,第一个速行心是七个速行心当中最弱的一个,
它可能会在今生今世结成果报。
该业若是没有在当世结成果报,则它称为既有业,意即虽然有这种业形成,
但是过去没有结成果报,现在没有结成果报,未来也不会结成果报,
而只是有业的名称而已。
达成目标的第七个速行心的思,被称为‘次生受业’。
就欲界众生而言,它是七个速行心当中第二弱的。
所谓的‘达成目标’,是指完成了布施等善业,或完成了杀生等恶业之目的。
当这个思(即思心所),
获得适当的助缘及受到前面那些速行心重复(asevana习行)的资助时,
就可能会在下一世结成果报。
若是没有在下一世结成果报,则它称为既有业,即只是有业的名称而已。
在第一个速行心与第七个速行心之间,其他五个速行心的思,都称为‘后后受业’。
它们具有潜在能力,可以在下一世之后的未来世中结成果报。
例如在因缘成熟时造成投生,形成结生识刹那的五蕴等。
只要它们还未结成果报,它们的这种潜在能力,就还会一直潜藏在名色相续流当中,
无论再经过多么长久的生死轮回,它们都不会变成既有业,直到般涅槃为止。
当第一个速行心的思,由于未受到负面妨碍及得到殊胜助缘而具有效力,
并且明确地以适当的优先业行生起之时,它会在今生今世结成果报,
如此称它为‘现法受业’。
因为当那个思,如上述那样的有效力时,它能帮助在同一速行刹那中的相应名法。
由于它对未来展望的力量弱,并且由于缺乏其它速行心的重复(asevana习行)资助,
所以它的果报小,也不像另外两种业(次生受业与后后受业)那样,
能期待到未来世的机缘。
‘现法受业’只能在当世结成单纯的果报,而不能造成未来世的投生。
正如不能结成果实的花,只是单纯的花一样。
相反地,另外那两种业分别能造成下一世与更远的未来世的投生,
它们所结成的果报也比较大。
业,只有在适当的因缘条件聚合时,才能够结成果报。
若是缺乏适当的因缘条件,就无法在当世结成果报。
以布施善业为例,若想要第一个速行心的思,能在今生今世结成果报,
布施者必须要有德行。
接受者,也必须是刚从灭尽定出定的阿拉汉或阿那含圣者;
且所布施之物,必须是以正当的方法取得。
还有,布施者必须在布施前、布施时与布施后,都具有坚强的意愿与欢喜的心,
他也必须对业果法则深具信心。
如果这些条件不具足,第一个速行心的思,就无法在今生今世(当世)结成果报。
为了要得到更清楚的了解,我想讲述发生在佛陀时代的一个故事:
富楼那(Punna)居士,是优多罗难陀母(Uttara- Nandamata)的父亲。
他是王舍城的贫穷人,替富翁须摩那(Sumana)做农工。
然而他与他的妻子,都对沙利子尊者(阿拉汉)有很强的信心。
在一个节日的日子里,虽然他的主人允许他放假,可是他仍然到田里去做工,
因为他实在太穷困了,连稍微享受一下的条件都没有。
当他在田里忙农活的时候,沙利子尊者走过来,坐在距离他的田地不远的地方,
进入灭尽定。
富楼那见到了沙利子尊者,感到很欢喜。等到沙利子尊者出定之后,
他就供养尊者清洁牙齿用的木枝及清水。然后,沙利子尊者就离开了。
那时,富楼那的妻子为丈夫送饭而来,也遇到了沙利子尊者。
她心里想:“有时候我们有物品可以布施,可是找不到接受的人;
有时候有接受的人,但是由于我们非常贫穷,没有物品能够布施。
今天我真是太幸运了,不但有这位尊者作为接受者,而且又有物品可以布施!”
于是,她很欢喜地将带在身上的饭与菜,全部供养给沙利子尊者。
然后,她回家去重新煮饭做菜,再带去田里给丈夫。
富楼那居士听到妻子说,供养了食物给沙利子尊者,心里感到非常的高兴。
吃完饭之后,他就小睡片刻。
醒来之时,他发现刚才自己耕过的田地,全部都变成了黄金。
富楼那居士将这件事报告国王,国王就派出车辆去取黄金。
然而,当国王的部下宣称要为国王拿取黄金而动手取时,
黄金立刻变回泥土。只有宣称要为富楼那拿取时,才能取得黄金。
于是,那些黄金全部都归属于富楼那所有。
国王还赐给他一个封号——‘多富长者’(Bahudhanasetthi)。
他建造一栋新房子,在新屋落成典礼时对佛陀与僧团做大布施。
当佛陀宣说随喜的谢词时,富楼那与妻子及女儿优多罗,全部都证得入流道(初果)。
在这个故事里,富楼那居士与妻子,都是有德行的人(即持五戒的居士)。
他们所供养的物品,都是以正当方法取得的。
他们在供养时有清净无染的心,
他们对业果法则有坚强的信心。
他们在供养之前、供养之时与供养之后,心里都很欢喜。
而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接受者沙利子尊者,是一位刚从灭尽定出定的阿拉汉。
由于所有的必要因素都已齐全,所以富楼那居士与妻子,
他们那次供养的意门心路过程中第一个速行心的思,在当世就结成了很大的善报。
这种业,称为‘现法受业’(ditthadhamma-vedaniya-kamma)。
虽然这种果报,好得似乎令人难以相信,
但是与他的第七个速行心及其余五个速行心的思,将在未来世结成的果报相比之下,
这种现世的善报,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因为富楼那居士与妻子,在未来世将证悟四果阿拉汉,彻底解脱生死轮回。
第七个速行心的思,成熟时称为‘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iya kamma);
它会产生来世天界的殊胜微妙善报。
而中间五个速行心的思,成熟时称为‘后后受业’(aparapariya-vedaniya-kamma);
它们会在更远的未来世产生极为殊妙的善报,而且持续很长久的时间。
这是由于富楼那居士,在那次布施之前、之时与之后,累积了非常多善业的缘故。
如果你还记得一弹指之间,就有数千万个意门心路过程生灭。
而业,就是在每一个意门心路过程里七个速行心中形成的,
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他累积了那么多的善业。
——摘自帕奥禅师《显正法藏》一书 (待续)
作者: erincy   2016-04-15 22:51:00
感谢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