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摄类] “我执”与“我爱执”的差别

楼主: TBOC (花严)   2016-04-10 17:20:35
※ 引述《cool810 (silence)》之铭言:
: 整理 #1N2SDA60 推文:
: 问:仁波切说法:凡夫的我爱执由我执出生,但阿罗汉无我执但有我爱执。
: 这是藏传常见说法,说阿罗汉断我执但有我爱执,所以不能广度众生,但其实说法也
: 很繁杂,有的主张我执才有我爱执,有的主张两者不同。但这说法合理吗? 凡夫的我爱执
: 是由我执引起,断了我执,我爱执即断,何以阿罗汉断了我执,却又有我爱执,反不如凡
: 夫。据汉传说法,我执断,则我爱执断,且无阿罗汉尚存我爱执的说法。详如下
: 圣严法师 探索识界-第八识颂释义
: http://www.book853.com/wap.aspx?nid=71&p=9&cid=91&sp=2
: 我爱执藏现行位:是第八识的自相,由于无始以来,第八识恒依第七识爱执为我,故名我
: 爱藏位,自凡夫至第七地菩萨,以及二乘的有学位圣者,都属此位,到了八地以上的菩萨
: 及二乘的无学阿罗汉果位,已无第七识的我执,故第八识亦无此我爱执藏之名。
: 简丰文 八识规矩颂略述
: http://ftp.budaedu.org/publish/C8/CH83/CH833-05-03-001.TXT
: 执藏:又名“我爱执藏”,因第七识执第八识为我,妄生贪爱,执著不舍,此称为“我爱
: 执”,这时第七识名“能执”,第八识为“所执”,故第八识又名“执藏”。
: 因第七识妄执第八识为我,由我爱见等执藏为自内我故,第八识有“执藏”之名,行者由
: 初地破分别我法二执,伏俱生我法二执,仍须藉第六识绵密观照破俱生我法二执,至第八
: 地不动地方破俱生我执,则此“我爱执”也随之而断
: 答:“我执”与“我爱执”的分类中,原文“我爱执”不同于问题中引述的“我爱执”。
: 原文中的“我爱执”,是相对于“他爱执”的称谓,凡夫有“无明我执烦恼障”之“
: 我执”所摄的“我爱执”,而二乘阿罗汉没有“无明我执烦恼障”之“我执”所摄的“我
: 爱执”,但二乘阿罗汉未发深广的大悲菩提心,相对利他的大悲菩提心而言,安立证偏空
: 涅槃为自利解脱的我爱执。
: 问:广论:由于自贪着力故,起我爱执,由此执故无始生死乃至现在。
: 所以阿罗汉以自贪着力故起我爱执,是这个意思吗?
: 答:无明凡夫众生以自贪着力故起我爱执,但是二乘阿罗汉不然。
: 二乘的我爱执是未遮除自利作意,而大悲菩提心透过遮除只缘自己解脱为主的自利作
: 意,在出离心之上进一步以利他的菩提心,发起为利有情愿成办佛果一切遍智的菩提心。
: 问:这说法还是大家详参为好。
: 答:有时候是翻译名相上语词词汇的问题。
: 对于一个法,要从其——1.名相、2.性相(定义)、3.事例、4.分类——透过此四者
: ,来掌握一个法的内涵,有正确的思惟观察抉择认识,才不致人云亦云。
: 古印度那烂陀传承,生起菩提心教授中的“自他等换”,对于“我爱执”与“他爱执
: ”互换表达策发大悲菩提心的增上意乐,有些翻译者说为“爱我执”与“爱他执”。
: 问:广论言:(众生)由有我爱执,无始生死...自他二利悉无所成。
: 请问阿罗汉自利成否?
: 答:“自利”有圆满与不圆满,圆满的自利,是成就佛果一切遍智时所安立。
:   菩萨行者透过“利他”的悲智,无余断除烦恼障与所知障,而成就“自利”的圆满。
: 问:可广论说:非但无成,且唯受其众苦逼恼。
: 答:众生虽然想离苦得乐,但由我爱执故,非但于离苦得乐无成,反而只遭受到种种痛苦
:   的逼恼。凡夫的我爱执虽想离苦得乐,但遭受生死流转的种种痛苦。二乘阿罗汉的我
:   爱执无法成办佛果的究竟利益。
:   “总相的我爱执”,包含“凡夫的我爱执”与“二乘阿罗汉的我爱执”,问题中所引
: 的“我爱执”,是总相的我爱执中,属于“凡夫的我爱执”,“凡夫的我爱执”是透过“
: 我执”所引发,这样的“我爱执”,在八地菩萨或二乘阿罗汉果位断除。
:   此篇问题中所引述的“我爱执”与“我执”二者同义(事例范围大小一样,指得是烦
: 恼障)。而原文中的“我爱执(爱我执)”,是指相对于利他的菩提心而言。
: 问:虽说c大认为这名相不同 但其都由贪爱我故而生。
:   阿罗汉俱生我执尚断 我爱执何存?
: 答:我爱执并非都是由贪爱我的烦恼障而生。
:   二乘的阿罗汉没有“总相的我爱执”中“凡夫的我爱执(问题中所引述的我爱执)”
: ,但还有“总相的我爱执”中“与菩提心相违只希求自己解脱为主自利作意的我爱执”。
: 二乘行者若要遮除只以自己解脱为主的自利作意,需回小向大发菩提心。
: 问:不发菩提心要跟我爱执扯上关系,这让人无法认同。
: 答:如前所说,“总相的我爱执”,包含“凡夫的我爱执”与“二乘阿罗汉的我爱执”。
:   若要断除我爱执中“凡夫的我爱执(烦恼障所摄的我爱执)”,不必然需发菩提心,
: 二乘阿罗汉未发菩提心,但断除了我爱执中“凡夫的我爱执(烦恼障所摄的我爱执)”。
:   而二乘行者若要断除我爱执中“与菩提心相违的我爱执)”,则需要透过遮除只缘自
: 己解脱为主的自利作意,引发缘利他的大悲心,进一步由利他的大悲心策发起增上意乐,
: 发起为利有情愿成办佛果一切遍智的菩提心,由愿菩提心而行菩提心,行持大乘道。
: 二乘行者由于没有成办一切众生善业的“欲”,故没有发起为利有情愿成办佛果一切
: 遍智的菩提心。成办佛果的十八不共法中,“所欲无减”是佛果一切遍智的不共法之一。
整理一下
C大主张
二乘的阿罗汉没有“总相的我爱执”中“凡夫的我爱执(问题中所引述的我爱执)”
,但还有“总相的我爱执”中“与菩提心相违只希求自己解脱为主自利作意的我爱执”
二乘行者若要遮除只以自己解脱为主的自利作意,需回小向大发菩提心。
此时我爱执以何我为主体? 毕竟俱生我执已灭?
C大主张因为 与菩提心相违而有我爱执
也就是主张 阿罗汉没有凡夫的我爱执,但是因为没发菩提心,所以安他一个我爱执?
而广论主张:由有我爱执,无始生死...自他二利悉无所成。非但无成,
且唯受其众苦逼恼。
也就是说,有我爱执,自利他利两个都无成就,而且唯受其众苦逼恼。
所以C大主张,阿罗汉有我爱执,照广论言,就是自利未成就,还受众苦逼恼
显与事实不符。不然就是广论并无主张阿罗汉有我爱执,是众喇嘛们的主张
另外菩提心本无,大乘行者需要发起菩提心。
但C大主张本无的这个状态,就是自利作意的我爱执,是否合理呢?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6-04-10 17:23:00
或是你把此处的“我爱执”替换为“自利作意”,“他爱执”安立为“他利作意”,如此比较落入名相上的干格。轮回的苦,有恶道所摄的有漏苦,与善道所摄的有漏苦,由我爱执而伤害他人造作十不善业道,感得轮回中恶道的苦,由我爱执而造作的善业,虽感得善趣,但轮回中善趣亦为无明的有漏业与烦恼所摄,唯是苦谛中遍行苦所摄。阿罗汉已经断除了集谛所摄的无明缘行,没有我爱执中凡夫的我爱执所感得的众苦。但以自利圆满而言,成办佛果一切遍智方为自利圆满,固安立为二乘阿罗汉尚未有佛果的自利圆满,佛果的自利圆满是透过利他的悲智成就智慧法身圆满古印度那烂陀佛法传承中,入大乘门生起菩提心的教授有二1.“七支因果”菩提心教授与2.“自他等换”菩提心教授。以阿底峡尊者的传承而言,通常结合这两种菩提心生起教授:观修四圣谛、十二缘起支,生起出离心→于一切有情观修“平等舍”═>(菩提心七支因果教授)以“平等舍”为基础于一切有情1.知母→2.念恩→3.报恩(此三个次第后于有情产生悦意慈心)→接{菩提心自他等换教授}→思惟自利作意我爱执过患的菩提心自他等换五个次第}→(七支因果与自他等换合并生起)→4.予乐慈心→5.大悲心(遮除自利作意之我爱执,缘利益众生之他爱执)→6.增上意乐(由遮除只缘自己自利作意的大悲心推动,产生增上意乐荷负一切有情予乐拔苦之心力)→7.生起为利有情愿成办佛果一切遍智的发心(发菩提心/希求菩提佛果一切相智之菩提愿心)发起菩提愿心后,受菩萨愿行戒,受菩萨愿心戒后进一步要落实菩萨行,受“行菩提心”的菩萨戒亦即菩萨三聚净戒,入大乘道以大悲菩提心与无我空正见摄持行六度四摄菩萨道菩提愿心、菩提行心含遍整个大乘道,已发心入大乘道后,随着修行的开展,入道菩萨心续中依著修行的证量,次第证得大乘道类发心增上,乃至圆满佛果一切相智。此文中所引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其科判是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己一、显示入大乘门唯是发心,己二、如何发生此心道理→庚一、由依何因如何生起,庚二、修菩提心次第→辛一、七种因果教授,辛二、寂天教授→壬一、思惟自他能换胜利及不换过患,任二、若能修习彼心定能发生壬三、修习自他相换法次第→癸一、除其障碍,癸二、正明修法。如是除自他换诸障碍已,正修习者。…(以下接所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