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是从“六苦”的角度来思惟,我们生生世世在轮回中流转,于有顶天到无间地狱之
: 中的各个处所中流转,在流转时要遇到的许多痛苦,这些痛苦主要有六个项目类别。
: 第一个是1.“不固定的痛苦”,之后是2.“不满足的痛苦”,3.“再三舍弃的痛苦”,
: 4.“再三投生的痛苦”,5.“高低变化的痛苦”,6.“没有陪伴者的痛苦”,六种情形。
───────────────────────────────────────
■ 经论对读──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六〈共中士道.思惟苦谛〉 pg162L5~pg166L3
癸二、正修苦谛
子一、思惟生死总苦
丑一、思惟八苦
丑二、思惟六苦
丑三、思惟三苦
第二、思惟六苦者。《亲友书释》宣说七苦,其最后者是别过患,故于此中当思六种。
1.其中无定过患者。谓于生死流转之时,父母等亲于他生中转为怨敌,诸怨敌等转成
亲属,如是父转为子,子转为父,母转为妻,妻转为母等,唯是次第展转流转,是故全无
可凭信处。
《亲友书》云:“父转为子母为妻,怨仇众生转为亲,及其返此而死殁,故于生死全
无定。”即现法中亦复展转,互为亲怨。如《妙臂经》云:“有时怨敌转为亲,亲爱如是
亦为怨,如是一类为中庸,即诸中庸复为怨。如是亦复为亲爱,具慧了知终莫贪,于亲当
止爱分别,于心善法安乐住。”
如是修习,破于亲怨分别党类而起贪、瞋,观生死法,任何全无安心之处,应起厌离。
2.无饱足过患者。如云:“一一曾饮诸乳汁,过于四海于今后,随异生性流转者,尚
须多饮过于彼。”谓当思惟,一一有情,饮母乳酪昔饮几许,今后若不学解脱道当饮几何
。此是略喻,更当思惟生死之中,盛事苦事,无所未经,令心厌离。
若谓受乐令意满足,然三有乐,任受几多,非但无饱,后后转复增长贪爱,由此常夜
驰生死,经无量劫,受诸至极难忍大苦,然其安乐不及一分。
如《亲友书》云:“如诸癞人为虫痒,为安乐故虽近火,然不能息应了知,贪著诸欲
亦如是。”《摄波罗密多论》云:“获得此安乐,犹如一日享,多累仍不足,重疾莫过此
。”《弟子书》亦云:“岂有百返未经趣,岂有昔未多受乐,未得吉祥如白拂,岂有是事
反增贪?岂有昔未多经苦,众生无欲能饱满,无有情腹未曾卧,然何生死不离贪?”应如
是思。
又如《除忧经》说而思极能厌离,如云:“数于地狱中,所饮诸烊铜,虽大海中水,
非有尔许量。生诸犬豕中,所食诸不净,其量极超过,须弥山王量。又于生死中,由离诸
亲友,所泣诸泪滴,非海能为器。由互相斗诤,积所截头首,如是高耸量,出过梵世间。
为虫极饥虚,所噉诸土粪,于大乳海中,充满极高盛。”
如是又如《华严经》云:“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今求菩提具禁戒,由
禁于此摧诸欲。汝应忆念为诸欲,徒耗诸身前边际,未能承事恒沙佛,未从佛闻如是语。
”谓尽所得三有盛事,悉皆欺诳,领受无量无义大苦。如前唐捐无量色身,皆当忆念,若
后仍不策励勤修,更当如是。思惟此理,令起厌离。
慬哦瓦云:“觉敦巴!从无始来,曾受何身,然皆未修大乘正法,犹如今日,故须策
励。”又如桑朴瓦云:“此生死中须多仰覆,此于心中实觉不安。”乃至未能起心如此,
须勤思惟,纵起亦当恒常修习。
3.数数结生过患者。如云:“虽将地丸如柏子,数母边际未能尽。”昔诸先觉解释此
义,谓一有情为母之量,此非正义。
即此《释》中引经文云:“诸苾刍,譬如有人,从此大地执取诸丸,量如柏子,作是
数云:‘此是我母,此是我母之母’,而下其丸。诸苾刍,此大地泥速可穷尽,然诸人母
展转非尔。”是显自母及彼母等母展转次第,此论亦说母边际故。
此成厌患因之理者,如《四百论》云:“若时虽一果,初因非可见,见一亦增多,尔
时何不畏。”其《释》亦云:“此显由诸难可度量稠林相续,令极难行生死大野,常应厌
患,随顺于此,当如理修。”如此当知。
4.数数高下过患者。
如云:“既成百施世应供,业增上故复堕地,既满转轮圣王已,复于生死为奴婢。天
趣天女乳腰柔,长受安乐妙触已,后堕地狱铁轮中,当受粗磨割裂触。长时安住须弥顶,
安足陷下受安乐,后游煻煨尸泥中,当念众苦极难忍。天女随逐受欢喜,游戏端妙欢喜园
,后当住止剑叶林,获割耳鼻刖手足。天女殊妙如金莲,共同游泳徐流池,后堕地狱当趣
入,难忍灰水无极河。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后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
间绝。得为日月自身光,照耀一切诸世间,后往极黑阴闇处,自手伸舒亦莫 。”
磨等三铁轮者,如其次第,谓于众合、黑绳、烧热三中而有。天女随逐者,谓为天女
之所依附。天界欲乐者,谓忉利以上欲天所有。日月光者,是如世间共许而说,未分能依
及所依处,若分别说,乃是彼二宫殿之光。
此等为喻,当思一切从高堕下所有道理,厌患三有,以其三有一切盛事,最后边际,
衰所摄故。
此如《调伏阿笈摩》云:“积集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5.无伴过患者。
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闇中。”
了知过者,谓当了知如前所说,须如是死,愿取福光。三种福者,谓三门善事,或施所生
等三种善事。无边黑闇者,谓无明黑闇。
无伴而趣者,如《入行论》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
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
如是六苦总摄为三,谓于生死中,无保信处,受彼安乐,终无饱期,无始而转。初中
有四:一于所得身不可保信者,谓身数数舍;二作诸前益不可保信者,谓无决定;三于得
盛事不可保信者,谓高下变易;四于诸共住不可保信者,谓无伴而往。第三者,谓数数结
生,展转受生不见边际。如是总摄亦当思惟。
(注《觉灯日光》:上述所说的六苦,也可以总摄为三苦:
第一、“谓于生死中,无保信处。”生死中,没有什么真正值得我们信赖的。我们觉
得它是一个安乐的因,享用它时,又变成苦因了。不要说后世,就以今世来讲,上半辈子
认为最好的朋友,下半辈子可能是自己最讨厌的仇敌,没有什么可以信赖的。
生死中,一切都受业和烦恼左右,是谁去造这个业呢?是自己的心去造业。为什么呢
?因为自己的心被烦恼控制。为什么自己的心被烦恼控制?因为不了解实际的状况,因为
没有学习空性的道理。我们看什么都觉得它是自性有,加上没有了解空性,因此很容易被
自己的所见欺骗。虽然想离苦得乐,但却离乐得苦,为什么要承受这么多痛苦?就是因为
无明,因为不了解空性。若只是不知道还好,然而却是颠倒执著,因此就更麻烦了。
第二、“受彼安乐,终无饱期。”世间一切的安乐,我们再怎么享用都没有饱足感,
永远无法满足。由此所得之果就是痛苦永远多于快乐。
第三、“无始而转。”我们轮转的次数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