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止观:奢摩他–住所缘如何修–正明所缘(12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4-06 07:00:23
: 缘缘起者,谓唯依三世缘起之法,生唯法果,除法更无实作业者、实受果者,即于是义
: ,任持其心。
───────────────────────────────────────
■ 释义──
“净行所缘”的第三种,所缘为缘念缘起,指唯一依著三世——过去,现在,未来—
—所生起的缘起之法,有因缘的生住灭,单单只有法之果之境,没有其他的了;唯一依著
缘起之法,生相顺的果报,此外再没有其他的了。
有为诸法所具有的因果缘起,它来自于相顺的因果而成立关系。“除法更无实作业者
,实受果者”的缘起性空,除了名言中的法之外,所谓因缘所生法,它也没有从他那方面
自己成立的实有的三轮——没有自性成立的实有的造业者、受报者及业本身。
没有自性成立的实有的造业者与受报者,今生的你观待来世是造业者,观待前世则是
受报者,所以今生的你是造业者,也是受报者。来世的你是今生的你的受报者,今生造业
来世要受报,都是你这个补特伽罗。今生的补特伽罗我是造业者,来世的补特伽罗我是受
报者,二者补特伽罗我都是缘起假有,因和果互相观待而有,无自性无实有。
安住于缘起之义而修,我这个有情是缘起有故,自性本空的实相,以缘起的究竟实相
的法义为所缘来修定。不论是以因果缘起义,或以性空缘起义,保任持执于心数数串习,
心加以执取当所缘境而修定。
这些法义要当作修定的所缘,首先要懂得法义,对于法义若没有伺察识的认知,乃至
比量的定解,不可能以它为所缘境而修定,因此要先了解法义,对于颠倒知产生疑,进一
步引生伺察识,进一步引生比量。缘起所缘的效果,在于可以对治猛利的愚痴现行。
观缘起当所缘境,不但可以得止,也可同时对治猛利的愚痴现行,因为忆持因果缘起
及性空缘起,遮除常断二边的猛利愚痴。
1.“缘缘起者”,缘取缘起者,第一个“缘”字是动词,第二个“缘”字是名词。缘缘
起者,缘取的对境,以缘取缘起来做观修。
2.这里谈到的缘起,一般而言是粗分的缘起,还不到甚深空性方面的缘起。粗分的缘起
例如十二缘起支分的缘起。缘起有许多层次,此世而言,缘起不是只有此世,还有配
合过去世与来世来说,这些类型的缘起,属于粗分的缘起。内心再三思惟缘起的理论
,愚痴就会逐渐减少。“净行所缘”的所缘,往昔愚痴串习得比较严重,此世自己个
性里愚痴的程度严重,改善这种情况的话,对缘起的内容仔细思惟,会有帮助。
3.对于缘起的理论,还有经论里的道理,好好地分析思惟,对于去除愚痴很有帮助。这
是指就好的方面去学习,才有帮助。若就烦恼的方面去学习,没有帮助。譬如我要怎
样去骗取,他才会上当,怎么维护自己的势力等等,这是坏的方面。坏的方面花很多
心思去思惟,将来只会变得让自己的愚痴越来越严重。若是属于烦恼方面的思惟,首
先烦恼本身并不稳定而存在,由烦恼引发的思惟,跟对境事物的实际情况并不相随顺
,因此这方面的思惟若想的很多,由于这种思惟方式的推动,对自己不会产生帮助。
4.若是顺着事物实际的情况,仔细分析,这方面若常学习,常练习,对事物实际情况的
了解,越来越多。因为它是顺着事物实际情况,不像颠倒心是错乱、不稳固的,所以
容易稳定,比较容易稳定保留在内心中,体验会越来越深刻、稳固,智慧越来越增长
,能够对治颠倒心所带来的愚痴等烦恼。
5.例如,若一个人总是讲谎话,或者这个人的个性里,贪心比较重,瞋心比较重,他的
内心念头、想法,都想这方面的事情,逐渐地,他讲过的谎话,马上就忘了,个性也
会变成这样,不容易稳定。贪恋、瞋恨等心思是不稳定的,这是因为就它的对境而言
,也是不稳定的,串习久了,个性就不容易稳定。不容易坚定的留在内心,逐渐地容
易忘记,分析的能力就会逐渐减弱,无法进行分析思惟,愚痴就会越来越沉重。
6.相反地,所思惟的内容若是顺着事物真实的情形,这方面学习得越多,串习得越多,
力道就越强。因此会累积很多好的习气,靠着这个好的加持的力量,它的力道,容易
保留在内心里不容易忘失。不容易忘失,就容易进行分析,容易分析的情况下,分析
的力量越来越强,也就越来越有智慧。
7.思惟缘起的内容,也会让智慧的力量越来越增长,因为内心可以思惟的道很多,因此
,内心智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在这方面把它称为世俗广大道次第。就世俗方面的广
大道次第而言,若再三思惟缘起——因缘聚集所形成的缘起的理论,所知道所了解的
内容,就会变得非常广大,此人的心胸就会变得非常开阔。思惟缘起的理论,打开了
内心可以走的道,在内心思惟的方向、角度多的情况下,人的内心就容易开阔,不会
钻牛角尖,这个方面很有帮助。
8.世俗广大道次第,主要是实修菩提心,菩提心主要是指利他的想法,内心放在纯粹利
益广大的众生,产生这种想法,是菩提心主要的部分。为了利益其他遍满虚空的众生
,自己对利益众生有个利他的想法,去做利他的事情时,知道这个果是因为利益遍满
虚空的众生而有。这种利他的想法,所进行的善根,因为跟遍满虚空的众生有关系,
以这个为因,产生的果就非常广大。菩提心的因依靠广大的众生,不是只靠一个人、
两个人而得到圆满的佛果,这是因缘和合缘起的理论。对这点有了深刻的了解后,才
会产生想要利益遍满虚空的众生的想法,才会在身口意三门付诸行动。若不知道缘起
的理论,要利益遍满虚空众生的广大心胸不可能产生。
深刻地了解这点,明白通达它,之后付诸行动,这种实践者就是菩萨,通达这些内容
,产生这种了解的心,就是菩提心。这方面的实践,就称为世俗广大道次第。世俗就
是缘起的理论,谈到世俗时,由因生果,这种缘起的理论称为世俗。谈到胜义,是指
无自性,这方面的解释,称为胜义的理论。若说由因生果,由因缘条件产生果,这方
面的讨论与实践就称为世俗广大道次第。
9.缘缘起者,谓唯依三世缘起之法,生唯法果,它的所生唯有这个缘起法的果。除法更
无实作业者,除了这个缘起法的能生之外,并无其他的造作者;无实受果者,除了这
个缘起法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受果者。即于是义任持其心,这是缘起的思惟。三世一
切缘起之法,这个缘起的因,产生这个缘起的果,不会产生其他的果。就果去分析,
它缘起的因是这个,不是其他的,除了这个果的因之外,不会有其他的造作者。这个
因所成熟出来缘起的果,除此之外,不会成熟出其他的果。因和果二者都是无自性,
互相观待而有,对此缘起因生此缘起果,无自性的善恶业,有非常明确肯定的取舍。
《十善业道经》:“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
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
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已,应修善业,以是所生
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要使内心更有智慧,应当是增长符合实际情况的思惟分析。对于缘起的对境,这部分
应当要有无误正确的了解。所谓缘缘起者,不是随便马虎地思惟,随便把各种想法全部纳
在思惟。各种想法有时跟实际的情况相符,有时不相符,要由缘起的道理了解实际情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