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23(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06-08 00:44:37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23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八十一页倒数第四行,从念老的注解看起:
  “或疑念佛何以有如是功德?”这是提出一个疑问,念佛怎么可能有这样殊胜的功德
,有这么大的功德?下面是解答,“因能念所念,皆是实相故”。如果跟实相相应,它的
功德就没有边际,真正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念老举蕅益大师《要解》里面的话给我们
做说明,为什么皆是实相。世尊在《阿弥陀经》里面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名号的意思,他
用两句话,阿弥陀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寿,也翻作无量光。寿代表时间,过去
无始,未来无终;光代表智慧,光明遍照。所以说“光则横遍十方”,照耀着十方,统照
到;“寿则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这称寿。“横竖交彻,即法界体”,大乘经上
所说的法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无尽的时空,时间和空间。“举此体作弥陀身土”,弥陀
的身是无量光寿,弥陀所居住的处所极乐世界,也是无量光寿,“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
”,弥陀名号也就是无量光寿,“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换句话说,用光寿做
为弥陀的名号,所以弥陀名号就是众生真如自性,本觉理体就是真如自性。
  惠能大师在明心见性的时候,他向忍和尚提出的报告:“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是无量寿;“本自具足”,一样都不缺,光明、德能、
相好样样具足,这里头就有无量光;“本无动摇”是自性本定;末后说“能生万法”,万
法是全宇宙。全宇宙从哪里来的?从无量光寿里面流出来的。这个我们要明白,这是净土
宗理论的依据,也就是《观无量寿经》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持名即始觉合本”。自性本觉,一念不觉,迷失了自性,一念觉,本觉就现前。从
一念觉称它为始觉,称一念不觉叫无始无明。无始这个意思是说没有开始,有始就有终,
那就有事实真相,没有开始所以也就无终。无始无终说明它不是真的,它是假的,所以《
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这个相无始也无终,一念迷它就有,一念
觉它就没有了。就像作梦一样,经典里面佛用作梦比喻最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作梦有没有开始,有没有终结?没有的。梦境我们仔细想想佛
所说的这个味道,梦确实没有开始也没有终了,一念迷的时候梦境现前,醒过来,一念觉
了,梦痕迹都找不到。佛告诉我们,六道轮回是一场梦,十法界也是一场梦,所以永嘉大
师《证道歌》上讲,“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实相是真的,实相不是梦,实相是能现梦境的本体,本觉理性,这是实相。那我们懂
得实相理体,极乐世界正报,弥陀跟往生的这些诸菩萨,正报,身相跟我们不一样。我们
这个相是幻相,是能生万法的那个相,幻相,不是实相。极乐世界的人,阿弥陀佛、一切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他得的这个身体是实相,法性身。我们这是法相,不是法性,这个
相,阿赖耶的相分。六道、十法界都没有离开阿赖耶,我们居住的世界也是阿赖耶的相分
。阿赖耶的相分我们今天称它为物质,阿赖耶的见分我们称它为信息,阿赖耶的业相我们
称它为能量,这科学的名词,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莲花化生,阿
弥陀佛来迎接拿着莲花,往生的人放下这个身体不要了,坐上莲花。佛将这个花带到极乐
世界,我们坐进去的时候花开的,坐到里面之后花就合起来。佛把这个花带到极乐世界,
放在七宝池里头,它花开,再开他就见佛了。在花的里面时间长短不一定,有人时间长,
有人时间很短,这些与我们念佛的功夫有关系,念佛的功夫好,花开得快;念佛功夫差一
点,花开就要慢几天。花一开,这个身体就是法性身,极乐世界是法性土。
  法性跟法相有什么差别?阿赖耶现的是法相,法相有生有灭,是有为法,有为就是有
生有灭;法性身不生不灭,法性是常住真心。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无量寿,真正是无量寿,
法性身。山河大地也是无量寿,树木花草常青,没有我们地球上的四季,春生、夏长、秋
收、冬藏,它有变化,极乐世界没有变化,极乐世界的山河大地也没有变化。你看我们地
球上,动物有生老病死,这无常;花草树木有生住异灭,春天生了,夏天长大,秋天就枯
了,冬天就没有了,四季变化不同;矿物,沧海桑田,都是无常的。沧海桑田是小变化,
成住坏空是大变化,连居住的地球,太阳系都有成住坏空。
  这是相,心现的,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识变的,有阿赖耶就产生变化。极乐世界跟
我们这里不一样,差别在哪里?那个地方的人没有阿赖耶,各各都是转八识成四智。在什
么时候转的?莲花里头转的,我们自己不知不觉自然就转变了。这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
本愿威神的加持,靠我们自己转,不知道要多长的时间你才能转得过来。所以,阿弥陀佛
对我们的恩德实在是太大了,得到他的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每个人在一生当中就成就了,
不要等来生。
  这个法门很容易修成,但是很难相信,所以叫难信之法。难信是谁说的?是十方诸佛
说的。诸佛为什么说这句话?应该是诸佛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教化众生的时候把极乐世界
介绍给大家,大家不相信。信的人有,少,不信的人多,于是乎这个法门就变成难信易修
。修行真的不难,真正相信有极乐世界,真正相信有阿弥陀佛,一丝毫都不怀疑,这叫信
、愿,我真正相信,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往生的条件就具足了。生到极
乐世界的品位,你生到哪一个土,三辈九品,什么样的品位,全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什么
叫功夫?《无量寿经》的经题,后半段有五个字,那就是功夫,“清净平等觉”。清净是
功夫浅的,平等是功夫深的,觉那是更深的。觉是什么?觉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华
严经》上称为法身大士。
  我们凡夫往生,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成片?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
之外,心里头什么都没有。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是非,没有人我,往生极乐世界的
条件就取得了。念到功夫成片,也属于一心不乱,刚刚得到,有一心不乱,谈不到深度,
但是决定得生。“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临命终时最后一念相应,心里有
佛、口里有佛,就决定得生了。生到极乐世界,这样的人统统生凡圣同居土。
  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只有两道,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的同居土有六道,有天、有修罗、
有人、有畜生、饿鬼、地狱,六道;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只有两道,人道、
天道。这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往后在经文里面我们会读到,四十八愿第一愿。
四十八愿从哪里来的?是参访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刹土,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最后总结
成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这么来的。法藏比丘如果到娑婆世界来参学、来考察,看到娑婆世
界有六道轮回,想一想六道里面三恶道不好,他不要,阿修罗也不好,也不要,只留下两
道。第一愿就这么来的,不是他想像的,也不是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教他的,都不是,
是在十方世界去考察、去参学,看到的有所选择,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所以极乐世界造
成之后,这个世界之美好,超越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能超越?取长舍
短,好的他都要,不好的全不要。
  持名念佛,有信有愿,往生的条件取得了。持名就是始觉合本,句句佛号都是始觉。
为什么?每个念头都是第一念,没有第二念的。前念灭了后念生,前念不是后念,有相似
,绝对不相同。这个现象就在眼前,我们不认识,但是我们举个比喻,诸位就能知道。昨
天不是今天,昨天的我、昨天的你、昨天的他,也不是今天的我、今天的你、今天的他,
都不是,这个要懂得。怎么都不是?昨天找不回来了,昨天是昨天的,今天是今天的。这
个大家容易懂。然后我再告诉你真相,真相是什么?念头,前一个念头跟后一个念头不是
一个念头,所以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前念跟后念是一念,那就无量寿了,就
没有生灭。这要到什么地方看到?到极乐世界看到,极乐世界人没有念头,他是自性流出
来的,没有念头。我们是自性流出来的通过阿赖耶,念头是阿赖耶边上的事情,自性没有
念头,所有念头现象都属于阿赖耶,阿赖耶是生灭相。
  这个念头的频率要知道。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心经》都会念,《心经》一
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句什么意思?五蕴是什么
?五蕴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六道依报正报,《金刚经》上给我们讲一合相,一是个基本
的物质,完全相同的,就是五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五阴组合的,基本的物质条件就是五
阴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现象,受想行识是心理现象。五蕴不能分开,它是一体,分不开
的,分开来就没有了,物质现象就不存在了。这个物理现象是最近,近代的,也不过是最
近二十几年,量子力学家发现的,跟大乘经上讲的五阴完全相同,也就是佛经上讲的五阴
被量子力学家看到了。
  这个一合相那个一,这一个相,多大?佛经上称它作极微之微,小到不能再小,再小
就没有了,它是物质的一个原点,也称为极微色,这都是佛说的。现代量子力学家叫它做
微中子,体积多大?科学家告诉我们,一百亿个微中子,不是一百个,一百亿个微中子聚
集在一起,它的体积等于一个电子。电子我们也没有概念,它太小了,什么?原子里头的
。原子是原子核、中子、电子组合出来的,很小的物质,肉眼看不见。你就想想,这个微
中子是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把电子分作一百亿分,当中的一个,那就是微中子。最小的
单位,整个宇宙一切万物都是这个东西组成的,所以叫一合相。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佛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这个说法就把
这个事实真相讲明白了,我们得会听,你才听得懂他的意思;你不会听,你听不懂他的意
思。佛说一合相,是讲整个宇宙现象,即非一合相,一合相是假的,它所组合的一切相怎
么可能是真的?所以即非。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看到这个现象以为是真的,叫是名一合
相。佛说法有技巧,善巧方便,说不出的他也能把它说出来,会听的人能体会到意思。所
以,相即非相,非相即相,要把它认清楚,认清楚的人就是佛菩萨,迷而不觉就叫凡夫。
凡夫跟佛没有差别,只有觉、迷不一样,迷了叫凡夫,觉悟了叫佛菩萨。
  持名就是始觉合本,如果你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相信你这句佛号一分一秒都不
会让它空过。为什么?始觉合本是什么意思?始觉合本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想不
想?想。怎么样才能够始本合一?念念不间断,念久了,不知不觉它就相应了。久就有功
,叫功夫,断断续续的没有功夫,你感觉不到。如果念念不住,就是不停止,一个念头接
著一个念头,功夫就成就了。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需要多长时间?我们在《往生传》、
在《净土圣贤录》里头得到一个结论,大概是三年,有人三年不到,有人三年多一点,他
预知时至往生了。怎么会预知时至的?他见到佛了,佛告诉他的,所以他晓得哪天走,哪
一天佛来接引他。是佛的恩德,佛给我们开这个法门,每个念佛的人往生,阿弥陀佛一定
来迎接他。如果佛不来,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你找不到。所以佛一定来接引,这是
他的本愿,他绝对不会食言。我们对佛诚信,佛对我们也诚信。
  所以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讲的这句话,“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里面说出两种见佛,一种是现前,一种是当来。当来是你往生到极
乐世界,花开见佛;现前是佛来迎接你往生,但是迎接你往生一定先见佛,佛会告诉你哪
一天,所以你预知时至。告诉你哪一天这是有必要的,有什么必要?你决定没有怀疑了。
否则的话,天天想着我什么时候能走?佛什么时候来?他真来吗?问题可多了。如果要怀
疑他真会来吗?大概他就不来了,极乐世界就去不成了,不能有丝毫怀疑。见了佛之后,
这个疑问决定没有了,知道什么时候走。有些人很高明,不告诉人,为什么?怕障碍。别
人知道了,“再住两年,别走那么早”,他来扰乱你。所以,预知时至的人通常是不会告
诉人的。
  我们看到《影尘回忆录》,倓虚法师的自传,里面讲到哈尔滨极乐寺修无法师,大概
是哈尔滨极乐寺往生的第一个人。因为老和尚这个寺庙盖好了,请他的老师谛闲老法师在
那里传一次戒,希望道场可以兴旺起来,戒期是五十三天。修无已经出家了,在戒期里头
他来做义工,来讨一个单做义工。定西法师问他,你能做什么?他说我愿意照顾病人。五
十三天的戒期,伤风感冒是很平常的,这些人需要人照顾,就分配给他,让他照顾。好像
他住了还没多久,就来给倓老,那个时候是住持,定西是当家师,给他们两人告假。倓老
很有修养,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定西就没有这个能耐,责备他:戒期只有五十三天,你
既然发心了,怎么没有几天你就要走?他告诉定西法师,我不是到别的地方去,我要往生
了。两个老和尚听说他往生,这是大事情,这个不能不准他。问他几时走?他说不出十天
,请当家师给他准备两百斤柴火,准备火化。大家心里就有准备了。第二天他又来了,跟
老和尚、定西法师告假,我今天就走。赶快给他加紧,给他办后事。不见佛怎么会知道?
见佛才知道。
  所以他是在戒期里面往生的,影响很大,表法的意思。让这些受戒的戒子们看看,念
佛人预知时至,没有病,说走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大家都看到。谛闲老和尚来
了,那都往生之后才到的,对他非常赞叹。修无法师不认识字,没有出家之前是泥水匠,
做泥水匠的。以后出家,在寺院里面专门做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他来做,修苦行。做事
情认真负责,做得很好,对人和睦,也是什么都不会,只念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有这么
大的好处,这一句佛号决定不是假的。
  我们看到这些人,修无法师距离我们不远,民国初年,谛老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也
是在这个年代。距离我们最近的,是深圳黄忠昌居士,三十几岁,他寿命不要了,念佛求
往生。在深圳闭关,向小莉居士护持,闭关期限三年。两年十个月,还差两个月就满三年
,他就往生了,预知时至。他是做实验的,听说古人念佛三年可以往生,他试试看,真的
,不是假的,他寿命不要了,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人是听我讲经的,发心试一试,果然
成功了,不假。
  所以每一念,这一句佛号跟本觉都相应,本觉不生不灭。始觉,所以念念都是始觉,
念佛这个心跟自己的心性相应,那就是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念念相应。所以,“
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
由上可见,弥陀名号即法界体”,法界的全体,法界的理体就是弥陀名号,“故名号功德
不可思议”,法界体不可思议,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又名号即众生之本觉理性”,
就是众生的真如本性,“起心念佛,是为始觉,所念之佛,正我本觉”。“故云”,所以
说,“持名即是始觉合本”,合本就是相应。“是故念念相应,而念念即佛,是显持名功
德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佛门感应,没有比念佛更殊胜,没有比念佛更快
速。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6-08 10:25:00
阿弥陀佛!
作者: zippo1039 (Jarek)   2014-06-08 15:05:00
阿弥陀佛
作者: Anor (见吾过者是吾师)   2014-06-11 19:41:00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净空老法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